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对河南省1980年以来审定和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份的推移,农艺性状中的株高、穗下节长、脖长、旗叶长呈下降趋势,而旗叶宽、旗叶面积和穗长呈上升趋势。产量性状中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则随着品种审定年限的延迟表现为增长趋势。通过对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可知,旗叶面积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节长与旗叶长、旗叶面积和株高呈极显著正向关,而与产量和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株高、穗下节长和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对新疆自育小黑麦6个亲本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下节间长、每穗粒数、穗长和千粒重6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4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显著高于其它亲本,是相对较好的育种亲本;SD04-1 × HO3-7,XIN Triticale No.1×XIN Triticale No.3,XIN Triticale No.1×XIN Triticale No.4和04CAOJIAN3×XIN Triticale No.3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以成为提高产量相对较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选用7个株高差异比较明显的啤酒大麦品种(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2年重复试验,分析大麦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关系。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均存在广泛的变异,除倒1节间长度外,其余节间长度的平均优势均为负值,倒3,4节间长平均优势最大;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同时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苏啤3号和港啤2号的株高及各节间长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表现为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其在育种工作中对改良啤用大麦后代株高结构有良好的作用;品系连0719穗长一般配合力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在改善穗长性状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除倒5节间长外,杂种组合扬农啤5号×苏引麦2号、港啤1号×苏啤3号、苏引麦2号×苏啤3号的各节间长均表现为较明显的负向效应,其穗长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选育矮秆或半矮秆大麦品种的较优组合;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表型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小麦若干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和1982年结合我院小麦杂交育种试验,对40个遗传型稳定的品种(系)、15个F_1和12个F_2单交组合的若干植株性状,诸如株高、穗下节长、颈长、旗叶和倒二叶的长、宽、叶面积、α夹角,Lf值、叶向值及其与产量性状,包括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的相关性和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省小麦生育特点和生态条件,对小麦杂种后代若干性状的选育进行了讨论。1、株高与千粒重表现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因取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表现有正相关,弱相关和负相关不等;与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相关;与每株穗数表现了弱的正相关;根据我省小麦“两长一短”的生育特点,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我省小麦高产育种应把提高穗粒数作为主攻方向,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是提高每穗小穗数。2、穗下节长度和颈长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株高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完全一致;穗下节长、颈长和株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育种实践中,把株高作为穗下节长和颈长的间接选择指标是切实可行的。3、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α夹角、Lf值、叶向值、叶长、宽、面积)的广义遗传力(h~2%)在组合间表现不同,旗叶各性状的遗传力大于倒二叶;F_1叶部各性状的表现与双亲平均值(mp)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这就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4、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性状组合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旗叶各性状比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在育种实践中,要注意选择旗叶叶面积适当大,且形态结构合理的品种,对倒二叶各性状的选择也不可忽视。5、从叶长、宽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偏相关分析中得知,当叶面积一定时,旗叶长与穗粒数、旗叶宽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旗叶长与千粒重、旗叶宽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选育大穗大粒型品种,必须有适当大的叶片,小叶窄叶对形成大穗大粒不利。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演变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83—1986年通过35个推广品种的调查研究表明:株高、穗下节、旗叶长/旗叶宽、二叶长/二叶宽等性状,随着品种的演变,数值由大变小;而主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穗下节长/株高、粒重/生物学产量等性状则由小变大。研究指出:四个不同时期的品种属于两种类型。我们认为,在选育新类型品种时,以提高穗粒重为中心,同时应兼顾与其相匹配的营养器官;类型内的进展以提高穗粒重为主要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个杂株为材料,对其后代的株高、成穗数、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脖长、倒一节长、倒二节长、穗长、小穗数、主茎穗粒数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探讨杂株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杂株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基础上,利用形态标记可以将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份杂株材料分成剩余变异类、天然异交类和异品种(系)类3大类.形态标记基本上可以区分小麦杂株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估算了4×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0个 F1糯性杂种7个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穗柄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而其余性状以正向超亲优势为主;各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协调;穗柄长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株高、穗长、一级分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穗粒重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顺序为:穗长>株高>一级分枝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柄长>穗粒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玉米高赖氨酸和糯性基因聚合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以9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母本,9个玉米基因聚合材料及其6个亲本为父本,按9×15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田间鉴定,对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千粒重、穗长、穗行数、秃尖、株高和穗位高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呈显著差异,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一般配合力方差占基因型方差的比例大小是穗上叶片数穗行数穗粗穗位高株高千粒重小区产量出籽率穗长秃尖;综合各性状表现,三基因聚合材料QCL8002-11(o2o16wx)、两基因聚合材料QCL8003-2(o2o16)和QCL8009-5(o16wx)具有较好的利用潜力,组合掖478×QCL8002-11产量杂种优势潜势较强。研究结果为玉米优质基因聚合材料的有效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受气候波动的模拟分析,明确农艺性状选择策略,以13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法(两播期相差40 d),以播期间农艺性状之间的差异模拟受气候波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倒二叶长、穗下茎、穗下节、倒二节有变长的趋势;单株成穗数减少,株高、千粒重降低,穗长、倒三叶长、倒三节变短,旗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变窄,抽穗期推迟。在农艺性状稳定性方面,穗粒数与单株成穗数、穗长、小穗数、旗叶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抽穗期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单株成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倒三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旗叶长与倒二叶长、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旗叶宽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茎与穗下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与倒三节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倒三节呈极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在稳定性上聚为七类(D~2=15.11),抽穗期与千粒重各为一类,需单独选择,其他农艺性状根据需要部分可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一、特征特性(一)农艺性状郑麦583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2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熟0.3d。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春季返青晚,起身慢,抗倒春寒能力强,成穗率一般,穗层整齐;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偏短,旗叶偏长半披,平均株高79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一般。中短芒,穗偏大、均匀,结实性好;籽粒  相似文献   

