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根剪位置对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为欧美I-107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试验于2014年4月开始,通过连续3年大田试验,以不进行根剪的树为对照 (CK),设距离杨树干6倍、8倍和10倍胸径的两侧 (东西方向) 与四侧 (东南西北方向) 进行根剪,分别以6-2、8-2、10-2、6-4、8-4、10-4表示,共7个处理。于2016年10月采集根际土样并测定了杨树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含量、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材积生长量。 【结果】 与对照 (未根剪) 相比,8倍胸径两侧根剪处理 (8-2),杨树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增幅最大,分别显著增加44.6%和26.0% (P < 0.05);其次为10倍胸径四侧 (10-4)、8倍胸径四侧处理 (8-4),均显著高于对照;而6倍胸径两侧 (6-2) 或四侧处理 (6-4) 显著低于对照。8倍胸径两侧处理 (8-2) 根际土壤有效磷、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5.8%、39.6%和35.8%;其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和p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较对照分别下降11.6%、26.0%和0.67个单位。8-2处理还使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46.6%、27.8%和44.1%;其次为10-4或8-4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而6-2或6-4处理则显著低于对照;8-2处理的Simpson指数最低,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较对照下降22.8%。此外,8-2处理使杨树的材积平均生长率达到58.2%,较CK、6-2、6-4、8-4、10-2、10-4处理显著提高43.6%、64.4%、84.8%、25.8%、42.2%和17.1%。 【结论】 距离树干8倍胸径两侧的根剪措施能显著促进欧美I-107杨根系分泌物的分泌和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6倍胸径两侧或四侧、8倍胸径四侧、10倍胸径两侧或四侧的根剪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剪措施对欧美I-107杨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欧美I-107杨为试材,分析了6倍胸径两侧和四侧,8倍胸径两侧和四侧,10倍胸径两侧和四侧的不同根剪措施对杨树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对照相比,8倍胸径两侧根剪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及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和有机酸总量。并且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61%,18.87%,36.92%和22.97%,但明显降低了有效氮含量和pH值;(2)与8倍胸径两侧根剪处理相比,10倍胸径两侧和四侧以及8倍胸径四侧的根剪处理对杨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善作用有所减弱,但仍明显强于对照,而6倍胸径两侧和四侧根剪处理的影响作用最弱。综合分析认为,8倍胸径两侧的根剪措施对杨树根际微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白玉春"萝卜为试料,研究了硼酸处理对萝卜幼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处理提高了萝卜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且以0.6%硼酸效果最明显。在处理第4 d,0.6%硼酸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其它组高12.21%(0.4%硼酸)、21.59%(0.2%硼酸)和29.90%(对照)。0.6%硼酸处理下萝卜叶片的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以及果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第4、6、8 d,0.6%硼酸处理组的蔗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31.50%、52.49%、27.40%;在第6、8 d时,处理组的葡萄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1.48%、12.80%;在第2、4、6 d时,处理组的果糖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7.31%、33.14%、25.34%。同时0.6%硼酸处理下萝卜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在第6 d,0.6%硼酸处理组的中性转化酶活性是对照的3.04倍;而在第4、6 d时,处理组的酸性转化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3.32和1.22倍。0.6%硼酸处理对萝卜叶片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却有显著影响,对前者起抑制作用,对后者起促进作用。说明硼酸通过影响萝卜相关酶的活性来调控蔗糖及淀粉代谢。  相似文献   

4.
有机物对苹果叶片脯氨酸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盆栽3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 Rehd. Fuji)做试材,研究了土壤控水和自然失水过程中,甜菜碱(Bet)、β-氨基丁酸(β-ABA)和壳聚糖(OC)以及自然干旱(ND)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率(RWC)70%~80%时,β-ABA和OC处理后第2天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第10天叶片WUE升高.在自然失水过程中,预先Bet、β-ABA和OC的叶片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自然失水第5天(RWC=50%~60%),经自然干旱(ND)预处理的植株,叶片WUE最高,其次是经Bet预处理的,再次是OC;自然失水第10天(RWC=25%~35%),叶片WUE普遍下降,但经Bet、β-ABA和OC预处理的明显高于对照.综合比较显示,Bet、β-ABA、OC和ND预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苹果叶片积累脯氨酸,并可有效延缓严重干旱胁迫引起的叶片WUE下降,其中甜菜碱效果最好,其次是β-氨基丁酸.  相似文献   

5.
