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树繁殖常用的方法有分株繁殖和嫁接法。嫁接法所用砧木以酸枣苗为主。近年来在临朐县龙岗镇灵山苗木繁育基地进行酸枣种仁直播育苗,培育的酸枣苗具有根系发达、耐旱、耐涝、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嫁接成活率高、栽植成活率高的优点。现将酸枣种仁直播育苗的技术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邢台县酸枣资源丰富,为全国最大的酸枣产业基地,素有"邢台酸枣甲天下""天下酸枣看河北,河北酸枣看邢台"之说。为保护原始的地方物种,保护酸枣种质资源,邢台县绿野枣树研究所于20世纪80年代便开展了酸枣种质资源的调查选种工作,2003年开始同河北农大合作,着手酸枣资源调查、化验选优,建立酸枣资源种质园。现有酸枣520个类型,选优化验100个类型,初选出10个优良品系,‘邢酸15号’是其中一个,现简介如下。1品种的来源及特性‘邢酸15号’是由实生选育而成。2002年调查,在  相似文献   

3.
酸枣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枣是我国常见野生果树,为常用药用植物及最主要的栽培枣砧木,其果实和种子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该研究综述了酸枣果肉、种仁、叶、树皮和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阐述了其食用、药用和栽培价值,分析了近年来酸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酸枣资源科学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酸枣资源的高效利用及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大名县枣育种园150个枣自然实生后代中分离出的酸枣实生群体为试材,调查了酸枣果实成熟期、裂果情况、果实鲜食品质等19个性状,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自然实生后代中的酸枣类型农艺性状变异很大,成熟期从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单果重变异系数为0.45,双仁率变异系数为0.76;单果重与可食率、单核重与千仁重、出仁率与双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大果类型7个,抗裂类型7个,优质丰产类型6个,高出仁率类型6个,早熟类型5个。  相似文献   

5.
甜酸枣和脆酸枣是从野生酸枣中选育出的极早熟鲜食大酸枣新品种。对优选大酸枣、野生酸枣与4个枣品种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甜酸枣和脆酸枣果实均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单果重分别为5.02g和5.98g,属小果型品种;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每100g果肉432.48mg和466.18mg,都高于供试枣品种,低于野生酸枣类型,二者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较高,和枣品种接近,可食率在90%左右,是较好的鲜食酸枣品种,经济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1砧木培育1.1采种及种子处理酸枣种子有两种,一种是去壳后的种仁,一种是酸枣果。如采集种仁,应去掉机械损伤(如胚没有损伤可以保留)和瘪粒霉烂的,然后用编织袋装好放在干燥通风处备用。如采集酸枣果,则用编织袋装好后(装60%左右),放在流水处泡2~3天(...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枣树生产在不断地进行着技术革新,其中对生产影响较大的革新主要有以下几点。1由播种种核到播种种仁的转变我国枣树育苗,长期以来传统的方法是播种酸枣核繁殖砧木苗。由于酸枣核种壳坚硬,育苗前种子要进行沙藏处理,沙藏前要用清水将种子泡软,沙藏时间较长;种子质量,特别是种仁饱满程度难以判定,直接影响出苗率。近年来种仁播种育苗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化了种子处理工序。一般用种仁播种时,在播种前二三  相似文献   

8.
酸枣的开花曲线属单S型,单花开放以枣吊4—7节的零级蕾最早,浙及高的节位和级次;依裂蕾时间,酸枣可分为昼开型和夜开型,二者分别集中在11: 00—13: 00和 2 3:00—1:00裂蕾;套袋条件下,部分酸枣类型有较强的自花结实能力;据29个品种和类型的调查,自然生长条件下,酸枣的落花和落果率分别为95.20 ± 3.11%和53.24±32.83%;落花呈单峰曲线,落果则为双峰曲线,前期落果约占80%。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酸枣、过渡(中间)类型和栽培枣共3类种质5个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果实、果皮、果肉、叶片、花、种仁)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质的5个品种脆熟期果实的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为0.89~3.55 mg/g,平均值为1.94 mg/g;果皮总黄酮含量为4.13~8.21 mg/g,平均值为5.73 mg/g;果肉总黄酮含量为0.17~1.07 mg/g,平均值为0.66 mg/g;花总黄酮含量为3.47~6.90 mg/g,平均值为5.50 mg/g;成熟叶片总黄酮含量为7.01~9.02 mg/g,平均值为7.98 mg/g;种仁总黄酮含量为6.48~14.39 mg/g,平均值为11.43 mg/g。5个品种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种仁>叶片>果皮>花>果实>果肉;果实、果肉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是酸枣>中间类型>栽培枣;3类种质脆熟期果实黄酮提取液与·OH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酸枣的组织培养与快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酸枣种仁在MS0培养基上培养无菌苗,然后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再转接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结果表明,适宜酸枣无菌苗高效增殖的培养基为MS BA1mg/L IBA0.2mg/L 蔗糖3%,在1/2MS IBA1.0mg/L 蔗糖2%生根培养基上暗培养10天,再转光下培养,无菌苗生根率为74.4%。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枣树生产在不断的进行着技术革新,其中对生产影响较大的革新主要有:1育苗由播种种核变播种种仁我国枣树播种育苗时,长期以来传统的方法是播种酸枣核繁殖,由于酸枣核坚硬,育苗前种子要进行沙藏处理,沙藏前要用清水将种子泡软,沙藏时间较长,种子  相似文献   

