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2年5月我局对经南通口岸出口的活文蛤检疫中,检出一株致病性嗜盐菌,现报告如下。 一、分离培养 用无菌方法取文蛤内容物剪碎、混匀,接种于嗜盐菌增菌液中,充分摇匀,置37℃培养24小时。以白金耳取增菌液划线接种于嗜盐菌选择性琼脂平皿,培养24小时。从平皿中挑取中等大小、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微隆起、灰白色半透明、无  相似文献   

2.
从进口咸鱼中分离出嗜盐菌@周煜华¥凭祥动植物检疫局从进口咸鱼中分离出嗜盐菌周煜华凭祥动植物检疫局532600嗜盐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能在含盐量为3~4%的环境中生长,在无盐环境中则不能生长,它是一种海洋性细菌,常存在海产品(鱼类、贝类)...  相似文献   

3.
4.
从山东东营的盐碱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盐菌BLCC9-0014,经培养特征、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r DNA序列分析相似度为99%,确定该菌株为特氏盐芽孢杆菌。并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抑菌特性及部分产酶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嗜盐能力较强,可以在25%的盐浓度中生长良好,生长最适盐浓度为5%~15%,在p H6.0~10.0之间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对鱼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能够产生胞外淀粉酶和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从疑似刚果嗜皮菌感染的盘羊皮肤病料中分离刚果嗜皮菌,并进行鉴定。将皮肤病料于28 ℃风干、粉碎,加无菌水浸泡15 d,静置,取上清加6%酵母膏液,60 ℃条件下30 min,混匀后连续10倍倍比稀释涂板,37 ℃培养48 h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细菌形态学、培养特性、间接免疫酶标染色法鉴定,并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刚果嗜皮菌16S 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得到与预期相符的606 bp基因片段,结果证实该盘羊分离株为刚果嗜皮菌。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嗜水气单胞菌和克雷白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腹泻的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到2株细菌,用Biolog MicroStation细菌自动生化鉴定工作系统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DNA1群和肺炎克雷白氏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SS pneumoniae)。试验表明,2菌对小白鼠有极强的致病性,对菌必治和百菌除敏感。  相似文献   

7.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aemolyticus)是一种致病性嗜盐菌,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通过对四种不同海产品的检测,发现该菌检出率很高,其中,海虾中的检出率高达90%,海产鱼为70%,贝类为60%,海蟹为40%,平均检出率为65%,动物试验证实,该菌致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1980年12月至1981年5月,对Kaduna中央屠宰场屠宰的绵羊93只,山羊107只及一牧场的绵羊30只,均采取血清样本,进行间接血凝反应以检查刚果嗜皮菌的抗体,结果滴度1.16,估计还高于此。其中屠宰羊的阳性率绵羊为28%,山羊为23.2%。牧场的38只羊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生物学家格伦1987年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40公顷盐地上种植了一种被称为SOS—7的盐生植物,它是一种藜科遍生性的肉质植物,有多肉的茎,叶子和花都很小,叶节和茎连在一起象触角和爪一样,也称为鸡爪。它的种子含油量高,可达30%,而大豆只含22%的油,此外,榨油后剩下的渣饼含有42~45%的蛋白质。这种植物在含盐的环境中能生长,即使用海水灌溉也能生长茂盛,它可作为干旱地区的家畜饲料。据估计,这种植物每公顷可产种子1.5~2.5吨。其生长期为7个月,每年12月份播种,第二年7月份收获。每公顷的收获量可饲养  相似文献   

10.
肉鸡中嗜水气单胞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30例临床健康的6周龄肉食鸡泄殖腔内采集棉拭子,接种10日龄SPF鸡胚,发现鸡胚有死亡现象,并从4个样品致死的鸡胚中分离出了细菌。该种细菌的生化培养结果符合法国梅里埃公司细菌鉴定数据库检索系统圳20EV4.0和API 20NE EV6.0所述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特征。结果表明临床健康鸡可能携带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从酸奶中快速分离嗜热链球菌的新方法.新方法具有高效、经济、快速的特点.同时采用新方法对市售酸奶进行了菌体计数,结果显示市售某品牌酸奶的乳酸菌在108cfu/ml左右.  相似文献   

