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设施栽培可以有效解决火炬枇杷头批果冻害问题,提高枇杷产量、果实品质、提高果品商品率和提早上市。结合笔者实践,着重介绍了火炬枇杷设施栽培表现,从基础建园、土肥水管理、整修修剪、病虫害防治、各阶段温湿度管理、花果管理和采收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火炬枇杷品种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上海市枇杷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3~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太平白沙采用设施栽培,果实成熟期可比常规栽培提早17~20d,从而达到在"五一"黄金周上市的目的.虽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0.5~0.6个百分点,产量下降8.9%,但提早上市具有十分明显的价格优势,与常规栽培相比,设施栽培盖地膜平均每年增收4.527万元/hm2;不盖地膜平均每年增收3.692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开展设施葡萄一年两熟不但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能实现节庆日的鲜果供应,对调节葡萄市场供应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设施葡萄一年两熟,品种选择是关键,为筛选出适宜宁夏日光温室一年两熟栽培的葡萄品种,对引进的8个葡萄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物候期、果实品质、总产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优玫瑰、KM183、京香玉最适宜宁夏日光温室一年两熟栽培。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白玉"枇杷为试验材料,在常温(22±1)℃和低温(6±1)℃贮藏条件下,分析设施和露地2种栽培条件对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设施栽培的果实外观色泽和硬度变化明显(P0.05)滞后于露地栽培,呼吸速率和可滴定酸的损失率高于露地栽培,设施栽培的果实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明显,膜脂过氧化程度高于露地栽培。低温贮藏过程中2种栽培模式的枇杷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差异明显缩小。以上结果说明贮藏温度对2种栽培模式的枇杷表现影响不同,常温贮藏设施栽培的枇杷果实外观和质地特性优于露地栽培,风味品质和耐贮性差于露地栽培,低温贮藏对栽培模式的枇杷果实之间的差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太平白沙采用设施栽培,果实成熟期可比常规栽培提早17~20d,从而达到在“五一”黄金周上市的目的。虽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0.5~0.6个百分点,产量下降8.9%,但提早上市具有十分明显的价格优势,与常规栽培相比,设施栽培盖地膜平均每年增收4.527万元/hm2;不盖地膜平均每年增收3.692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枇杷变异新品系———‘川早枇杷’的生长特性及果实品质。[方法]以‘川早枇杷’和‘早钟六号’2个枇杷品种为材料,采取石蜡切片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个品种的枝条组织形态和物候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川早枇杷’的抽梢和展叶时间均比早熟品种‘早钟六号’提前约半个月至1个月左右;‘川早枇杷’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比早熟品种‘早钟六号’提前3个月‘;川早枇杷’春梢各组织在春梢中所占比例为表皮3.7%,皮层薄壁组织14.5%,维管组织15.9%,髓65.9%‘,早钟六号’各组织比例分别为3.1%、42.5%、6.9%、47.5%。[结论]在物候期方面,‘川早枇杷’早于目前广泛栽培的早熟枇杷品种‘早钟六号’,是一种重要的枇杷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苏州地区是枇杷露地栽培的北缘地带,冬季植株的叶片、花和幼果极易受到低温的危害。通过设施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减轻或避免露地栽培的冻害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减少果实日灼、栓皮等造成的损失,且可提早成熟期15天左右,显著提高枇杷种植效益。本文介绍了苏州地区枇杷设施栽培关键技术,针对枇杷设施栽培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树型管理、花果及肥水管理等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苏州及其他产区枇杷设施栽培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临海市开展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试验研究,对温湿度、物候期、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等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大棚设施栽培可以减轻枇杷第一、二批花的受冻,使枇杷成熟期提早;大棚枇杷肉质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同时对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枇杷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果树之一.其果实外形美观,果肉柔软多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果实成熟正处于水果供应淡季,故深受消费者喜爱.安徽省枇杷主要分布于歙县和安庆两地,其栽培面积、产量、品质等都位于全国前列.果农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选育出许多地方品种或优良单株,积累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五一”黄金周的节日休闲、消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而此时新鲜水果上市极少。2003~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太平白沙采用设施栽培,果实成熟期可比常规栽培提早17~20d,从而达到在“五一”黄金周上市的目的。虽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0.5~0.6个百分点,产量下降8.9%,但提早上市具有十分明显的价格优势,与常规栽培相比,设施栽培盖地膜平均每年增收4.527万元/hm^2;设施栽培不盖地膜平均每年增收3.692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3个优质枇杷新品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且适宜贵州地方栽培的枇杷新品种,改变贵州省枇杷生产品种完全依靠引进的现状,利用浙江大果型品种硬枝种和四川早熟品种早红3号作亲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通过1996—2008年连续选择,育成3个枇杷新品系,暂定名为彩霞、红袖和金杯,新品系的果实均表现为肉质细腻、风味浓郁香甜,抗性强、结实早、丰产稳产,适宜贵州及周边省市温暖地带或有小气候条件的避冻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对蓝莓光合作用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高丛蓝莓品种绿宝石和珠宝为材料,研究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模式下蓝莓光合作用相关因子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设施环境具有增温效果且湿度维持在常规水平,可以降低光合有效辐射,增加气孔导度,对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设施栽培可以提高绿宝石的胞间CO2浓度;同样条件下,绿宝石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高于珠宝;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2个蓝莓品种的单果重和花青苷含量,绿宝石的果实品质指标优于珠宝,设施栽培对绿宝石果实品质的提高更显著。