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集约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刘鹰  王玲玲 《淡水渔业》1999,29(10):22-24
集约化水产养殖条件下,污水产生量巨大,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何对它进行处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系统地收集了国内外有关对养殖污水进行杀菌及去除有害物的技术资料,并就其技术性能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生物转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氨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业养殖已趋向集约化、高密度、高产出的养殖模式。但海洋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不容忽视,一方面养殖环境内的污染制约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另一方面养殖业所排放的废水对海洋也是一个富营养化过程的污染。我国的海洋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3.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病害频发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絮团技术(BFT)具有净化水质、提高饵料利用率及病害防控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规模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絮团的形成与培养、生物絮团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认为,BFT能够改良水质、节约养殖用水、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将BFT与生物膜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养殖水体中适宜的生物絮团含量,避免生物絮团的过量沉积,并能提高水质改良及增产增收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养殖生产方式更趋向于集约化、工厂化,即讲求单位水体内的高产量、高效益。由于放养密度的增加对如何改善鱼池水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尤其是静水高密度养鱼及人工育苗,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目前,国内外采用“生物转盘”或“生物转筒”进行池塘水质处理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的水也有年轻与衰老之分。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液态,有一定的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其自身的结构有关。水由年轻转变为衰老和死亡,这也和液态水内部结构变化有关。液态水的结构类似于冰的结构,H_2O分子是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其中大部分保持四面体的构型。然而,与冰不同,通常情况下液态水只显短程有序排列,而缺乏长程序的排列。水分子的液态结构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盐城市城区北闸村袁同大 ,头脑灵活 ,善于钻研 ,从种植蔬菜转向“特种水产”养殖 ,利用2口面积分别为820 和720 的池塘 ,采取集约化经营 ,同一池塘年内分别养殖罗氏沼虾 ,囤养商品虾和培育早繁苗幼蟹 ,获得了惊人的效益 ,为小型池塘开发利用探索了新的模式。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一年时间养殖罗氏沼虾450kg ,产值14400元 ;贮养罗氏沼虾978kg ,增加产值15679元 ;培育Ⅴ期以上幼蟹98万只 ,产值17.64万元 ,合计总产值20.65万元 ,扣除苗种、饲料、工资等费用外 ,获纯利9.29万元(…  相似文献   

7.
该过滤器可用作从集约化水产养殖大量的废水中去除含碳生化需氧量(cBOD,),总氨氮(TAN),总磷,总悬浮固体(TSS)和总大肠杆菌的一个处理选项。使用两种沙粒尺寸,即有效尺寸(D10)为0.11mm和0.19mm的沙粒,它们在0.31cm/s和0.64cm/s的表面流速下各自分别扩张约60%。还评估了两种(生物)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各种生物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概况,并指出生态型水产养殖系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生产过程中生物过滤器功能的形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罗国芝 《水产学报》2005,29(4):574-577
生物过滤器对维持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水质稳定起着核心的作用。生物过滤器存使用之前需要对生物膜进行培养、驯化,使生物过滤器有充分的硝化能力。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的建立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淡水需要14~20d海水需要40~80d。在生产中因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氨氮、亚硝酸氮对饲养对象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复合生物过滤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植物滤器与微生物滤器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动物滤器与植物滤器或微生物滤器过滤等主要几种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探讨了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作用原理及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效果“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投入养殖水体后,首先,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繁殖而成为优势种群,从而抑制了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了水产养殖中鱼病的发生率。而该有益微生物群的菌体本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富含可溶性糖类,且有虾、鱼、蟹、鳖、鳗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叶酸、烟酸、泛酸、生物素、辅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因而有益微生物群本身就是鱼虾类的最佳的天然饵料。其次,该有益微生物群入水后能分解池塘底部腐败的沉积物、污泥,从而降低了化学耗氧量和生物耗…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实验,分析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水质和菌藻生物的影响,为水产养殖户优化水产养殖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与水是限制性资源,为高效利用,集约化节水型养殖模式已愈来愈多被养殖户接受并采用。但其需配套养殖废物的处理系统,即对养殖用水处理再利用,现有2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可以利用——循环水养殖技术与生物絮凝技术,后者采用一种反直觉的方法,降低换水率并促进悬浮颗粒与相关微生物群体在养殖池中累积。本文着重介绍生物絮凝  相似文献   

16.
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用水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FT),可以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和粪便转化为可被部分养殖对象重新摄食的絮体饵料,而且在絮凝体形成过程中对水体氨氮等物质的去除有明显作用。试验在自建的生物絮凝反应器中分别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絮凝体形成过程中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活性污泥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2.25%、94.04%;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1.53%、97.89%;同时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0.85%、63.19%;对照装置中不接种任何物质,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1.41%、70.56%。分别接种活性污泥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装置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氮方面较好。试验装置中所形成的絮体颗粒直径在0.1~1.0 mm,粒径大小适合作为部分养殖鱼类稚鱼期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7.
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与传统化肥(碳铵+尿素+过钙)在水产养殖上的使用效果作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化肥相比,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能显著加快水体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改善水质、改良水环境、抑制病害,提高鱼产品产量和品质,肥饵兼用,综合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对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过滤池的水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对原有池塘稍加改造后,整个系统中的水质明显改善,有效的减低了NH4-N,NO2-N浓度,NH4-N,NO2-N浓度最高值分别为1.52mg/L,0.66mg/L,经过6个月的运行,分别降为0.36mg/L,0.12mg/L;(2)生物过滤池对流经水体的NH4-N,NO2-N,COD一次性去除率分别为50.0%,26.7%,24.6%。  相似文献   

19.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之所以对水产养殖动物特别重要,首先是因为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鱼群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其次,因为现在的水产养殖方式大多是对水产养殖动物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动物同时给药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震区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更给成都市(主要是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雅安市、阿坝州等市(州)的渔业生产及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损失。据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初步统计,四川全省渔业人员伤16人,死亡6人;受灾面积达49.9万亩,损失成鱼2.87万吨,鱼种3902吨,生产用房受损19.1万米^2,各级水产站和防疫检疫站办公设施受损1.89万米^2,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6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