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98D 中油98D是利用波里马雄性不育系选育出的高产油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熟期符合长江流域两熟或三熟地区种植的半冬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于2007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类型及各自的研究进展,造成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环境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影响,以及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微量花粉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扼要评论.指出只有培育出不育性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微粉问题  相似文献   

3.
秦优11号系以2168A×5012C配制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高油份,抗倒性强,抗病等特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抗性和品质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秦优507为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高油、优质、抗倒、抗病等特点,2013年4月9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选育过程,产量、抗性和品质等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盐油杂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1A为母本,以盐恢DY076为父本进行杂交,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盐油杂1号。该品种在江苏省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中产量与品质表现均优于对照,于2008年8月获得审定定名。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以及特征特性,并详细阐明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杂油57"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的低芥酸三系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其组合为甘蓝型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3A×单低(低芥酸)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7.1993年育成,2000年1月被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7.
杂油57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的低芥酸三系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其组合为甘蓝型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3A×单低(低芥酸)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7.1993年育成,2000年1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8.
蓉油8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8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含油量高、熟期早、抗逆  相似文献   

9.
蓉油9号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的蓉油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蓉油9号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性强、熟期早、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丰油730     
该品种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油2008001),适宜湖南省种植。  相似文献   

11.
皖油 17号 (原代号 960 5 )是由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三系双低杂交油菜 ,2 0 0 1年 9月 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介绍了皖油 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两个授粉系统所测配的杂交品种进行比较,利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杂交品种含油量高,而且呈显著性差异,在产量上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品种在产量上较高,但在亩产油量上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品种较高;同时在制种方面,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授粉系统比细胞质雄性不育授粉系统的制种产量高,而且方便,经济。在测配组合利用方面,化学诱导雄性不育系授粉系统亲本来源广泛,组合测配自由,遗传变异范围广,容易选育出优势强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由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教授主持的“优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681 A的选育与利用”项目 ,经过课题组成员 1 0余年的努力 ,已成功选育出了一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该不育系不育株率达1 0 0 %,不育度达 95%以上 ,且育性稳定 ,专家鉴定认为达国内领先水平 .为了充分利用油菜的杂种优势 ,该课题组创造性地利用油菜中的天然变异株 ,通过自有微量花粉保持育成了优质油菜雄性不育系 ,并成功地实现了三系配套 ,已配制出的杂交组合苗期长势强 ,经济性状好 ,产量比湘油 1 3号增产 1 5%以上 ,抗倒、抗病 ,适合三熟制栽培“优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成功选育出一种新型高产杂交优质油菜,这种油菜与中油 821相比,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一般亩产 210~ 240 kg,增产幅度达 19%~ 34.9%。此外,这种油菜还具有长势强、品质优、对油菜菌核病抗性强等优点。这是该校创新油菜杂交育种方法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产量偏低一直是影响我国优质油菜新品种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 1972年,华中农大傅廷栋教授发现玻里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加以利用,选育出了比中油 821增产 10%左右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但这种不育系在繁殖提纯和杂交制种过程中有时出现育性不稳定的现象,影响了优质杂交油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探索更为安全、简便和有效的途径,在傅廷栋教授的指导下,华中农大教授杨光圣博士与课题组成员一起从 80年代开始进行科研攻关,将核不育基因和质不育基因合并到一个不育系中,建立新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从而大大增强了雄性不育系的稳定性;同时,在油菜中发现了与水稻光敏感雄性不育相类似的材料,建立了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上述两项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开辟了油菜杂交育种新途径,在国内属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亦属独创。“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由于农艺性状不够优良,很少在育种中得到利用,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易引进和易获得杂交种子的特性,利用合理的育种策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能在三系保持系、三系恢复系及常规稻品种选育中得到广泛利用,包括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培育近等不育系进而选育三系保持系,通过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引进粳稻血缘选育三系恢复系及常规稻品种。介绍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育种情况并展望了其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青杂七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培育的我国北方春油菜区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7号属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9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19.25微摩尔/克,含油量48.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加快优异早熟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满足油菜生产对早熟油菜新品种的迫切需求.[方法]2012年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含油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蓉A0068为母本,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早熟优质恢复系68R为父本,进行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结果]成功组配出早熟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南油868,该品种在四川省油菜...  相似文献   

18.
川油24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5A与恢复系9718R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多抗、广适、熟期适中等优点。在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2530.5kg/hm^2分别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5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59%。商品菜籽平均含油率40.41%。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油菜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含油量普遍较低,提高含油量是目前油菜科研的主要目标之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聚合育种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并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育种材料进行品质检测,选育出了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系T057-7.2003年、2004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T057-7含油量分别为50.15%和52.38%.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2A和77A测交结果表明,T057-7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经田间鉴定,T057-7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抗(耐)菌核病、高抗病毒病等优点,可以作为选育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和杂交种的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20.
扬优8号是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一般产量200 kg/667m2;稳产性好,参加试验的几年间产量变幅小;品质优,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抗逆性较强。重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