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该文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的茶样的茶氨基酸的差异。[结果]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水氨基酸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氨基酸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的 HPEF处理后的茶样,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普洱茶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大叶种普洱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该文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的茶样的茶氨基酸的差异。[结果]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水氨基酸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氨基酸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的HPEF处理后的茶样,氨基酸含量都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为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在普洱茶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茶多酚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茶样的茶多酚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多酚含量差异大,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茶多酚含量都明显减少.经HPEF处理后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趋于减少和自然陈化的茶叶茶多酚含量减少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熟茶中茶多糖和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提高普洱熟茶体外抗氧化活性提供一种有前景的原料处理方法。【方法】利用不同条件的高压脉冲电场(high voltage pulsed electric field, HPEF)对普洱熟茶茶样进行处理,提取茶样茶多糖和茶多酚,以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测定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利用Matlab对茶多糖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其与HPEF电压及频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绘制模型三维关系图,研究分析不同条件HPEF对茶多糖与茶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影响茶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主要的HPEF参数是电压,且当电压为12 kV、频率为120 Hz左右时,茶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影响茶多酚对ABTS清除能力最主要的HPEF参数是频率,频率为140 Hz左右时,茶多酚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效果最强。【结论】合适条件的HPEF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普洱熟茶茶多糖和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对普洱茶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普洱茶总灰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云南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总灰分含量,比较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普洱茶经过处理的茶样总灰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总灰分含量有差异,其中生茶的总灰分含量比熟茶低;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灰分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等级越低茶叶的总灰分含量越高。所选的16组茶样中有3组已经超过目前国标规定的总灰分含量。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总灰分含量都明显减少。研究结果提供了用物理手段降低茶叶总灰分的方法,对了解和掌握茶叶中灰分限量指标以及云南普洱茶总灰分的检验监控现状,改善普洱茶卫生状况,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含水量不同的原料加工普洱熟茶品质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日光干燥至不同含水量的晒青茶为原料,按常规后发酵工艺加工普洱熟茶,并对其进行品质差异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含水量为26.9 %的原料加工成的普洱熟茶(处理2)与含水量为11.6 %的原料加工成的普洱熟茶(对照)品质相似,均优于含水量为43.5 %的原料加工成的普洱熟茶(处理1).理化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渥堆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糖茶多糖变化规律相似,在普洱茶成品中的含量相差不大.采用GC-MS色质联用归一化峰面积计算方法,对普洱茶成品进行香气成分比较检测,结果显示,处理1成品以醇类、碳氢化合物和酯类物质为主;处理2成品与对照成品在香气组分上相似,都是以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为主.结果证明日光晒干至含水量为26.9 %的晒青茶为原料加工普洱茶具有可行性,为企业改进工艺、稳定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电场作用对干仓普洱生茶的影响,进行了电场对普洱茶汤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汤经特种电场处理后,有助于普洱生茶的快速陈化过程,能改善和提升普洱生茶的品质.表现在加快了普洱茶汤的过滤速度,有效提高了普洱茶茶汤的透光性,使普洱茶的汤色更清亮,喝起来更甘甜圆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高压脉冲电场(HPEF)处理后的普洱熟茶对SD大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云南临沧三级普洱熟茶为试验材料,选择12 kV、162 Hz、55 min作为HPEF预处理条件,对SD大鼠灌胃4周后和8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肝、肾、心、脑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指标.结果表明,灌胃经HPEF处理的普洱熟茶后,大鼠血清、肝、肾、心、脑中GSH-Px、CAT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较空白组增加,MDA含量较空白组减少,且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同浓度下,HPEF组相对于普洱茶组GSH-Px活力、CAT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得到增强,MDA含量降低,且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同条件下,灌胃8周后较灌胃4周后,GSH-Px活力、CAT活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得到增强,MDA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家暄  连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01-7603,7606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一项新型食品杀菌技术,其杀菌过程虽温度低,但能有效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同时能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是目前非热处理食品杀菌技术中效果最佳、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综述了高压脉冲电场灭菌的原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系统的设计,并对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国内外高压脉冲电场灭菌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综述了高压脉冲电场对食品的处理效果与电场强度、环境介质以及菌种类型的关系;并结合最新文献,对处理条件的优化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通过相关实验室合作进行系统研究,制定统一合理的食品高压脉冲处理产业标准能够加快此项技术的商业应用。  相似文献   

11.
