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 权重矩阵的设计已经表明,这里所说的能量,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集中表现,是更一般意义上的能量,所以,权重矩阵均为对角阵。我们结合秦川牛系统的现状及当前秦川牛系统所处的社会地位来具体设计各个权重矩阵。3.1 R矩阵的设计 R矩阵是控制能量加权阵,它反映了淘汰秦川牛所引起的物力(如种质资源)和财力的损耗.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目前有经济收入的各年龄组牛,希望不能过多地淘汰,对于种质价值大的牛,亦不  相似文献   

2.
<正>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8百里富饶的关中平原地区,以体大力强,结构匀称、肉质优良而驰名于世。但因传统上以役用为主,在外貌鉴别上按役用牛要求进行选择,前胸宽深,虽然发育良好,而后躯狭窄,则显得发育不良,普遍存在尖、斜尻、大腿肌肉欠丰满等缺点,影响载肉量,产肉性能不高,据1956年邱怀等在渭南市屠宰场测定10头老残牛(其中阉牛7头,母牛3头,平均年龄13.3岁)的屠宰记录,其平均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骨肉比分别为41.78%、33.27%、79.51%和1:3.55。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牛与牛耕、出土文物“牛”、农业自然资源、粮食与饲料作物、耕牛饲养管理和牛的繁殖与选育诸方面因素的历史发展状况作了分析论证,认为:唐代是秦川牛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4.
秦川牛作为中国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性能.本文从秦川牛的分子群体遗传特征及起源、进化、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标记及相关功能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秦川牛分子育种的前景及目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对秦川牛发展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秦川牛是我国珍贵的黄牛品种.近年来,由于奶牛产业发展的冲击,秦川肉牛产业发展滞缓,存栏数量锐减,甚至随着肉牛的无序改良,秦川牛原本优秀基因有可能丢失.本文就秦川牛的保种、选育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秦川牛保种和选育措施,探索秦川牛今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8.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月龄组利杂牛的日增重、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相同年龄下,利杂牛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大于固原秦川牛(P<0.05或P<0.01)。18月龄组利杂牛140 d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  相似文献   

9.
以秦川牛血为原料提取血红素,选择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氯仿加入量、酸性丙酮加入量、pH分别作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确定其合适范围,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选取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血红素的最佳工艺为氯仿加入量为血溶体积的5倍,酸性丙酮加入量为血球蛋白滤液的5倍,调节pH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秦川牛遗传多样性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性.[方法]本研究对秦川牛起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主要针对商代至唐代的牛种的形态学变化,从古代牛种的角、头部、颈部、鬐甲部、胸深、背部和股部七个方面的形态学特征的演化过程角度对秦川牛的起源进行探索.[结果]发现,由商代晚期至唐代中期的约两千年中,古代牛种的体质外貌明显向适于役用的方向进化,两汉时期是古牛种的重要转折期,[结论]从南北朝到唐代牛种逐渐演化出与现代秦川牛极为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试验期内试验组每头牛平均增重87kg,而对照组每头牛增重63kg,试验组牛平均每头日增重比对照组多24ks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10d后牛的毛色变得比较光滑,牛的精神状况及采食、饮水、排粪、排尿等生理现象正常。试验组牛平均每增重1kg消耗精饲料1.55kg,对照组牛平均每增重1kg消耗精饲料2.14ks。试验组牛每增重1kg的饲料费用为4.21元,对照组牛每增重1kg的饲料费用为5.35元,每千克增重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约饲料成本1.14元。  相似文献   