1-羟甲基-3,5-二甲基吡唑(DMHMP)的硝化抑制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以DCD为参比对象研究了新型硝化抑制剂1-羟甲基-3,5-二甲基吡唑(DMHMP)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HMP同DCD一样对土壤硝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可使土壤NH4+-N含量在整个培养期内显著高于不添加抑制剂的对照处理(P<0.01);(2)使土壤NO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1);(3)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土壤的pH下降幅度和速度均较对照处理有所降低.当添加DMHMP的量与DCD相等时,其硝化抑制作用不如DCD,而当其添加量为DCD的2倍时,其硝化抑制效果明显优于DCD.在培养的第7天至第21天之间,DMHMP具有最优的硝化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低温胁迫处理后,草莓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转RdreB1BI草莓进行抗性评价,本研究以已经通过分子鉴定的红颜草莓转RdreB1BI基因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零上冷害(4、2和0℃)、零下冻害(-2、-4和-6℃)以及常温(25℃),共7个温度梯度处理下草莓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采用RT-qPCR法分析了在常温、-2℃和-4℃处理下草莓叶片外源RdreB1BI基因及内源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株系7、株系8和株系10叶片在-4℃和-6℃处理无明显黄叶褐化现象,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株系1和株系9;株系10在-4℃和-6℃处理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株系1和株系7;-6℃处理下株系8叶片CAT活性保持较高水平。在-4℃处理下,ZAT10在株系7和株系8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株系1、株系9、株系10和对照,NAC在株系8和株系10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株系1、株系7、株系9和对照,表明转基因株系中,株系7、株系8和株系10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此外,在-4℃处理下,转RdreB1BI草莓中IDD4、PP2C25、HSFC1a及MYBR等转录因子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能协同RdreB1BI基因参与逆境胁迫响应,提高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调控草莓对低温的耐性。外源RdreB1BI基因转入后能明显提高草莓的抗寒性。本研究结果为红颜草莓低温调控机理、北移栽培及抗性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探究叶片喷施乙烯利对苹果矮化砧T337幼苗15N-NO3-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为苹果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T337幼苗,进行水培试验。幼苗先在NO3-浓度为10mmol/L的改良Hoagland营养液中预处理32天,然后饥饿培养7天,进行乙烯利处理试验。试验设叶面喷施乙烯利200μL/L (E1)和400μL/L (E2) 2个浓度,以喷清水为对照(CK)。分别于喷施后第0、4、8、12、16、20天取样测定幼苗的根系活力,根部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于第20天(试验结束),取样分析幼苗15N吸收、分配及利用率。【结果】各处理苹果矮化砧T337幼苗根系活力随处理时间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第8天均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6次取样检测结果,E1、E2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均明显高于CK,E2处理又高于E1。不同处理幼苗根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在处理后第8天达到高峰。E1、E2处理的两种酶活性在处理后12天内高于对照,16~20天低于对照。对照和E1处理的幼苗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在20天内一直高于同时期的根系,而E2处理只在12天内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根系,16天后根系高于叶片。E1处理叶片干重明显高于对照,E2处理根系和叶片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87.0%和28.8%,幼苗根冠比也显著高于对照。乙烯利能够明显提高幼苗氮肥利用率,促进氮素向幼苗根系部位分配。E1和E2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对照高出3.44个百分点和15.32个百分点,根系15N分配率比对照分别高33.32%、67.40%。【结论】叶面喷施乙烯利可以影响幼苗根系及叶片中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加T337幼苗的生物量,提高根冠比;并且可显著提高幼苗对硝态氮的利用率,增大15N在幼苗根系中的分配率,其中以400μL/L乙烯利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下解盐促生菌对棉花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棉种经解盐促生菌Rs15-4处理后,播于含0.7%NaCl溶液的珍珠岩基质中培养。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测定了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菌株处理后棉花子叶细胞膜透性比对照下降了26.1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的29.30%;在第7 d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16倍;可溶性糖在发芽的第2 d至第6 d平均高于对照10%左右,以后又趋于稳定。同时,测定了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解盐促生菌处理后的棉花子叶中CAT和POD活性高峰值较对照提前出现;SOD酶活性大大高于对照。经解盐促生菌Rs15-4处理后,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11.8%。  相似文献   

9.