虫草头孢菌粉辐照灭菌及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0 Co γ射线辐照虫草头孢菌粉的灭菌效果及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照可有效地杀灭菌粉中的杂菌和霉菌 ,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菌粉中的含菌量呈同步下降。杂菌和霉菌的D10 值分别为 5 .5 1kGy和 5 .72kGy。经 8~ 9kGy辐照处理的菌粉 ,其主要功能成分 (腺苷、甘露醇、氮含量 )及其它成分脂肪酸、蛋白质、总糖、游离总氨基酸无显著影响 ,其维生素C和E的含量分别下降 8.4 %~ 9.5 %和 2 9.6 %~ 33.3%。辐照灭菌后的头孢菌粉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保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方式对杏干杀菌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延长产品保质期,为促进杏干这一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服务.[方法]比较市售摊晒杏干与太阳能干燥装置[1](Solar-dring,简称SD)干制杏干的水分、水分活度、色度、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主要质量指标,并采用紫外、微波和臭氧三种杀菌方法,探讨了不同杀菌方式对杏干杀菌效果的影响,以寻求较好的杀菌条件.[结果]SD方式干燥的杏干水分较高,分别为16.91;和11.88;,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比摊晒杏干低4~10倍;紫外线杀菌距离样品30 cm、杀菌时间25 min时,杀菌率可达到98;左右;微波功率在850 W、杀菌时间为25 s时,杀菌率可达到98;左右;包装袋内通入臭氧大于4 min,杀菌时间为30 min时,杀菌率在95;以上.[结论]SD方式干燥的杏干质地柔软,口感较好,色泽鲜亮,较洁净,并且不同杀菌方式均可有效杀灭杏干中绝大多数细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啤酒酵母菌、乳酸菌复合菌株,研究其对固态发酵豆粕的影响。[方法]对啤酒酵母菌、德氏乳酸杆菌进行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最佳接种时间。在起始温度30℃、接种量10%、含水量38%、啤酒酵母菌:乳酸菌=2:1(V/V)的条件下发酵96 h,研究发酵豆粕前后的得失率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复合菌株的最佳接种时间分别为20和24 h。按照菌株的最佳接种时间,在起始温度30℃、接种量10%、含水量38%、啤酒酵母菌∶德式乳酸杆菌=2∶1(V/V)的条件下发酵96 h,发酵后干基重量减少8.1%,氨基酸总量提高13.0%,粗蛋白含量提高12.27%。[结论]发酵豆粕中的不良影响因子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动物适口性,有利于动物的消化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及杀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工艺及杀菌工艺。[方法]比较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酸度、pH值和活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泡菜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了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效果;最后考察了白菜泡菜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接种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4%,盐浓度4.0%;以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为代表的杀菌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望取代现有的热杀菌方式;泡菜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对延长泡菜货架期可产生积极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直投式白菜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对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接种培养基的侵染情况和子叶、叶片、胚轴等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毒前,种子经无菌水浸泡24 h(预处理)比不浸泡的消毒效果好,75%乙醇预处理后可大幅降低种子的带菌率,但预处理时间不宜过长;所用消毒剂中0.1%升汞消毒效果最好,种子带菌率为零,三种消毒剂中10%次氯酸钙—无菌水处理的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最高;三种外植体均容易形成愈伤组织,经过综合比较,胚轴为公农1号紫花苜蓿品种离体培养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16.
松花粉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马尾松花粉为主要原料,通过米曲霉、乳酸菌等微生物菌种的发酵作用使花粉壁破裂,然后制成浓缩型的发酵饮料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经适当的发酵处理,花粉破壁率可达到89%左右。产品即冲即饮,香甜爽口,而且产品富含乳酸活性菌,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是美容保健的佳品。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甜叶菊叶片灭菌的条件,以甜叶菊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统计污染率、枯死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来评价灭菌效果,研究不同灭菌剂、灭菌时间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灭菌剂的灭菌效果不好,以0.1%HgCl2灭菌5min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为44.5%;75%酒精与其它灭菌剂组合的灭菌效果好于单一灭菌剂,以75%酒精与0.1%HgCl2组合最好,污染率和枯死率较低,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适宜甜叶菊叶片灭菌的组合为75%酒精4s+0.1%HgCl24min,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6.7%。  相似文献   

18.
发酵型普洱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保健普洱茶饮料。[方法]以云南普洱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酵母菌共生发酵,考察了普洱茶浸提和茶饮料发酵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并对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进行详细探讨。[结果]发酵型普洱茶饮料最佳加工工艺为茶水比1∶8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5 min;接种最佳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按1∶1接入,接种量4%,38℃下发酵8 h后接入0.2%酵母菌,28℃下发酵24 h;调配p H 4.5,蜂蜜添加量为4%;温度135℃,5 min瞬时灭菌。[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发酵茶饮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物健康密切相关,高比例的豆粕替代鱼粉作为鱼类饲料蛋白源严重影响了鱼类健康。采用3种不同种类的平板培养基对大菱鲆肠道不同部位菌群数量进行了体外模拟培养,证实了大菱鲆肠道各部位间均存在大量的微生物,且大菱鲆肠道可培养的需氧菌数量高于厌氧菌,前肠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也相对较多。采用DGGE指纹图谱检测和Bio-rad的Quantity One分析软件研究了蛋白源体外发酵对大菱鲆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肠道菌群受不同蛋白源的影响,且厌氧发酵条件下,发酵豆粕和鱼粉有着相似的主菌群结构。通过对内容物及发酵液的PCR-DGGE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和切胶回收,发现有氧条件下,菌群种类亲缘关系受蛋白源影响较大,且变形菌门为大菱鲆肠道利用蛋白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