12.
用氨化玉米秸秆育肥一周岁龄秦川牛,在每天每头补饲0.5kg精料,饲喂两次麸草和氨化玉米秸秆4kg,二个月内,试验组每头平均增重20.72kg,比直接饲喂没有氨化的玉米秸秆组(12.67kg)多增重8.05kg,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多收入45.51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的脊椎数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多脊椎现象.我们统计了2070头屠宰后肉牛的胸椎(T)和腰椎(L)的数量和相应比例.在秦川牛中共发现T14L6、T14L5、T13L7、T13L5和T12L7五种脊椎数异常性状,其中T14L6和T13L7为多脊椎性状,分别为61和51头,占总数的5.41%.本调查可为高品质肉牛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取秦川牛血液DNA样品,PCR扩增后,通过非变性PAGE电泳获得基因型,然后进行测序确定微卫星的基因型,研究Y-STR微卫星位点UMN0929、UMN0108、UMN0920、INRA124、UMN2404、UMN0103在秦川牛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176头无亲缘关系的秦川牛,公牛中在6个Y-STR基因座均有遗传多态.UMN0929、UMN0108、UMN0920、 INRA124、UMN2404、UMN0103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 4、5、2、2、5和4,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4、0.57、0.18、0.11, 0.10、0.10、0.35、0.35、0.10,0.25、0.75,0.24、0.76,0.10、0.35、0.33、0.12、0.10,0.17、0.14、0.35、0.34;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61、0.73、0.38、0.36、0.73、0.71;共发现了5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4.表明UMN0929、UMN0108、UMN0920、 INRA124、UMN2404和UMN0103 6个微卫星位点在秦川牛群体中有遗传多态性,在秦川牛的起源研究和个体识别以及亲子鉴定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秦川牛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通过对4月龄到22月龄的秦川牛体重增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品种牛的生长趋势进行对比。[结果]秦川牛在16月龄前生长速度较快,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月龄的增长日增重呈下降趋势,其中9月至16月齡日增重呈较快上升速度。与其他品种牛的生长趋势对比证明了秦川牛的生长速度及增重期更快、更长。[结论]针对秦川牛的不同生长阶段,精料喂量要与体重的增长成正比例增加,使其能够满足此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要。同时可以针对秦川牛优良的生长特性进行杂交选育,充分发挥其遗传资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川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具有优良的肉用品质,做好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我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秦川牛的选育、改良及存在问题,秦川牛未来的育种方向,技术路线和措施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强化畜禽种质创新、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加强种畜禽重点疫病净化。实施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加快抢救性收集保护,确保重要资源不丢失、种质特性不改变、经济性能不降低。结合各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明确优势区域主推品种,健全畜禽良种推广体系。本文联系实际,从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当前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5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7条操作性强的路径和举措,对进一步做好我国地方特色畜牧优良品种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促进秦川牛种业更好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336.33±18.28)kg]相近的生长期秦川牛公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牛,分别饲喂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提供的预期平均日增重900 g/d所需净能的85.0%(Ⅰ组)、92.5%(Ⅱ组)、100.0%(Ⅲ组)、107.5%(Ⅳ组)、115.0%(Ⅴ组)配制的5种试验饲粮。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秦川牛生长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并建立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预测模型。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Ⅲ组秦川牛平均日增重为880.15 g/d,较预期的结果略低;Ⅳ组平均日增重达到最大值(1 160.10 g/d),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平均值分别为(76.44±3.23)%、(66.75±3.16)%、(87.31±0.54)%;秦川牛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ER=0.778W0.75+37.05ADG;MER=0.668W0.75+33.49ADG[DER为消化能需要量(M J/d),MER为代谢能需要量(M J/d),W0.75为单位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kg/d)]。综合得出,生长期秦川牛的维持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0.778、0.668 MJ/(kg W0.75·d),每千克增重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37.05、33.49 M J。  相似文献   

19.
提取秦川牛血液DNA样品,PCR扩增后,通过非变性PAGE电泳获得基因型,然后进行测序确定微卫星的基因型,研究Y-STR微卫星位点UMN0929、UMN0108、UMN0920I、NRA124、UMN2404、UMN0103在秦川牛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176头无亲缘关系的秦川牛,公牛中在6个Y-STR基因座均有遗传多态。UMN0929、UMN0108、UMN0920、INRA124、UMN2404、UMN0103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2、2、5和4,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4、0.57、0.18、0.11,0.10、0.10、0.35、0.35、0.10,0.25、0.75,0.24、0.76,0.10、0.35、0.33、0.12、0.10,0.17、0.14、0.35、0.34;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61、0.73、0.38、0.36、0.73、0.71;共发现了5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4。表明UMN0929、UMN0108、UMN0920、INRA124、UMN2404和UMN0103 6个微卫星位点在秦川牛群体中有遗传多态性,在秦川牛的起源研究和个体识别以及亲子鉴定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川牛目前选育现状如何,都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建议性措施才能使秦川牛取得更大的选育效果,在文章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