12.
绵羊刚果嗜皮菌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疑似嗜皮菌感染绵羊的皮肤疙瘩病料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长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等研究,证明分离株为刚果嗜皮菌。人工感染羔羊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绵羊相同的症状并死亡,从人工感染死亡绵羊皮肤中再次获得同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复方磺胺、土霉素、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牛粪中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纤维素筛选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在50℃条件下对好氧纤维素分解菌群进行了分离研究,共分离3株放线菌。3株菌对纤维素有不同程度的分解能力,其中放线菌SQ3纤维素酶活最高,CMC酶和FPA酶活分别达0.28IU,0.124IU。进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产酶性能研究。3株嗜热放线菌,其中一株为多孢菌,两株为形态相似的单孢菌。生长较慢的SQ3基丝由分枝发达的不断裂菌丝组成,气丝发达;孢子单个长在气丝上,孢子表面光滑;该菌能分解纤维素,液化明胶、水解酪素和淀粉,在35~60℃生长,pH范围为6.0~12.0,按《伯杰氏系统细菌学鉴定手册》初步鉴定为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 sp.)。  相似文献   

14.
马嗜皮菌病     
以前嗜皮菌病见于绵、山羊。马嗜皮菌病目前在挪威已有报道。马嗜皮菌病的临床特征是被毛粗乱,脱毛,渗出和结痂,主要发生部位是在马的背部和沿四肢而下,一般没有痒感。但是,皮肤压痛有时很明显。在较潮湿的夏末和秋季发病。在干燥气候和寒冷气候后自动痊愈。全身或局部治疗效果不同。此病仅有轻微的接触性传染,甚至在高度接触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对健康动物的传染扩散。以临床症状和分离出刚果嗜皮菌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5.
嗜酸菌糊系以优质鲜牛奶为基础,经微生物发酵,分离乳清或布袋压榨,再精心调制而成。嗜酸菌糊起源于前苏联,是深受苏联及东欧诸国喜爱的乳制品。它选用人体肠道中固有的嗜酸乳杆菌作为菌种,将优质鲜牛奶发酵,经精心调制。成品中含1.6%—1.8%的乳酸和20—30×10~9个/g嗜酸乳杆菌,赋于了嗜酸菌糊奇特的疗效及诱人的风味,使之成为乳品王国中的珍品。现将嗜酸菌糊的制作工艺及配方作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嗜皮菌病由 Van saceghon 于1915年在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发现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相继有报道。该病仅发生于水牛,人亦可感染。笔者自1987年以来,在务川县境内陆续发现该病,并对该病用中西药治疗12例,治愈11例,现予报道。(一)临床症状病初皮肤表面发生小面积的充血,继而形成丘疹,产生浆液性渗出物,浸润的表皮被渗出物充溢形成结节,且可相互融合、重叠,形成不同形状的蚕  相似文献   

17.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引起各国卫生防疫单位的极大重视。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呼吁要重视对此菌的检测研究,本实验旨在检测兰州市肉制品中LM带染情况,探索肉制品中LM的分离鉴定的有效方法。l材料1.l标准菌株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54001-2(互型)、54002一2(2型)、54005——1(3型)、54006-l(4a型)各1株,购自北京生物制品鉴定所。1.2培养基①前增菌液缓冲蛋白陈水②选择性增菌液胰蛋白陈17.og,酪蛋白陈3.Og氯化钠ss,磷酸氢二钾z.ss…  相似文献   

18.
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于1915年首次在刚果的发病牛分离到.嗜皮菌病在非洲很普遍,现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发生并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我国于1969年从牦牛身上发现并分离到该菌,1984年兰州兽医研究所检查了19个省区的黄牛、奶牛和水牛,均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存在.现将该菌的研究现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正>青贮饲料已在世界各国畜牧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是饲喂草食家畜重要的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通过植物呼吸期,微生物竞争期,乳酸积累期和相对稳定期这几个阶段共同作用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主要在微生物竞争期,通过好氧菌,厌氧菌,乳酸菌的等其他菌类竞争完成,其主要原理如下:在微生物竞争期菌类的氧气消耗完后,使其他大多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