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红心李品质的无损检测,采用国标法检测红心李样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并记录电子鼻响应值,采用非线性随机共振提取电子鼻信噪比特征值,构建红心李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非线性Boltzmann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红心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700,表明电子鼻可以预测红心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验证可知,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对所有测试样品的预测值皆较准确。本研究为果蔬品质电子鼻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电子鼻和分光测色仪建立一套快速检测茶树叶片氮含量的无损伤检测方法。【方法】供试样品为茶树顶芽向下第3~4片无损伤叶片。在预实验中优化了气体收集瓶体积、顶空预热温度和顶空时间等参数。采用电子鼻自带Winmuster软件将经过优化后的传感器响应特征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法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 analysis,LA),筛选出灵敏性最好的传感器。同时用分光色差仪对茶树叶片色度值进行测定。样品的测量部位是叶肉区,每组20次重复。色度值主要包括L (表示黑白或者亮暗)、a (表示红绿)、b (表示黄蓝)值。采用Origin 8.0软件对测色仪L、a、b值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SPSS 16.0软件采用LSD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t检验。对分光测色仪中色差指标进行筛选,以获得相关系数最高的参数。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茶叶总氮含量。正式试验第二步是以不同氮含量下的电子鼻和分光测色检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的3种氮含量预测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预备试验,建立了气体收集器体积为50 mL、顶空预热温度为30℃、顶空时间为30 min的电子鼻检测体系。正式试验第一步确定了以对氮氧化合物灵敏(S2),对甲烷灵敏(S6),对无机硫化物灵敏(S7),对醇类、醛类、酮类物质灵敏(S8),对有机硫化物灵敏(S9)的传感器为主要传感器。根据L、a、b表色系统,b值与叶片缺氮程度呈线性相关。正式试验第二步利用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3个氮含量预测模型都具有可行性,其中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90%。【结论】用气味结合颜色的预测模型预测茶树叶片氮含量准确度较高,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3.
电子鼻在牦牛肉和牛肉猪肉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电子鼻对肉类掺假识别的可行性,利用电子鼻对牦牛肉、牛肉和猪肉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analysis,PLS)。结果表明:几种肉类在电子鼻传感器上有不同的特征性响应图谱,电子鼻能够有效识别猪、牛肉;同时电子鼻能够识别不同部位的牦牛肉和普通牛肉;但不能识别不同部位的猪肉。在牛肉馅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猪肉馅时,电子鼻也能进行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电子鼻响应信号和猪肉馅掺入比例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为0.9762),PLS模型预测误差在1.27%~7.00%之间。试验证明电子鼻可用于肉类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用于山核桃陈化时间检测的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优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更好地进行山核桃陈化时间检测,论文拟通过传感器阵列优化来有效提高电子鼻对其区分预测能力。该文依据响应曲线保留响应明显的传感器,并在提取传感器特征值构成初始特征矩阵的基础上,结合均值分析、变异系数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重共线性分析进行逐步优化以获取最终优化传感器阵列。对优化前后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进行样品区分和预测能力的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经不同人工陈化时间(0、5、10、15d)处理的山核桃能有效区分开,且在PCA得分图中更为聚集;优化后的陈化时间回归模型(R2=0.933 4)较优化前(R2=0.888 7)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说明所给出的阵列优化方法有效可行,为电子鼻针对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交叉敏感性传感器阵列电子鼻图谱含样品信息全、噪声杂、信号冗余等特点,该文根据盲信号处理原理,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提取油菜蜜、椴树蜜、洋槐蜜电子鼻交叉信号中不同性质分离的独立信号。将各蜜源样本电子鼻信号矩阵延响应时间轴方向展开,统一了各样品间独立成分分解顺序的一致性,并保持了混合信号矩阵中蜂蜜样本的排序。根据不同独立成分数分离信号所带来的蜜源分类效果,8个独立成分为最优成分数。结合遗传算法筛选出各独立成分中代表蜜源样本间差异而无重复信息的特征响应点20个,来富集蜂蜜样本间的整体电子鼻差异信息,并发现大部分集中于信号的吸附阶段,少量出现于解析附阶段。油菜蜜、椴树蜜、洋槐蜜蜜源判别模型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通过比较原始信号、电导变化最大值、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独立成分分析结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这5种信号处理方式,发现ICA结合GA的特征信号挖掘效果最优,预测集判别率(95.0%)最高,其中油菜蜜、椴树蜜、洋槐蜜的预测集判别力分别为24/25、16/17、36/38;且与训练集判别率(96.3%)最接近,说明模型稳定性高、泛化能力强。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提取电子鼻信号中能代表蜂蜜蜜源差异信息的特征信号,并在保证蜜源分类效果的前提下,大幅减小电子鼻信号的数据量。