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树毅 《广西林业》2011,(11):18-19
住在大桂山鳄蜥救护繁育池里的4条母鳄蜥先后产下了23条可爱的小鳄蜥。这事发生在2011年4月17日至5月12日。这23条可爱小鳄蜥的降生让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全体工作人员眉开眼笑。“这23条小鳄蜥的诞生意味着我们保护鳄蜥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阳春生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2.
正大桂山自然保护区北娄繁育基地,一场危机将困扰着日益增多的鳄蜥。据估计,明年,至少146条鳄蜥将成为"无房户。"在北娄六亩多繁育基地里,只有67个大池和19个小池,按一个池养4条计,只能住下344条鳄蜥。冬春之交,19条母鳄蜥生下127条小鳄蜥,又有40条母鳄蜥怀孕,预计明年生育240条,总数量将达250条。一下子基地没"房子"住了。怎么办?是送人?还是卖掉?鳄蜥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又称"五爪金龙",被称为"爬行界的熊猫",堪称"国宝"。大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冬季,大桂山自然保护区的繁育基地,一条五岁的母鳄蜥一胎产下十一条小鳄蜥,为一般鳄蜥生育的2倍,成为"英雄母亲"。两年来,基地最大家族"英雄母亲"家庭的命运如何呢?记者告诉大家,悲的是,三个兄弟相继夭折,"英雄母亲"也不幸离世。喜的是,存活的八个兄妹健康成长,已步入成年,其中,俩兄弟偷偷溜回大自然,其余的也"谈婚论嫁"了。  相似文献   

4.
赵文红 《中国林业》2009,(22):41-41
瑶山鳄蜥是我国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广西的贺州、昭平、金秀等县的少数山区以及广东韶关曲江等地,现存数量不足300只。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加上其自然繁殖率、幼仔保存率不高和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该物种已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为有效保护现有瑶山鳄蜥资源,使该物种免遭灭绝的厄运,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瑶山鳄蜥人工繁育、放归自然与社区共管项目。笔者针对当前瑶山鳄蜥面临的一些困境,研究提出对策,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保护该物种,让人工繁育的瑶山鳄蜥能够顺利放归到模式产地,让它们在那里自由生活、不断扩大种群数量,达到社区共管、促进动物与人类和谐发展的心愿。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5月31日,广西瑶山鳄蜥野外放归活动在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15条纯本地种源的瑶山鳄蜥被成功放归野外。本次放归活动由自治区林业局主办,贺州市人民政府、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承办,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负责指导实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黄政康、贺州市党委副书记钟得志、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等领导专家出席放归活动。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以保护瑶山鳄蜥为主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大桂山鳄蜥     
鳄蜥与恐龙同年代,距今已有近2亿年历史,它们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原始爬行动物,在分类地位上极其特殊,为独科独属独种,因最早在广西大瑶山发现,又称瑶山鳄蜥。贺州市境内贺江畔的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是这一孑遗物种的良好避难所,它们如今仍在大桂山的山冲里神秘地爬行。  相似文献   

7.
广东茂名林洲顶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一直致力于鳄蜥的救护、饲养和繁殖工作。文章通过对林洲顶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建的鳄蜥生态园饲养繁殖的幼鳄蜥的饲养方式、人工喂养食物的研究,分析出不同食物对幼鳄蜥生长影响,为人工饲养、繁殖鳄蜥提供基础性的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学校学动物分类时,先生讲过瑶山鳄蜥与恐龙同生活在泥盆纪时代,而恐龙早已在几万年前灭绝了,因此瑶山鳄蜥是“活化石”,在动物分类上属独科、独属、独种,孑遗物种。从此就有一心愿,希望有机会到野外看看鳄蜥的生境。  1997年10月,全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首先在金秀县进行试点,我终于有机会深入到鳄蜥的野外生境进行调查了。  20日一大早,我们从县城向罗香乡进发。80多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5个多小时,来到罗香乡。了解得知鳄蜥的野外生境地在龙军山村,该村不通公路,得走2小时山路。此时有几个队员提出就在乡里歇一晚再…  相似文献   