11.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亲本,选育强杂种优势的高产粒用高粱,选用3 个新选不育系和6 个新选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8 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并对其遗传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育系15512A在穗长、千粒重和产量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其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4962、4.8319、2.6174。不育系15520A在株高、穗粒重和生育期上一般配合力较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6.9927、5.7449、2.1595。恢复系15670、15652 和15607 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这些亲本可以在以后的育种和生产中加以利用。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基因型方差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穗长>穗粒重>株高>生育期>产量>千粒重。从产量性状来看,15511A×15652 是一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红长芒杂草稻、白长芒杂草稻、龙粳11、垦稻8号和绥粳3号为亲本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材料及杂交F1、F2孕穗期耐冷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杂草稻与栽培稻品种相比,优势在于冷水处理下结实率高、成穗率高、后熟快。在冷水处理下,对各组合F1抽穗期、株高、穗数、成穗率、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颈长、成熟天数等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杂草稻多数性状的冷水反应指数值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以杂草稻作亲本的F1比普通栽培稻品种表现出较迟钝的冷水反应。在耐冷育种中,冷水处理下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为株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且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容易通过对亲本的选择获得所期望的后代,低世代选择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鲜食糯玉米株高、穗位高、地上第一节茎粗、地上第一节茎长、生育期、穗重、穗长、穗粗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除地上第一节茎长外,其余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除穗粗及地上第一节茎长差异显著外,其余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极显著;穗粗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多数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2、P6、P3和P5;特殊配合力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36、P15、P12、P16、P23和P26.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5个高粱不育系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生育期和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育系上述6个重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7050A、9047A在产量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21A株高为负向效应,有利于降低杂交种的株高从而增强抗倒伏能力,V4A在千粒重上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且具有早熟性,因此仍具直接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籼粳交 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合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大小排序为 :抽穗期、株高、主穗千粒重、主穗结实率、穗长、主穗总粒数、主穗单穗重、穗颈大维管束数、剑叶面积、有效分蘖。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为株高、主穗千粒重和主穗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 1 2个育种亲本 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 ,结果表明 :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准 ;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 4性状极显著 ;各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株高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成熟期以扬麦 5号等 3个亲本 ,穗长以宁麦 8号等 6个亲本 ,小穗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穗粒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千粒重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单株重和株粒重以 940 3等 6个亲本较高 (好 ) ;特殊配合力 :株高、千粒重、单株重和株粒重较高的组合分别有 3、 1 2、 8和 3个 ;各性状除单株重和株粒重外 ,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且狭义遗传力大多在 60 %以上 ;而单株重和株粒重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狭义遗传力均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17.
大穗型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穗型小麦品系和2个多穗型品种配成28个组合,采用Griffing交配设计,研究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及亲本配合效应。结果表明,冬季分蘖、春季分蘖、穗数的一般配合力达显著水平,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低;株高、穗长、小穗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水平,加性、显性效应较重要,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遗传力较高,选择效应较大。大穗型小麦品  相似文献   

18.
选用6种不同细胞质类型的10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按细胞质类型分类,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类型组合的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大于非加性效应,结实率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性状主要受不同细胞质类型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主要受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7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结实率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特殊配合力在不同细胞质类型所配杂交组合间及同一细胞质类型杂交组合不同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14个春小麦品种为试材,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小麦旗叶长、旗叶宽、叶面积、旗叶与茎秆的夹角与穗粒数、千粒重、株穗数和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建立了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徐麦33     
<正>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8品种名称:徐麦33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内乡991/周麦16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7天,与对照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宽长,叶浓绿色,冬季抗寒性较好。冬前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中等。早春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抽穗晚,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后期根系活力一般,灌浆慢,耐高温能力中等,成熟落黄较好。株高77cm,株型松紧适中,蜡质较厚,抗倒性中等。穗层整齐,旗叶宽大上冲,下层郁闭,穗下节间较短。穗纺锤形,穗码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