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述了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及治理现状,分析了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农村人工湿地的建设策略,并从技术、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综合分析可知在农村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成都市活水公园案例,就人工湿地处理地表污水的效果从去除效率以及产生的效益两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质效果明显、水质净化良好,可达Ⅲ类水质标准,能够满足深度处理需求的结论,并就人工湿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就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讨论,并就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结果对比。可以得知,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如NH~(4+)、N、TN、COD以及TP去除率分别保持在62.9%、59.1%、65.1%以及76.0%,其人工湿地处理标准已然达至我国的一级B标准。在污染物去除中,其受季节以及温度影响,二者之间的去除变化影响不明显。而在人工湿地的添加剂中,添加石膏,可以弥补其净化率下降而导致TP去除率下降的缺陷,全面加强人工湿地对于TP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包含了水平潜流以及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系统,在环境净化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且总磷去除效果更好、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岩  李桂星  杨悦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38-8140
在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污水以及面源污染治理中,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模型是指导设计和保障处理效果的基础和关键。简要地介绍了人工湿地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前者包括水力学概念模型、人工湿地中N和P转化概念模型,后者包括污染物去除经验模型(包括有机物、总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模型),以期指导人工湿地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流域山区河流自然环境现状特征及北方冬季寒冷的特点,采用"双肾型"布水方案,设计构建生态护岸+生态沟+人工表面流湿地+人工潜流湿地复合型净化系统处理受污染河水。通过恢复湿地植物,协调水与动植物的关系,健全其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湿地自然发育,提高生物多样性。复合型人工湿地明显提高了污染物去除效率,为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除磷,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廉价有效的除磷新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该文介绍了人工湿地除磷的工作原理,详细叙述了人工湿地除磷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为了研究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选用沸石、炉渣和土壤为基质,以黄昌蒲、美人蕉、水葱等为植被构建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3种基质的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都很好,但除磷效率则不同。通过参数对比,得出各因素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深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养殖废水治理等领域。根据布水方式和水流形态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大类。研究证实,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与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分解和系统内部物理化学作用有关。近年来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橡胶废水、油田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及印染废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的人工湿地技术还比较落后,存在耗地多、工艺杂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待通过深入研究来加以完善,以增强人工湿地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8.
对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深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具有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石油开采废水、养殖废水治理等领域。根据布水方式和水流形态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3大类。研究证实,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机理与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分解和系统内部物理化学作用有关。近年来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橡胶废水、油田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及印染废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我国的人工湿地技术还比较落后,存在耗地多、工艺杂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待通过深入研究来加以完善,以增强人工湿地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9.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宇  赵军  李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16-18617,18683
[目的]对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参数进行改进和系统优化。[方法]通过改变传统间歇进水对人工湿地增氧的方式,将两个垂直流人工湿地串联,在好氧湿地内增加曝气供氧,使好氧湿地内溶解氧保持在3~4 mg/L,从回流比角度出发,考察了不同回流比(0、1∶1、2∶1、3∶1、5∶1)对复合人工强化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NH3-N、TN的去除效果均可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的标准,其中不同回流比对TN的去除影响效果很大,当回流比达到2∶1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82.5%;但试验装置对TP的去除效果较差,可从湿地基质选材的角度考虑,选取吸附能力较强的填料作为湿地基质,加强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论]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构建2个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于2014年6月分别栽植2组不同的湿地植物。通过2016、2017年2、6、10月对潜流人工湿地进水口、出水口的水质进行监测,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和配置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预处理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是34.46%、50.02%、34.69%、12.89%。栽种引种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的潜流人工湿地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3.90%、41.80%、51.90%和66.30%;栽种乡土树种鬼针草(Bidens pilosa L)、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潜流人工湿地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2.80%、49.90%、59.70%和73.40%。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预处理和湿地基质的吸附降解作用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主要途径,栽种乡土湿地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已广泛应用,文章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构成成分因素--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和湿地微生物,水力负荷因素--进水水质、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以及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光照,对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包括污水净化效果、污水处理量和湿地可持续运行的影响,指出应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搭配和设计湿地植物和基质,以保障人工湿地持续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金华市孝顺镇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低耗、高效、绿色的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以更好地处理中小城镇污水,拓展人工湿地的绿色生态功能。[方法]采用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取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生活污水,在每轮湿地系统中水力停留7 d,考察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中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情况,进行湿地基质和植物的筛选。同时,对这几种基质和植物进行搭配组合,筛选出适合处理金华市孝顺镇污水的最佳组合,并进行景观设计研究。[结果]融合景观设计后的湿地系统TP去除率为71.23%,TN去除率为78.08%,COD去除率为71.70%,处理效果较好。[结论]结果表明,从上到下依次为碎石、石灰石、煤渣的基质搭配组合加上美人蕉+茭白的植物搭配组合,进行景观设计后,去污能力最优。  相似文献   

13.
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在水产养殖中安全利用生活污水,试验通过研究污水池中生活污水引入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前后水质变化情况得知:出水氨氮含量从4.50 mg.L-1,降至0.48 mg.L-1,氨氮平均去除率约89.3%;pH从8.83,降至8.16;溶氧从6.42 mg.L-1降为3.33 mg.L-1,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上升,但是进行养殖后反而下降;水色、气味等感官性状明显改善。进行观赏鱼养殖安全试验和繁殖试验也表明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适当调控后能安全地用于养殖观赏鱼,具有节水减排、美化环境的环保效果,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推广具有投资少、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的人工湿地及其组合工艺,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首选方式。阐述了人工湿地及其组合工艺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婷  吴承祯 《农学学报》2014,4(9):55-58
人工湿地除污率高,出水水质好,成本低,便于管理,可美化环境,亦可做园林景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湿地植物与污水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多,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污水的响应,探讨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吸附能力及耐性评价.植被净化污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株所处的环境、植株种类和配置、污水的浓度、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植株种植密度、管理措施.关于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污水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根系微生物的净化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人工湿地植株轮作的研究以及植物各器官吸附金属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应加强湿地植物资源化的后续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应俊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04-1105
从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特点出发,对人工湿地技术作详细阐述,并着重对人工湿地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设计原则和工程实施步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村污水较为分散的特点以及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法仍存在不足的实际状况,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农村污水生态净化回用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将厌氧生化和人工湿地技术有机结合,可以大幅提高生物降解效率,有效降低农村污水中COD、TN、NH3-N和SS的含量,使出水水质显著改善,可作为中水回用,同时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  相似文献   

19.
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建  姚俊  白一力  郑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96-16499
[目的]研究厌氧+人工湿地对高负荷污水处理的能力。[方法]通过新式湿地对CODCr、SP、TP和NH4^+-N等常规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其对污水处理的能力。[结果]采用90 cm/d 水力负荷运行时,CODCr去除率可达70%-80%,可将300.00 mg/L以上的CODCr降低至100.00 mg/L以下,对SP和NH^4+-N的去除率在30%-40%。[结论]人工湿地的CODCr、SP及NH^4+-N浓度为300.00、250、15.00 mg/L以下时,能达到较稳定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城镇生活小区污水生态原位净化回用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设计了1种城镇生活小区污水生态原位净化回用处理工艺。经过试验分析证明:该工艺将厌氧生化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幅提高生物降解效率,可以使污水净化质量显著改善,可作为中水回用,还可以能满足小区生态环境和景观文化功能要求。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相比,城镇生活小区污水生态原位处理回用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