9.
鳄蜥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研究鳄蜥的饲养技术,对其保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人工饲养鳄蜥要求水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饵料丰富,并应按生长阶段和不同的饲养目的,掌握合理密度分池饲养,做好鳄蜥个体成长档案,科学投食,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0.
《广西林业》2011,(Z1):158-159
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境内,面积3780公顷,是自治区林业厅直属保护区之一,是以鳄蜥命名的保护区.保护区内拥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国际濒危物种鳄蜥约360只到406只.  相似文献   

11.
鳄蜥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研究鳄蜥的饲养技术,对其保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人工饲养鳄蜥要求水源充足、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饵料丰富,并应按生长阶段和不同的饲养目的,掌握合理密度分池饲养,做好鳄蜥个体成长档案,科学投食,及时做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2.
贺县里松乡位于姑婆山区,面积188平方公里。这里生长着一种很古老的爬行类动物鳄蜥,当地人称之为“水狗蛇”。近年来,外地一些人到产地以一般野生动物廉价收购,群众大量捕捉而使鳄蜥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去年四月,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张玉霞副教授前来里松乡考察鳄蜥,指出“水狗蛇”就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鳄蜥。经调查  相似文献   

13.
《广西林业》2012,(10):I0006-I0007
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有金毛狗、桫椤、润楠、花榈、凹叶厚朴等1384种维管植物;双叉犀金龟、广西彩蝉、丽叩甲、枯叶蛱蝶等1371种昆虫;鳄蜥、林麝、大鲵、班林狸、穿山甲、山瑞鳖等269种陆生野生动物。鳄蜥为中国特有珍稀物种,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中国华南地区少数县的山溪中的古老爬行类动物,对爬行纲动物的起源与演化、蜥蜴目各科分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1989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4.
位于贺州市八步区的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5年4月,2007年6月设立保护区管理局,为自治区林业厅直属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是南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属重要的生态系统交错地带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最大鳄蜥种群栖息地中国野外鳄蜥数量最多鳄蜥为中国特有珍稀物种,是第四纪冰川末期残留在中国南地区少数县的山溪中的古老爬行类动物,对爬行纲动物的起与演化、蜥蜴目各科分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1989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6.
正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人工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2018年共发现野外鳄蜥135只,比2017年增加27只。保护区还在北娄吃水冲和鱼散冲选择3个鳄蜥监测固定样点,安装监控摄像头、温湿度测量仪和红外监测相机,实时记录监测样点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对野外鳄蜥种群数量的调查主要使用样线法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更好地估算鳄蜥的种群数量,本研究在2016年7月25日至31日使用去除取样法对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保护区内鱼散冲的1.9 km的样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鱼散冲的鳄蜥种群数量为101只,种群密度为53只/km。鳄蜥由于其特殊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适合于采用去除取样法调查其种群数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18.
雷超铭 《广西林业》2013,(11):42-45
鳄蜥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孑遗种类,距今已有一亿九千万年,与恐龙同年代,素有“活化石”之称,被誉为“爬行界的大熊猫”。鳄蜥为独科、独属、独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2012年全国野外调查,鳄蜥的数量约为1200只,比大熊猫的数量还稀少。  相似文献   

19.
正保护区与林场签订了《鳄蜥栖息地共管补偿协议》,建立保护小区,对保护区外围鳄蜥就地保护。保护区管理局与每位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实行分片负责制,划分责任区,制定《大桂山保护区资源管护、巡护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21个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名列其中。这个面积只有区区6万亩的保护区,从2005年成立到晋级国家级保护区只用了8年时间。“回望保护局近10年的发展历程,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全局20多名职工在大桂山的崇山峻岭中默默地守护着,保护着珍稀濒危动物鳄蜥及其生存环境。”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局局长阳春生告诉记者,最难得的是全局职工都热爱这项工作,不仅在保护区内筑起了铜墙铁壁一样牢固的防线,而且在没有任何可借鉴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艰难地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