该研究为去除电子鼻交叉信号中的冗余成分,并挖掘掩藏其下的差异信息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拓宽了ICA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独立分量分析融合小波能量阈值的电子鼻信号去漂移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电子鼻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传感器老化和温湿度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子鼻信号存在着漂移现象,制约了电子鼻的准确检测。为了提高电子鼻鉴别多组分复杂食品时的长期稳健性,提出了一种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融合小波能量阈值的去漂移信号方法。首先,运用ICA分解电子鼻信号以获得各个独立成分;其次,根据各个独立成分的小波能量值选择独立成分,以剔除漂移信号;最后,运用所选择的独立成分重构电子鼻信号。选用6种白酒样品和6种食醋样品进行电子鼻鉴别验证:在分别提取2类样品去漂移前后的电子鼻信号积分值(integral value,INV)特征后,分别对6种白酒样品和6种食醋样品进行了Fisher判别分析(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FDA的鉴别正确率分别由去漂移前的34.3%(白酒样品)、75.7%(食醋样品)提升到去漂移后的100%(白酒样品)、99.7%(食醋样品)。Fisher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子鼻信号去漂移方法是有效的。与其他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不受先验信息的影响,更便于实际应用,研究结果不仅适用于白酒、食醋样品的鉴别,也为其他类型的样品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气味与颜色的脊尾白虾新鲜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旨在建立一种检测脊尾白虾新鲜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与色差仪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不同新鲜度脊尾白虾的气味和颜色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的3种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根据LAB表色系统,b*值随脊尾白虾鲜度的劣变呈正向线性相关;电子鼻可将不同新鲜度等级的脊尾白虾进行准确区分,并确定了反映其新鲜度变化的气敏传感器有5个(S6、S7、S8、S9、S10);利用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3个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都具有可行性(平均准确率≥90.0%),其中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98.8%,依次为气味、颜色模型。因此,可根据气味结合颜色的预测模型对脊尾白虾新鲜度等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检测脊尾白虾新鲜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与色差仪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不同新鲜度脊尾白虾的气味和颜色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的三种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根据LAB表色系统,b*值随脊尾白虾鲜度的劣变呈正向线性相关;电子鼻可将不同新鲜度等级的脊尾白虾进行准确区分,并确定了反映其新鲜度变化的气敏传感器有五个(S6、S7、S8、S9、S10);利用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三个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都具有可行性(平均准确率≥90.0%),其中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98.8%,依次为气味、颜色模型。因此,可根据气味结合颜色的预测模型对脊尾白虾新鲜度等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典型掺假蜂蜜的电子鼻信息变化特征及判别能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建立蜂蜜掺假快速检测方法,该文利用电子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了掺入10%、20%、30%、40%、50%、60%、70%油菜蜜和大米糖浆的掺假蜂蜜的电子鼻信息变化特征,并以掺假蜂蜜的电子鼻信息变化特征为指导,结合判别因子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模式识别算法研究了电子鼻对掺假蜂蜜的定性识别分析能力。结果表明,掺假蜂蜜的电子鼻信息呈现线性变化,并且电子鼻对掺假蜂蜜有较强的敏感力。LDA模式识别算法可以将纯蜂蜜样品与掺假蜂蜜样品很好的区分开,LDA掺假判别模型正确识别率为94.7%,该技术可以为蜂蜜掺假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乙醇质量分数的草莓果实腐烂指数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用电子鼻快速检测草莓物流过程中果实腐烂状况,建立了一种基于乙醇质量分数的果实腐烂指数预测模型。将草莓果实贮藏于不同温度(273、278、283、288、293和298 K)下,测定其腐烂指数和乙醇质量分数的变化。首先,基于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建立了草莓果实乙醇质量分数与贮藏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动力学预测模型;其次,基于零级反应方程式建立了腐烂指数与贮藏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动力学预测模型;最后,根据果实腐烂指数和乙醇质量分数变化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建立了基于乙醇质量分数的果实腐烂指数预测模型。在275、280、285、290、295和300 K贮藏温度下对上述3个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预测的相对误差(RE)分别为0.76%、5.89% 和7.08%,预测精度较高。将基于果实乙醇质量分数的腐烂指数预测模型与传统的腐烂指数动力学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预测精度无显著差异。因此,基于乙醇质量分数的腐烂指数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在273~300 K贮藏温度下草莓果实的腐烂状况,从而为应用电子鼻无损检测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由于传感器老化,环境温度等因素,电子鼻信号的漂移是不可避免的,且严重降低电子鼻的长期稳健检测能力。为了实现电子鼻对6种食醋样品的长期稳健检测,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载数据的小波包分解系数的漂移递归校正方法。通过小波包对电子鼻空载数据的分解,给出空载阈值函数(no-load threshold function,NLTF),然后将NLTF转换为适合样本数据的样本阈值函数(samplethresholdfunction,STF)。