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使周边农田受到直接污染。其中对水稻影响最为严重的放射性核素为放射性铯。分析表明:水稻对铯的吸收是存在差异的,钾肥能有效降低水稻中铯含量,而氮肥会增加其铯含量;距离福岛核电站距离越远其受污染程度越低;土壤中铯的浓度、含钾量、固定铯的能力和耕作表土的厚度都影响着铯的转移;此外,水稻本身的品种也影响着对铯的吸收。水稻去污染的方法包括:利用蓝藻除去表土中放射性铯、对土壤进行深耕及防止水田二次污染等方式来降低土壤本身铯含量;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土壤粒度分布,向土壤中加入施威特曼石、沸石和蛭石及控制肥料比例等方式来抑制土壤中铯的转移。以上除污染方法的综合应用效果十分显著,福岛县水稻含铯量于2014年已全部低于25 Bq/kg。该研究为中国构建农作物放射性污染特征数据库及相关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盆栽条件下三种植物对污染土壤中放射性铯的吸收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温室盆栽条件下,在134Cs污染土壤中移栽酸模、戟叶酸模和向日葵3种植物,对其地上部放射性铯积累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酸模和戟叶酸模;处理50d时,向日葵地上部134Cs比活度在3种植物中达到最高,而在处理70d时,酸模地上部134Cs的比活度达到最高;处理70d时,酸模、戟叶酸模和向日葵对134Cs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分别达到1.5、1.4和1.3,且前2种植物继续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3种植物对铯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忍耐性,并具有较强的从土壤向植物转移铯的能力;在本实验期内(70d)向日葵对土壤中放射性铯的剔除能力最强,而酸模和戟叶酸模则具有更强的铯转移能力。因此,3种植物在对放射性铯污染的土壤进行植物修复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放射性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也具有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3.
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生态效应及生物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放射元素半衰期长,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会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本文介绍了土壤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环境生态效应,阐述了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生物修复途径、修复方法、修复机理和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指出生物修复土壤放射性污染的关键,即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筛选核素积累植物和超积累植物,通过构建基因工程技术筛选、改造对放射性核素具有高度亲和力且对环境友好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强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通报》2017,(4):1008-1013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效快速修复技术备受关注。在各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清洁、简单、高效、低消耗等优点,得到人们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论文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现状,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植物强化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植物强化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植物强化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快速、绿色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PAHs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Hs广泛分布于土壤中,是一种非环境友好型物质。综合介绍了土壤中PAHs的来源、分布与危害,论述了PAHs的致癌毒性的结构特点、土壤PAHs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原理及近年来可降解PAHs的微生物筛选情况,同时列举了新发现的可降解PAHs的微生物种类,针对土壤PAHs污染的特点提出了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修复方法以及从土壤性质改良和提高PAHs溶解率两方面促进微生物降解PAHs。  相似文献   

6.
钒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已成为土壤修复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选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对钒污染土壤进行精准治理十分必要。生物修复技术是钒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操作简便、环境友好、成本低廉、修复效率较高等优势。本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单一及联合修复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了现阶段的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总结与发展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土壤受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影响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农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活动,完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对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使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结合使用的联合修复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最后也对未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并针对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研发污染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完善修复工程设计、加大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加强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项建议。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各种农艺修复方法,并且总结了国内外高光谱遥感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的成果及其发展趋势,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小、修复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修复生物的选择、修复条件的优化、修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应深入探究降解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和协同机制、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价标准,加强重石油污染土壤和特殊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开展复合污染(如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土壤作为氟的环境化学体系枢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的氟污染不仅会对人类造成直接的危害,还会因水源、动植物的富集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氟污染是目前环境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是高氟地区分布广泛的国家,地方性氟中毒的研究表明饮用水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氟中毒的发病率与饮用水含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现有的土壤氟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化学淋洗修复技术等。目前土壤氟的研究还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氟污染的来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中氟化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对土壤氟污染与修复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论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有关氟污染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土壤氟污染的现状、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种土壤氟污染修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并探究在实际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了今后土壤氟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矿山及周边地区多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矿区多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其修复实践。结合国内外多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机理研究动态,指出当前相关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考虑矿山及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不同特点,提出今后的重点是开展分别以植物稳定和植物提取为核心的植物-微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机理研究及修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对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植物修复技术不仅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而且对更多品种污染的土壤修复有效,植物降解高分子有毒化合物的基础是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与无植物土壤不同.对根际区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植物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降解.事实证明,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项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经修复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可以复垦为农田,生产的农作物是否达到了安全水平,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对修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来给出明确的答复。然而,目前,有关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从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实际需求出发,本着全面性、客观性、易测性、可评性的原则,提出了一套推荐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分析方法及评价标准,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土壤修复标准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寒  陈娟  王沛芳  王超 《土壤》2019,51(3):425-433
生物强化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针对目前土壤农药污染现状,本文介绍了土壤微生物修复方法中的生物强化技术的概念及内涵,探讨了在污染土壤环境中影响生物强化修复效率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重点阐述了生物强化技术在4大类农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三嗪类除草剂)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并提出生物强化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土壤镉污染特征及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机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论述了土壤Cd污染的特点、Cd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特征、生物毒性及我国目前土壤Cd污染现状及危害。系统论述了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治理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并结合我国土壤Cd的污染特点和部分研究结果,提出今后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并从植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的途径、机理及其应用。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共代谢降解及其与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未来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就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根瘤菌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常与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细菌类群,在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人们熟知的固氮功能,根瘤菌还参与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土壤的修复,在生态环境修复、维持土地生产力以及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联合修复污染环境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综合介绍了根瘤菌在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土壤及滨海盐渍土壤修复中的地位、作用及潜在价值,以期为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4,自引:9,他引:134  
崔德杰  张玉龙 《土壤通报》2004,35(3):366-370
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实用性与发展动态,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