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油 高产 抗病大豆品种邯豆八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邯豆八号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沧豆四号为母本、邯豆三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集高油、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大豆新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和山东中部地区夏播种植。2009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邯6172是由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培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综合抗逆性强,先后通过冀、晋、鲁3省和国家审定,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高油 高产 抗病抗 旱大豆新品种邯豆5号的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邯豆5号是以徐8313为母本、早524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后代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高油、优质、高产、抗病、抗旱于一体。2007年列入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年被选为国家大豆区试(黄淮中片)对照种。邯豆5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西南部地区夏播种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邯谷2号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11为母本、冀谷14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其黄谷黄米,成穗率94.43%,出谷率为83.47%;2016~2017年河北省谷子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5 559.0 kg/hm~2;抗旱性、耐涝性、抗倒性均为2级;抗谷锈病,中抗谷瘟病和纹枯病;粗蛋白质含量10.13%,粗脂肪含量2.18%,总淀粉含量84.19%,支链淀粉含量75.25%,赖氨酸含量0.16%;蒸煮时间短,适口性好。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谷子(2018)130222〕。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特点,适宜在河北省夏谷区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5.
邯豆八号是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沧豆四号为母本,邯豆三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山东中部地区夏播种植。该品种2009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6.
邯豆七号(原邯34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室1996年以美4550为母本、冀豆1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在宁夏区试中2005~2006年2 a平均产量为3 928.2 kg/hm2,较对照宁豆4号增产26.9%,增产极显著。经接种鉴定,邯豆七号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孢囊线虫病和灰斑病。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合计为63.63%,属双高优质品种。2007年通过河北省和宁夏自治区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冀审豆2007002号"和"宁审豆2007001"。适宜在河北省中北部和宁夏自治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早熟棉资源材料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质早熟抗虫品种的现状,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邯2203为母本、邯68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以高产、多抗、优质为选育目标,成功选育出早熟棉新品种邯901。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 mm,断裂比强度32.6 cN/tex,马克隆值4.9,纤维品质优良;皮棉平均产量较对照石早一号增产10.3%。该品种解决了棉花早熟与高产、早熟与优质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早熟棉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突破,适宜冀中南晚春播种植或5月中下旬菜茬直播。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抗病虫三系杂交棉邯杂98-1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邯杂98-1(GKZ11)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邯抗1A为母本、邯R174为父本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虫三系杂交棉,2006年6月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邯8266是以邯4849为母本、邯51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南繁北育,多代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转Bt基因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在黄河流域春播棉区生育期122 d,属于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植株较高(株高103.2 cm),株型松散,茎秆茸毛多;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8.0个,单铃重6.4 g,铃大,呈卵圆形;子指11.5 g,衣分39.8%,霜前花率93.8%;后期叶功能较好,早熟不早衰,吐絮肥畅、易采收。201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邯818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早熟、优质棉花品种邯256为母本,中早熟、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邯68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棉新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突出,201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16002号),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3)。对邯8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和适宜种植区域进行了概述,并对早熟棉新品种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用科技》2004,(9):12-15
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目前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种粮前景看好。目前,又到了小麦播种季节,针对部分农民在选种、播种中存在的用自留种、不重视种子播前处理.严重影响小麦后期生长和产量的问题.我们选编了小麦良种、购种常识、发芽率的测定等系列稿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棉花新品种邯686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2010年河北省晚春播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汇总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误差变异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棉花新品种邯686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邯686早熟性好,高产稳产,纤维品质好,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3.
邯丰13是我院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组合为H18×H30。其中母本H18是我院从10个优良自交系组成的群体中,按照"两高"(自身产量高、配合力高),"双抗"(抗病、抗倒),品质优等育种目标经5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H30为外引自交系。该品种具有增产潜力大、产量水平高、品质好、抗倒性强等主要优点,在2003-2006年期间参加了河北省各级区、预试验,完成所有试验程序,在30点次区域和生产试验中有27点次表现增产,于2007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审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年9月在石家庄召开了第6届4次会议,审定通过了6个冬小麦新品种,现介绍如下: 1 邯6172(邯95-6172;编号:冀审麦2001004号) 该品种是邯郸市农科院用邯4032做母本,中引一号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亩(1亩=667平方米)穗数中等(成穗40万左右),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度较好。穗粒数34个左右,千  相似文献   

16.
17.
邢麦6号     
《河北农业科技》2009,(13):62-62
邢麦6号(邢04—1135)是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冀麦36号为母本,邯617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连续田间定向选择,多点鉴定试验,历时九年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国家和河北省双审定,审定号分别为:国审麦2008011;冀审麦2008003号。  相似文献   

18.
邯豆六号(原邯1-62)是以豫豆8号为母本、观18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抗倒的特点。河北省夏播大豆区试,2 a平均产量为2 867.3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10.89%。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68.4 kg/hm2,较对照冀豆七号增产9.48%。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9.
<正>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0年4月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审(认)定了3个新品种,现介绍两个品种:1 邯3475(邯3475,编号:冀审麦2000001号) 该品种是邯郸市农科院用沛县30421作母本,邯416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偏高,亩穗数中等  相似文献   

20.
一、基本情况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以种植业为主的省属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成立于1956年,院辖24个研究所,分布于全省不同农业生态区。目前全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作物遗传育种(玉米、大豆、水稻、小麦、马铃薯、亚麻、向日葵、烟草、杂粮作物、果树、蔬菜等)、农业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机、耕作、旱作节水技术、原子能利用、农产品质量检测及监控技术、农业信息研究等。与此同时,还拥有15个国家及省级农业科研中心(站)及园区。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分中心(哈尔滨)、农业部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