在获得的STF基础上,构建样本检测数据小波包分解系数的校正函数。借助于所构建的样本测试数据的校正函数,对6种食醋样品的电子鼻数据进行漂移校正。同时,运用"样本测量时间窗口(sample measurement time window,SMTW)"的概念,实现电子鼻数据的递归校正,进而建立了可实现长期稳健检测的递归鉴别模型。针对6种食醋样品,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间歇式测试。当SMTW选为4个月的测试样本及每次递推前移1个月样本数据时,建立的基于递归校正的Fisher判别分析(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模型可完全实现6种食醋样品的长期稳健鉴别,正确鉴别率达到100%,使紧随SMTW后1个月内的测试样本能得到准确鉴别。该校正方法能够有效的去除漂移并且实现了电子鼻的长期稳健检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鼻的花生有害霉菌种类识别及侵染程度定量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花生霉变传统分析方法操作繁琐、时效性差等不足,该研究拟利用电子鼻气体传感技术建立起花生有害霉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辐射灭菌花生籽粒分别接种5种谷物中常见有害霉菌(黄曲霉3.17、黄曲霉3.395 0、寄生曲霉3.395、寄生曲霉3.012 4和赭曲霉3.648 6),并于26℃、80%相对湿度条件下储藏9 d至严重霉变。利用电子鼻气体传感器获取不同储藏时期(0、3、6、9 d)花生样品的整体挥发性气味信息。最后,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建立了花生中有害霉菌污染程度的定性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可成功区分不同霉菌侵染程度的花生样品,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模型对样品不同储藏天数判别的准确率均达到或接近100%。花生中菌落总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和预测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814 5和0.244 0 lg(CFU/g)。结果表明,应用电子鼻技术快速检测储藏期间花生霉变状况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利用气味信息实现粮食霉菌污染的在线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三疣梭子蟹鲜度的快速评价方法,采用电子鼻获取不同贮藏时间三疣梭子蟹肌肉的气味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并结合p H值、TVB-N含量和菌落总数分析三疣梭子蟹蟹肉贮藏不同时间的鲜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强度逐渐增大,PCA和LDA均能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蟹肉,且LDA在以均值体现分类信息方面区分效果更好。基于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与p H、TVB-N含量和细菌菌落总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73、2.50、3.06,说明PLSR分析方法适于对p H值、TVB-N含量和细菌菌落总数进行定量预测;该方法的校正决定系数、预测决定系数均大于0.85,表明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与p H值、TVB-N含量、细菌菌落总数的相关性较好。本研究为利用电子鼻评价水产品鲜度及保鲜技术效果提供了技术手段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预测和监控冷鲜猪肉储存过程中腐败细菌大肠杆菌的变化规律,评估产品货架期,建立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该研究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GFP转入大肠杆菌DH5α,构建GFP的标记大肠杆菌。基于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采用稀释平板法定量追踪检测0~24℃条件下冷鲜猪肉中DH5α生长变化。采用Gompertz模型、平方根模型和响应面方程进行数据拟合,构建数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良好,0~20℃条件下决定系数R2为0.96~0.99。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平方根、延迟期倒数平方根模型R2分别为0.862、0.948。响应面模型揭示时间、温度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二者交互作用明显,响应面模型R2为0.815。模型能够有效拟合冷鲜猪肉中与温度、时间相关的大肠杆菌的生长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产品储存过程中细菌变化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种变量分析方法鉴别食醋种类电子鼻信号特征筛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提高6种食醋的电子鼻鉴别能力,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分析的食醋电子鼻信号多特征表征策略。初选不同的特征表征电子鼻信号,构建电子鼻信号的初始特征矩阵。采取载荷分析进行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优化,优选了12个气敏传感器的响应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为消除各传感器响应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对优选阵列的特征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利用WilksΛ统计量选择鉴别能力最优的主成分子阵。在选择最优主成分子阵的基础上,以生成主成分的每一个原始特征变量为对象,计算每一个原始特征变量在主成分子阵中的贡献系数绝对值之和,且根据系数绝对值之和从大到小排序;同时,根据不同和值的指定,形成了不同容量的原始特征变量集。最后,借助于Fisher判别分析(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探索了不同容量原始特征变量集的鉴别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原始特征变量集。结果表明,特征选择前后传感器信号的表征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最终采用48个特征参量实现了对食醋电子鼻信号的有效表征。在48个特征参量表征条件下,同时运用FDA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对6种食醋进行了鉴别分析,训练集的鉴别正确率分别在93%和98%以上,测试集的鉴别正确率也分别达到了90%和93%以上。另外,利用巴氏距离进一步揭示了样品间的可分离程度及FDA与BPNN结果的可信性。