综上,设施栽培有益于蓝莓光合作用,并提高果实品质,不同品种之间的提高效果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水果型黄瓜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了5个水果型黄瓜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宁夏地区设施生产的水果型黄瓜品种,为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绿美一号产量最高、皮色为深绿色,白精灵1号瓜皮色和瓜肉色均是独特的白绿色且品质极佳,均适合在宁夏设施内栽培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水果型黄瓜品种特征与适应性,筛选适合常熟及周边地区设施栽培的水果黄瓜优良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7个水果黄瓜新品种进行随机区组品比试验,分析不同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营养品质、产量与抗病性,综合评价筛选优良品种.[结果]南水2号、南水6号和小脆3个品种产量高、品质佳,田间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南水2号、南水6号和小脆3个品种比较适宜在常熟及周边地区设施栽培及推广,该试验研究可为设施栽培水果黄瓜品种的选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黑果腺肋花楸果实营养成分差异,为黑果腺肋花楸在宁夏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宁夏泾源县、黑龙江黑河市栽培的四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不同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的营养成分。【结果】(1)不同栽培环境下,除宁夏泾源县黑宝石果实中检出15种水解氨基酸外,宁夏泾源县富康源1号和黑龙江黑河市的两个品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内均含有16种水解氨基酸,包括6种必需氨基酸;黑龙江黑河市两个品种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夏泾源县。黑龙江黑河的富康源1号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为0.097 g/100 g;黑宝石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达0.110 g/100 g。宁夏泾源县黑宝石原花青素含量较黑龙江黑河市高32.81%,宁夏泾源县黑宝石和富康源1号的总黄酮含量分别较黑龙江黑河市的明显高34.15%和13.40%。(2)同一产地两个品种的原花青素、总黄酮含量差别不大,富康源1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黑宝石。两个品种果实中钙含量均较高,维生素B6的含量最低,且黑宝石的钙含量明显高于富康源1号;富康源1号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6、锰含量均高于黑宝石。两个品种中未检测出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6.
新化县从2002年3月开始先后从重庆正邦公司、成都龙泉驿区引进红肉品种大五星、龙泉一号、洛阳青等品种,以地方红肉良种作为对照,分别在上梅镇梅树村果园、桑梓镇华山村果园进行生产栽培试验.7 a多试验的结果表明,大五星枇杷不论从果实性状、美观度、早结性、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综合比较,均表现为最好,非常适合在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7.
康平县寒富苹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选育而成抗寒性极强优质大苹果品种.1997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短圆锥形,果形端正,全面着鲜艳红色,单果均重250 g以上,该品种抗-33.1℃低温.在辽宁、吉林、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已栽培有2.67万hm2.  相似文献   

18.
以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进行单层膜和双层膜促成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进行动态分析,为设施栽培的精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模式下,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硬度、谷氨酸含量、总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等指标显著性提高,柠檬酸含量显著性降低;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显著性提高;同时,在3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品质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设施栽培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而2个品种间总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有差异,这与品种特性有关。综上所述,设施栽培模式有利于杨梅果实单果重、风味的提高,未改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有利于提高杨梅果实品质与商品性,可根据设施内品种特性制定具体管理方案,实现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9.
进行白沙枇杷宁海白大棚设施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单膜棚内栽培的枇杷只有少量花和幼果受冻,而露地枇杷花和幼果都发生较严重的冻害;大棚枇杷着果率比露地栽培明显要高;通过地膜覆盖、套袋,裂果率、果锈率和发病率明显降低,果实品质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广东枇杷的栽培水平,规范果农的行为,推行枇杷栽培标准化,在枇杷早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枇杷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广东枇杷栽培所要求的适栽品种、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期调节、花果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和分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