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饲料》2006,(9):35-3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农业大国,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节水灌溉是节水农业的核心,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和技术将水源尽可能均匀、适度的分配到作物根区土壤中,使土壤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水分、通气和营养状况从而达到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产出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业生产力正受到大气CO2浓度增加、温度升高、降水模式变化等全球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降水模式将影响整个农业领域的作物水分需求能力、水资源可利用性、作物生产力以及水资源获取成本。因此,寻找需水量较低的替代作物,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或有机物产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高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是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农艺和环境条件的作物,它特别适应在降水量低、灌溉用水有限的地区种植。饲草高粱的产量与玉米相当,表明在水资源供应有限的区域,高粱具有替代玉米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北京农业用水位于全市各行业用水之首,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短缺, 另一方面,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又十分严重.1995年种植业的取水量(15.5亿m3)已超过了规划市区的总用水量(13 .3 亿m3).农业种植用水主要灌溉作物是水稻、冬小麦、蔬菜,上述作物灌溉除有部分农田是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外,大部分采用漫灌的方式.由于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有近一半渗漏、蒸发,被农作物利用的只有灌溉总用水量的1/3左右.先进国家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8 ~0.9,而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每年全市农业灌溉用水的15.5亿m3水有9. 3亿m3 是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如果能将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1~0.2, 则每年可节水2~3亿m3,农业节水的潜力很大.对北京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除在农业节水方面采取科学而必要的措施外,生态建设也必须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泰米尔纳德邦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与研究所在Kumulur地区引进了结合滴灌和施肥来灌溉香蕉作物的滴溉施肥技术,目前该技术已见成效。供试品种为"Elarasi"香蕉。在Kumulur地区,这种香蕉数量较少,主要是该品种需要的劳动量大,需要整年的时间照管。大多数种植户倾向于使用大量水灌溉香蕉,但研究人员指出,在三角洲地区大量灌溉是不需要的。香蕉过量灌溉常常导致水资源浪费、营养浸出和杂草问题。滴灌采用统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尤其在农业水利灌溉中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现如今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是主要的现状,所以,在进行农业灌溉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采取一定的节水措施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同时也是对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更重要的是对于环境不会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现如今农业水利灌溉的节水措施进行深入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力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尤其在农业水利灌溉中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现如今我国的水资源短缺是主要的现状,所以,在进行农业灌溉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采取一定的节水措施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同时也是对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更重要的是对于环境不会产生破坏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现如今农业水利灌溉的节水措施进行深入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做为稀缺资源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就我国农业水利节能灌溉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水资源逐年减少,我国各个行业开始积极的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来进行水资源的保护,尤其是农业水利灌溉中,采用有效的节水措施,为水资源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近年来提倡生态环保发展理念,农田水利工程为了迎合这一发展需求,开始在水利灌溉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节水工作,从而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的平稳发展。本文就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节水农业不同于节水灌溉,它包括工程措施节水、农业措施节水和管理措施节水,是一个更加完整的节水概念。在水资源日益紧缺、大力提倡节水农业的新形势下,节水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对农业节水措施的论述,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节水农业在维护区域水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我国现如今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速度较慢的原因,探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点和提高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以促进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据此,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对农业灌溉所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实现农业灌溉效益最大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如何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更好的利用农业灌溉水资源,设计了基于CAN总线控制的农业灌溉流量实时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有灵敏测量和显示功能,系统使用AT89C51单片机作平台对流量显示,利用RG-1流量计对流量测量,并利用独立CAN通信控制器SJA1000及CAN总线标准设计出的水流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实现了对农业灌溉水流量准确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主要目标是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一.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并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国都在重视生物多样化,强化种质资源的搜索、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二.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上地生产力。 三.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不足和农业需水量增加的双重压力,使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备受重视。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和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从种植到收获的现代化、机械化、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而且水资源较为短缺,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这项技术的优点,重点从节省灌溉用水、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节省施肥时间及用工量、改善土壤微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展望了这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卢禄 《山东饲料》2013,(15):405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维系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因素。而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农业节约水灌溉技术仍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利用。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设计,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以更好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地下滴灌技术是一种保障水资源最大化利用、节省资源与劳力的自动化灌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干旱缺水地区作物灌溉。本文探讨了地下滴灌技术在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合理运用水资源是夺得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国外在节水灌溉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现介绍10种新的节水灌溉方法。1.微灌:在微灌技术领域,以色列和美国的技术比较先进。微灌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殊喷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比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微灌主要用于局部灌溉,是以少量的水湿润作物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该法比地面灌溉省水50%~70%,比喷灌省水15%~20%,较地面灌溉一般可增产15…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智能雨控灌溉设备的设计,针对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现状,设计的一种能根据下雨情况智能控制灌溉、使用安全的智能雨控灌溉设备。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区域,,节水型农业的建设对新疆水利事业长足发展,对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民在采用节水技术行为的各项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民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使新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持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是灌溉用水短缺,而微咸水膜下滴灌技术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农业咸水微咸水灌溉利用技术。本文总结概括了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动态变化、作物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从多角度、不同方面认识微咸水膜下滴灌存在问题,为微咸水膜下滴灌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一种智能雨控灌溉设备的设计,针对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现状,设计的一种能根据下雨情况智能控制灌溉、使用安全的智能雨控灌溉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