研究结果可为电子鼻信号多特征表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仪器的淡水鱼鲜度电子鼻测量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鲜度是鱼类或鱼类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测量鱼体气味来评价其新鲜度。该文分析了鱼体死亡后产生的特征挥发性气体,确定了TGS822乙醇类及有机溶剂型传感器、TGS825硫化氢型传感器、TGS826氨气及胺类型传感器以及TGS832 卤烃型气体传感器等4类传感器作为淡水鱼电子鼻的传感器阵列,并采用虚拟仪器平台开发了电子鼻测量系统,用该测量系统对不同新鲜度的鲢鱼鱼肉进行了气味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电子鼻传感器阵列的响应随样品新鲜度的变化而变化,采用PCA(主成分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鱼体新鲜、次新鲜和腐败(包括半腐败)的样本正确区分,证实了自行研制电子鼻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用电子鼻区分霉变燕麦及其传感器阵列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应用电子鼻对燕麦(Avena sativa L)霉变程度进行区分,为了提高区分准确度,对电子鼻传感器阵列进行了优化的研究。每天随机选择10个燕麦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试验连续进行5 d,将检测数据耦合入非线性双稳态随机共振系统,以外部Gaussian白噪声激励系统产生共振,选择输出信噪比特征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初期试验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贡献率之和为96.43%,且相同霉变程度样品离散度较大,不同霉变程度样品之间距离较近。为了提高电子鼻对霉变燕麦样品区分效果,进行了电子鼻传感器负荷加载分析,优化选择了传感器阵列,优化后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贡献率之和为99.31%,相同霉变程度燕麦样品的聚合度更高,使不同霉变程度燕麦样品之间的区分更加明显,为进一步的定量化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氧化过程中品质指标变化的电子鼻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山核桃氧化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电子鼻获取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的挥发性氧化产物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及理化指标分析区分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样品品质变化,并通过主成分回归法(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建立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总过氧化值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总过氧化值等指标显著(P0.05)增加,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强度逐渐增大。通过PCA、CA、LDA及理化指标分析均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的氧化程度。采用主成分回归法(PCR)建立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总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的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8、0.975、0.985、0.980。结果证明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的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和总过氧化值的PCR模型验证的相对误差小于16%,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山核桃氧化过程中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响应快速、重复性好的微型湿敏传感器,可用于植株叶面湿度检测。传感器以单端声表面波谐振器(SAWR)作为基本元件,制备在零温度系数的ST切型石英基底上以消除温度影响,SAWR谐振中心频率为433 MHz。使用静电喷雾的方法在器件表面形成微纳尺度的含硅聚电解质高分子粒子簇薄膜作为感湿材料。结果表明,所研制湿敏传感器具有相对湿度检测范围广(10%~97%)、灵敏度高(500 Hz/%RH)、响应时间短(5 s),测量精度高(可达3%)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优化的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甜玉米种子活力传统检测方法操作繁琐、重复性差等不足,该研究利用电子鼻技术建立甜玉米种子活力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获取不同活力甜玉米种子的气味信息,再结合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载荷分析(loadings)和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对气味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建立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定性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PCA和LDA分析均无法区分不同活力的甜玉米种子,而SVM的鉴别效果较好。全传感器阵列数据集SVM分类判别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正确率分别为97.10%和96.67%,建模时间为30.75 s,回归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3和0.913,均方差误差分别为2.23%和8.50%。经Loadings分析将10个传感器阵列优化为6个。优化后传感器阵列数据集SVM分类判别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正确率分别为98.55%和96.67%,建模时间为21.81 s,回归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预测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2和0.984,均方差误差分别为3.80%和3.01%。结果表明:基于SVM的电子鼻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活力甜玉米种子的高效判别和预测,将传感器阵列优化为6个,判别和预测效果均有所提升。该研究为电子鼻技术应用于甜玉米种子活力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