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关注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步,笔者试图从监护制度本身寻找切入点,从法律层面上来探析解决留守儿童的方法。从留守儿童的各种权利保障的角度分析我国监护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期望能进一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概述了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面临的窘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情感迷茫、学业压力、安全成长等问题。在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家庭与学校联动机制,完善政府与社会的互助机制,尽全力构建一种情系学校、感恩家庭、服务社会、依托政府的四位一体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一股合力后各尽其职,妥善发挥联动机制的存在意义,更好地解决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的成长困惑。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农村家庭投入,农村社区配合,此外,高等教育机构也应该伸出大力援助之手,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对家庭和社会都大有益处的合格人才。在关心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所长的基础上,全面关心和援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的转移,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的暴露,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教育无法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本文基于四川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研究视角,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了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解决对策,旨在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产物,随着"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一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逐渐从社会呼吁型关注,转向从理论层面的探讨。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主要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所产生的问题、问题的成因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一些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缺陷,今后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拓宽视野,用更加丰富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小城镇建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在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颇感头痛的事情。多年来,笔者作为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非常关注,并做了一些调查和了解。现将我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与看法提出来,与各位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同仁共同商酌。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与"农民工"同时产生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他们的成长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得到政府、社会、学校的关注。文中着重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所在,并从政府、家庭、学校、村社四个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间力量的农村留守妇女却因为身心压力过大而陷入艰难的困境。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携手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帮助她们排忧解难,尽早走出困境,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民工,由此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是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状况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关注的核心是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访谈,归纳和总结了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该群体道德教育有效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源市作为广东省的山区市之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学前教育也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作为进城务工人员输出大市,留守儿童众多,而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现状,包括幼儿园数量,入园率等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本报告将以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为切入点,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为例,探讨影响当地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因素,并尝试着提出改善当地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措施和进一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或意见。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黑龙港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量偏少加上水质的恶化,这一系列的饮水问题是影响黑龙港区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潜在危险。因此,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是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农村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同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的饮用水,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众多,其中教育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并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甚至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热点议题引起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因素,找出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寻求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探索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及其在我国广大农村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现状表现为:社会认可度较低;社会对其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及适应性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政策及机构支持;公众对其支持力度较低。解决和预防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工作问题的干预措施有:充分发挥社区工作方法在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小组工作方法在解决农村中观问题中的作用;把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微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经商,他们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乡,从而引发对儿童的学习不太关注导致的学习问题,缺乏亲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行为问题。造成富二代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富二代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个方面密不可分,发现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和谐社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一总目标全面展示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生产力,还要推进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必须从教育入手。自学考试作为我国目前最大、最灵活的开放教育形式,非常适合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特点和要求,能很好地满足新农村劳动者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可为农村培养大批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品德、人格、心理、学业等方面。政策实施的不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关注不够是问题的主要成因。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大学副校长苏蓉认为,政府的投入应从最薄弱的三个环节入手才能使经费发挥最大效用。1把留守儿童留在学校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黔南州州政府教育督导室的督学杨凤玲说,"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最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我国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就其与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农村文化建设缓慢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影响,注重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经济水平,树立农村和谐文化思想对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式,从免费开发三馆一站开始,以贴近农民生活的角度切实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农村学龄人口锐减。针对这种状况,国务院在2001年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并提出了"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为了解决因布局调整而带来的"上学远"和剩余劳动力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寄宿制学校开始在全国农村受到重视。江苏省为了解决农村小学生生源减少和留守儿童减少等现象,开始建设寄宿制小学。本文以苏北L县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农  相似文献   

20.
在201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坚持把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目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一直处于需要被关注的位置,增强农村环保意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我国农村,在浏览有关环保意识和新农村建设的文献的基础上,讲述了农村的环境污染现状,探讨了产生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对农村环保意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