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丘北县耕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弄清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剖析丘北县土壤养分变化原因,提出耕地土壤施肥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开展了丘北县耕地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弄清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剖析丘北县土壤养分变化原因,提出耕地土壤施肥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基础上,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H为5.1;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不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结论]根据五指山市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可采取适宜措施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如推广秸秆还田,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基础上,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为5.1;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不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结论]根据五指山市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可采取适宜措施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如推广秸秆还田,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施肥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如东县2007年、2017年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土壤养分数据比较分析,发现如东县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区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与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已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a的芜湖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县各镇耕地土壤有效磷除陶辛镇属强变异外,其余各镇均属中等变异。各镇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在13.90~21.71mg/kg,较2005年,Ⅴ和Ⅵ级土壤所占比例明显下降,Ⅱ、Ⅲ、Ⅳ级土壤比例显著增加。研究旨在为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土壤养分是作物营养的基础。查清土壤养分含量,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1982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对辉县市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30年过去了,农村耕地经过了从集体耕作到家庭联产承包的变化,农作物产量也大幅度提高。2009—2012年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市里对耕地土壤养分进行了普查,查清了全市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并确立了当  相似文献   

8.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肥西县2007-2009年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肥西耕地土壤各养分指标大多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有效磷处于中等及较丰水平;相对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氮、磷、钾三元素有效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磷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推广秸秆还田,平衡施肥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助对新疆阿瓦提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普查,通过农民施肥情况调查、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划分和构建棉花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把阿瓦提县棉花测土配方施肥划分为6个区,并提出土壤培肥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环江县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数据比照,分析该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和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现阶段环江县耕地土壤养分中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均达到丰富以上级别,有效磷含量属于中等和偏低水平,速效钾含量属中等水平,均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较大幅度变化,其中磷肥含量变化最大,耕地土壤酸化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苹果梨园土壤养分变化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伟  张爽  许广波  梁运江  刘文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8-2309,2317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养分季节及月份变化规律,为苹果梨园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常规方法对整个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pH、全量养分及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全量养分变化不大,土壤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变化较大;土壤有机质表现前期高,随后迅速下降,以后逐渐上升;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前期高,以后逐渐下降,至采果前略有上升,后又呈下降趋势;碱解氮前期低,以后逐渐上升后又呈下降趋势。[结论]苹果梨园应重视有机肥的施入,有机肥和基肥应在春季一次性施足,夏季进行追肥。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施肥技术参数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出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系数、肥料利用率等施肥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肥料利用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3414试验得到最佳施肥量,结合土壤测试值与相对产量的回归关系,建立基于土壤常规测试条件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数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施肥技术参数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夏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出夏玉米百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系数、肥料利用率等施肥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3414试验"得到的最佳施肥量,结合土壤测试值与相对产量的回归关系,建立了基于土壤常规测试条件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数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季稻种植制度下,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对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土壤氮磷钾表观平衡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不同肥力土壤基础地力培育及土壤肥力维持和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从32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的不施任何肥料(C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配施稻草(NPKS)处理采取土壤,分别代表3种不同肥力水平,设置连续3年施肥与不施肥处理的盆栽试验,监测双季水稻产量、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变化。【结果】在试验期间,不同肥力土壤的早晚稻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NPKS处理土壤NPK处理土壤CK处理土壤,且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到试验第3年,不同肥力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得不显著。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经3年6季水稻种植,由作物收获带走的氮、磷、钾养分越多。不同肥力土壤在连续施肥条件或不施肥条件下,肥力养分变化规律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种植体系中养分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有一定关系。【结论】初始肥力越高的土壤如果连续不施肥,其基础地力下降得越快。因此,对于地力水平较低的土壤应注重合理施肥,培育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地力水平较高的土壤也应注意高效合理补充养分,以维持土壤较高的肥力水平和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下辽河平原地区施肥与水分条件对玉米地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收支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结果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对不同水肥条件下玉米农田养分收支与氮肥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施肥条件差异可使玉米移出农田的养分量高出无肥处理2~3倍。水分条件对农田养分移出量的作用虽不如施肥明显,但在较好的降水条件下,即使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玉米地土壤中养分仍有可能出现赤字;氮肥的施用加剧了土壤磷的赤字,而氮、磷肥施用可加剧土壤钾收支赤字,有机肥的施用可以使养分收支赤字得到缓解;水分条件的改善则加速了养分收支赤字的出现,但适宜的水分供给对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显著。【结论】在下辽河平原地区,水肥条件对玉米土壤养分收支有显著影响,水分条件适宜土壤养分收支出现赤字的可能性增大,但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并根据土壤肥力适当施用化肥,既可满足作物丰产的养分需求又有利于平衡土壤养分收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秸秆培肥土壤对优先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秸秆培肥土壤后对优先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采用原状土柱模拟养分淋溶的方法,对秸秆培肥后土壤中养分淋失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秸秆培肥后,淋溶液中氮、磷和钾的累计含量降低,淋失速度和含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对不同养分降低的效果不同,对阳离子养分的保持效果更好一些,未施秸秆处理的NH4+-N累计含量为秸秆培肥处理的4.54倍;而对硝态氮的保持作用最差,未施秸秆处理的NO3--N累计含量为秸秆培肥处理的2.79倍。说明秸秆培肥土壤对减少养分淋失和降低地下水污染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土壤速效养分对不同抚育措施的响应以及季节变化,以期选择出可以有效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抚育措施,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与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人工林抚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下表层土壤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CK)、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铲+施),每处理4次重复,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和pH的变化,每季度测定1次。【结果】铲草施肥处理后土壤pH无显著变化,但增强了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减缓土壤pH的季节性波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受季节和抚育措施变化影响显著,各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秋、冬季节出现峰值;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全年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87%、8.17%和20.25%;铲草和铲+施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2.69%和21.45%,施肥处理较CK减少1.81%;铲+施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增加50.63%和19.58%,铲草处理较CK减少2.53%;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7.18%、57.91%和142.54%。【结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出现的响应不同,但铲草施肥各措施都促进了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铲+施处理促进了林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全面增加,对于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来说铲+施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抚育措施,对其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棉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初探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结合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探讨了一定农业生产条件下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在推荐施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棉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与前茬作物的种植利用方式有很大关系。网格取样技术和变量施肥技术是提高肥料有效性的有希望的手段 ,这些技术能使肥料以合适的用量施到需要的地方。平衡施肥示范结果显示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提出的推荐施肥 ,比当地常规施肥每公顷降低肥料成本 657.4元 ,籽棉产量从每公顷 4350kg增加到 52 1 2 .5kg,增产 1 9.8% ,增产所增加的收入每公顷 4657.5元 ,净增收益 531 4.9元。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大田小麦区域化土壤养分管理的方法.田间土壤采样点通过室内图件的MapGIS的网格划分确定,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DPS进行系统聚类,获取了龙口市北马镇小麦田的土壤养分分类及其空间分布信息.根据聚类结果,可把北马镇麦田分为5类进行养分管理,按照平衡施肥的原理,计算出各类小麦田的施肥量.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的支持下,得出了北马镇麦田土壤养分分类图,并参照各类的施肥量实施区域化养分管理,为当地小麦种植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土壤养分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网格取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研究了分散经营条件下村级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普遍分布不均,存在着变异,土壤养分N,P和有机质的变异较大,与氮磷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有密切关系;Ca,Mg,K,Cu,Fe,Mn等养分土壤变异表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