Ce(Ⅲ)对UV-B辐射下大豆幼苗水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研究Ce(Ш)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幼苗根系活力、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20mg.L-1CeC l3处理抑制了UV-B辐射引起的根系活力降低;动态曲线显示,较之CK,20mg.L-1CeC l3提高了大豆幼苗的Pn和Tr,UV-B辐射处理使Pn、Tr下降,Ce(Ш)+UV-B处理下Pn、Tr的下降趋势得到缓解,且最终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低UV-B(0.15W.m-2)辐射胁迫使得大豆幼苗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CK(第1天-第4天),但恢复期(第6天-第9天)WUE急剧下降;高UV-B(0.45W.m-2)辐射下WUE低于CK,降幅明显。Ce(Ш)+UV-B组大豆幼苗WUE下降幅度小于UV-B组,且恢复后期(第7天-第9天)WUE迅速提升。实验结果表明Ce(Ш)有效缓解了UV-B辐射对大豆幼苗水分代谢的胁迫。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过瘤胃脂肪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氮沉积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头体重476±60 kg、年龄4.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晋南阉牛,以精补料和玉米青贮为基础饲粮,饲粮蛋白质按照1.15倍的维持营养需要量的85%(低)、100%(中)和115%(高)设计3个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干物质采食量的0%、2.5%、5.0%和7.5%的过瘤胃脂肪,采用3×4两因素设计,共形成12组饲粮组合,测定养分消化率、氮沉积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第8组饲粮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2组、显著高于第3和第4组,第7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2组;第4、第7、第8、第11和第12组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3、第6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8和第10组无氮浸出物(NF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8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1、第5、第6、第8和第11组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第12组。第10组三酰基甘油酯酶(ATGL)活性显著高于第6组;第3、第4、第5、第2和第7组的胰岛素(INS)浓度极显著高于第8组;第1和第2组的胰高血糖素(GC)浓度显著高于第9和第11组;第7组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高于第2、第4、第5、第9、第10和第11组。综上,在以饲粮蛋白质水平为标准前提下,过瘤胃脂肪适宜添加量为饲粮的5.0%。本研究为肉牛养殖和高档肉牛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早期诊断和确定番茄枯萎病的发生, 本文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幼苗剪根接种不同浓度枯萎病菌后染病植株维管束受害程度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设4个病原菌梯度处理, B1(104 cfu·mL-1)、B2(106 cfu·mL-1)、B3(107 cfu·mL-1)、B4(108 cfu·mL-1), 以不接病原菌为对照; 分别在接种病原菌后4 d、8 d、12 d、16 d、20 d测定维管束褐变情况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培条件下, 接种病原菌16 d植株维管束出现褐变, 其受害程度随病原菌接种浓度提高而增大; 维管束中病原菌只在B4处理中有检出。番茄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接种时间呈先降后升趋势, 12 d开始逐渐上升, 20 d达到最高, 各接菌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 且B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缓慢下降, 12 d后回升, B4则急剧上升;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上升, 接菌16 d时达到高峰; 随接菌浓度的提高, MDA含量、POD和PPO活性均有所增加, 尤以接菌浓度为108 cfu·mL-1时3种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分别是未接菌植株的13.1倍、12.9倍和1.9倍; 而培养时间对番茄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 对照菌株CAT活性显著高于各接菌处理, 说明CAT活性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没有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结合番茄茎的维管束褐变现象, 认为番茄叶片中MDA含量、POD和PPO活性可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枯萎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对植物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先玉335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用0.05 mmol·L~(-1)的SA水溶液和去离子水(对照,记作CK)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种胚淀粉酶、氧化损伤水平、抗氧化酶、抗氧化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A处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干重和鲜重分别显著提高了5.57%、7.20%、23.76%、15.49%和28.52%。