12.
酸枣是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资源植物。对该地区酸枣资源进行了调查,测定其果实主要性状,初步发现12个优特种质,其中药用资源4个,食用资源3个,药食兼用资源5个。这些变异类型不仅丰富了辽宁省酸枣资源的类型,而且也为酸枣的良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酸枣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酸枣为试材,进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浓度处理的嫩枝扦插试验,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酸枣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NAA、IAA的3000mg/L浓度速蘸效果为好,生根率分别达到74%和64%。酸枣进行嫩枝扦插,插穗类型平均生根率存在较大差异,枣头一次枝梢部平均生根率明显高于其它插穗类型,平均生根率为71.8%,枣头中基部插穗次之,平均生根率为45.3%,枣头二次枝平均生根率最低,平均生根率为42.6%。  相似文献   

14.
1采集种子 选择当地充分成熟的酸枣果实,搓去果肉,将核晾干,用破壳机将种核打破,选出完整无损、饱满的种仁备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野生酸枣类型主要性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邢台县太子井乡白家庄村36个野生酸枣类型的枝条、叶片、果实等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野生酸枣类型间针刺长度、单果重、核肉比、双仁率、果实出仁率等性状差异较大,其中针刺长度为0.05~3.17 cm,风干果实单果重0.48~1.51 g,烘干果实单果重0.45~1.36 g,核肉比0.16~0.52,双仁率3.33%~50.00%,果实出仁率2.57%~9.58%;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单核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筛选出果实出仁率高的类型4个,即B7、B10、B16和B18,其果实出仁率分别为9.58%、8.89%、9.27%和8.60%;另外筛选出3个核肉比较小的果肉加工类型,为B13、B14和B25。  相似文献   

16.
张孝谊 《花卉》2016,(2):5-6
南酸枣是我国南方优良速生用材树种,目前多处于野生状态散生于天然林中。虽然目前有一些南酸枣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但有关南酸枣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比较少,导致南酸枣人工栽培较少,制约南酸枣人工造林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开展南酸枣人工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尤为重要。为探索南酸枣人工育苗技术,指导林业生产,本文对南酸枣的采种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赞皇大枣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三倍体赞皇大枣的遗传基础,利用22个多态性引物对赞皇县及周边县区的50个赞皇大枣类型、26个酸枣类型、8个枣品种等3个群体进行了RAPD扩增,共扩增285个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赞皇大枣群体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8%,小于枣品种群体(66%)和酸枣群体(89%);赞皇大枣群体共扩增出205种带型,而酸枣群体扩增出416种带型;赞皇大枣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87,小于枣品种群体(0.181)和酸枣群体(0.254)。说明:赞皇大枣的遗传多样性小于枣品种群体,酸枣群体有较丰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8.
枣树的嫁接繁殖1、砧木的选择:枣树常用的砧木有本砧和酸枣两种。本砧是指一般枣树的根蘖苗和用种仁饱满的枣核播种育成的实生苗。我国长江以南采用铜钱树。酸枣砧苗的培育方法是:选用充分成熟的果实,加水搓洗,漂去皮肉和浮核,将核晾干。1月份进行层积处理,时间9...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多年的试验观察,从引进的40多个澳洲坚果品种中筛选出5个适宜广西栽培的优良品种桂热1号、O.C、695、900、H2。桂热1号表现最好,是广西首选的澳洲坚果品种;O.C、900丰产性好,壳果大,一级种仁率高;695果个中等,出仁率高,种仁也较大,丰产性能好。  相似文献   

20.
以原产于中国的山楂种内83份资源为试材,对山楂种质资源种核数、心室数、百核重、种仁率、种核特征5个种子性状及可食率、单果重2个果实性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种核数与心室呈正相关,与种仁率呈负相关,与单果重呈正相关;心室数与种仁率呈负相关,与可食率呈正相关,与单果重呈正相关;百核重与种仁率呈负相关,与可食率呈正相关,与单果重呈正相关;种仁率与可食率呈负相关,与单果重呈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呈正相关。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种仁率变异系数最大为75.60%,其次是百核重,变异系数为30.73%,种核特征变异系数为21.52%,种核数、心室数与可食率3个性状变异系数分别为9.85%、9.85%、4.89%,在调查的7个性状中,以种仁率、百核重和种核特征遗传变异较大,可作为今后山楂分类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