SA处理的玉米种胚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在种子萌发第2、第6、第8、第10天比CK提高了28.6%、15.1%、9.6%和16.9%;而超氧阴离子(O_2~)和丙二醛(MDA)含量经SA处理后显著下降。SA处理提高了种胚抗氧化酶的活性,在种子萌发第2、第4、第6和第8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CK分别提高了36.6%、25.9%、43.6%和46.3%;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种子萌发12 d时比CK提高了9.0%;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第4、第6、第8天时比CK分别提高了13.0%、5.7%和17.0%。此外,SA处理还提高了种胚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综上所述,SA可以通过改善渗透调节能力和加速淀粉转化来缓解低温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本研究结果为探究SA调控低温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机制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反光膜对桃树光合特性及根际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地面铺反光膜对桃树光合特性及根际温度变化的影响,以"浅间白桃"结果树为材料,于果实成熟期间进行地面铺反光膜的田间试验,测定了果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不同土层根际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树叶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率(LUE)明显高于对照树.随着光强增加,处理和对照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增加,且处理叶WUE明显高于对照.气孔限制值(Ls)和水蒸气压差(VpdL)与光强呈正相关,处理树叶片Ls显著高于对照,但VpdL和胞间CO2(Ci)却明显低于对照.处理树前期(7月22日~8月10日)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呈双峰曲线,土层越浅土壤温度越高且变化幅度越大;8月9日根际土壤温度值为20 cm>15 cm>10 cm>5 cm;之后又恢复到前期水平.对照树前期(7月22日~8月12日)根际温度的变化与处理树相似,但8月15日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值为10 cm>20 cm>15 cm>5 cm.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真空滚揉对加工过程中腊板鹅风味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真空滚揉时间,0(对照,CK)、15(T1)、30(T2)、60(T3)和90min(T4),研究鹅肉蛋白水解酶活力、脂质氧化、非蛋白氮含量(NPN)和色泽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干第4天,T3的cathepsin B、calpain和caspase-3活性及NPN含量显著高于T1;风干第7天,T3的cathepsin B、caspase-3活性及NPN含量显著高于T1和CK。风干第4和第7天,T4的TBARS值显著高于T1、T2、T3及CK。T3和T4的L*值和b*值在第4天显著高于T1、T2和CK;T3的a*值在第4天显著高于T4和CK;各处理组与CK的a*值和b*值在第7天无显著差异。综上,滚揉60 min处理是一种最优的、潜在的可应用于工业化提高腊板鹅品质的工艺参数。该研究为真空滚揉技术对肉制品蛋白质降解、脂质氧化和宏观品质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竹炭、凹凸棒石、木炭3 种土壤改良剂在吸附土壤污染物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时, 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3 种土壤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蜘蛛类个体数量, 特别是优势种八斑球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的个体数量, 竹炭、凹凸棒石处理田八斑球腹蛛的个体数量为对照田的5 倍多,木炭处理田为对照田的4 倍多; 3 种土壤改良剂均显著降低了植食类昆虫的个体数量, 竹炭、凹凸棒石和木炭处理田的目标害虫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数量分别为对照田的15%、10%和20%; 3 种土壤改良剂均显著提高了蜘蛛类的优势度, 显著降低了植食昆虫类的优势度; 竹炭和凹凸棒石处理的第1 年可显著提高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第2 年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木炭处理的每年都显著提高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复杂度, 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施肥(T1)和施用化肥(T2)为对照,比较了农家肥(T3)、胡麻油渣(T4)、肉蛋白生物有机肥(T5)、绿能瑞奇精制有机肥(T6)、金阜丰土壤调理剂(T7)、优质豆粕生物有机肥(T8)、黑珍珠生物有机肥(T9)、爸爱我生物有机肥(T10)、HA有机肥(T11)和益撒803生物有机菌肥(T12)等不同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可明显加快胡麻前期的生长速度;有机肥促进胡麻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现蕾期以后干物质日积累量明显增加,盛花-青果期达到高峰值,日积累量达333.51 mg·株-1·d-1,比T1显著增加20.80%。施用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T4、T8比T2处理分别显著增产9.92%、10.38%。胡麻产量与有效分茎数和单株有效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和0.82。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胡麻籽粒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8处理的亚麻酸含量比T2处理的显著增加了3.78%。  相似文献   

17.
根剪对冬枣根际土理化性状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年生的冬枣(Zizyphusjujuba Mill.)为试材,分别在行间两侧距树干3倍、5倍和7倍胸径距离处对其进行根剪处理,研究了根剪对冬枣根际土理化性状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倍胸径距离根剪提高了根际土的有效N,P,K含量和pH值以及农药残留的含量;减少了根际土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放线菌数量则无明显影响;3倍胸径距离根剪抑制了根际土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及脲酶活性;降低了有机质含量及根分泌物中氮基酸总量、有机酸总量和总糖含量.与3倍胸径距离根剪相比.5倍胸径距离根剪后根际土中的有效N,P,K含量、有机质含量、酶活性、根分泌物、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pH值以及农药残留量则有所降低.7倍胸径距离根剪,根际土中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认为,3倍胸径距离根剪对根际土理化性状及生物学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LED补光调节温室甜椒(Capsium annuum L.)产量品质的最优光质及补光时长,以甜椒品种"奥黛丽"为试材,设置红光(R)和蓝光(B)组合(灯珠个数比)2∶1(2R1B)、4∶1(4R1B)、8∶1(8R1B)3种光质,2 (18:00-20:00)、4(18:00-22:00)和8 h(18:00-02:00)3个补光时间;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补光时间及光质对甜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质与补光时间对甜椒植株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且两者交互作用显著。2R1B光质补光2 h,冠层宽、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补光4 h茎粗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硝酸盐含量最低,比对照降低19.4%。4R1B光质补光2 h,株高、根鲜质量、地上部、根及全株干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叶面积、单株果实数及单株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8R1B光质补光2 h,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及糖酸比最高,显著高于对照;补光8 h,地上部及全株鲜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所有补光处理的产量品质指标及用电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由综合得分排序得出,最有利于甜椒栽培的前3种补光组合依次为光质8R1B补光2 h、光质4R1B补光8 h和光质8R1B补光8 h。因此,光质8R1B补光2 h可以作为最适宜当地甜椒栽培的补光组合,该研究结果为日光温室甜椒种植的光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旱田和水田西瓜连作土用厌氧土壤灭菌法(ASD)处理,分别设对照(H1和S1,H指旱田土,S指水田土)、淹水对照(H2和S2)、添加1%稻草(H3和S3)、1%稻草+0.1%硫磺(H4和S4)、1%稻草+300 mg/kg氨水(H5和S5),混匀后淹水、密封,户外处理20 d。分别测定土壤pH值、EC值、NO_3~-、NH_4~+、SO_4~(2-)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等指标。结果表明,ASD法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P0.05),淹水对照和各处理土样的pH6.5(除H4和S4的pH6.5外),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有效调节土壤EC值,旱田土的淹水对照和各处理EC值均低于对照H1(除H5高于对照H1外),水田土S2和S3的EC值低于S1,S4和S5高于S1,但淹水对照和各处理EC值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降低土壤中NO_3~-、SO_4~(2-)含量,淹水对照和各处理土样中NO_3~-含量较对照降低79.4%~99.9%,除H4和S4中SO_4~(2-)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55.7%和58.9%外,淹水对照和其它各处理土样中SO_4~(2-)含量较对照降低38.2%~91.0%;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数量显著降低(P0.05),旱田土和水田土中FON含量与对照H1和S1相比,分别由10~5和10~4CFU/g降至10~3CFU/g(其中各旱田土样中FON含量大小依次为H4H3=H5H2H1,各水田土样中FON含量大小依次为S4S3S5S2S1)。可见,ASD法可调节西瓜连作土理化性质,抑制FON,改善退化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温胁迫下水稻氨基酸态氮与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高温胁迫无菌砂培条件下对无机氮 (硫酸铵 )、有机氮 (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 )和缺氮 (对照 )培养的水稻植株干物重、总氮量及其根、叶谷草转氨酶 (GOT)和谷丙转氨酶 (GPT)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氮均被水稻吸收 ,且吸收量相当。低浓度无机氮 (N 10mg/L)或有机氮培养 2 0d后的水稻植株总氮量比对照的高 50%以上 ;无机氮培养的植株干物重显著低于有机氮培养和对照 ,表明植株受NH4+毒害。培养 15d后 ,多数有机氮培养的植株根或叶GOT或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 ,但根、叶间有较大差别 ;而无机氮培养的植株根GOT及根、叶GPT活性是对照的 2倍或以上。高浓度无机氮 (N 500mg/L)处理 6h后稻株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5和4倍 ,而高浓度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态氮 (N 500mg /L)处理 6h后 ,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 5.7、9.4、1.9倍及1.8、2.3、1.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