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柿庄北详查区位于晋获褶断带南部、沁水盆地南缘东西-北东向断裂带的北东部。受区域构造的影响,详查区构造总体为走向北北东、倾向向西的单斜构造,向西发育近南北向走向的宽缓褶曲9条。区内未见断层、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总体构造为简单类。  相似文献   

2.
黄昊 《北方牧业》2014,(12):278+321
1区域地质本地区处中朝准地台褶皱带辽西台陷,北镇凸起东端,地层以太古界中元古界地层为主,构造以单斜构造为主;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以中生代岩浆岩为主。1.1地层区内地层有太古界地层、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按由老到新顺序,叙述如下:太古界地层:区域太古界地层以白厂门片麻岩(原建平群变质岩系)单位为主(Ar3Bng)。分布在少木土沟-三道沟-大岭一带及国华乡周边一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  相似文献   

3.
<正>1区域地质本地区处中朝准地台褶皱带辽西台陷,北镇凸起东端,地层以太古界中元古界地层为主,构造以单斜构造为主;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以中生代岩浆岩为主。1.1地层区内地层有太古界地层、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按由老到新顺序,叙述如下:太古界地层:区域太古界地层以白厂门片麻岩(原建平群变质岩系)单位为主(Ar3Bng)。分布在少木土沟-三道沟-大岭一带及国华乡周边一带。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  相似文献   

4.
樊庄区块煤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较强,直接导致了煤层气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在对樊庄区块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和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块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和裂隙发育特征,深入研究了构造变形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樊庄区块褶皱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轴向近NS的宽缓褶皱,褶皱轴部构造裂隙发育,对煤储层有利;该区煤层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正断层为主,越靠近断层,煤层变形破碎越明显,裂隙越发育,但在寺头断层附近为强烈变形的软煤发育带,对煤储层不利。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裂隙"开、闭"的控制,水平主应力差越大,越利于煤储层裂隙的开启。  相似文献   

5.
查干础鲁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体近东西向的断裂为成矿前期构造,次一级的北北西-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为成矿期构造,"S"型褶皱为查干础鲁金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的容矿场所。矿区内中酸性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发育,次火山岩的展布方向与矿区内断裂构造方向一致。次石英粗安岩是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石,金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推断查干础鲁金矿床属于构造控制的次火山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广东茶洞银金多金属矿区域上位于云开地区加里东褶皱隆起带之中,地处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汇部位。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矿床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笔者结合矿区勘查成果,简述了茶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一步进行浅析,认为区域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矿区内NE向和近SN向次级断裂构造是控制本区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为本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阅读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桃山地区区域构造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桃山地区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自早白垩世末以来形成的断裂构造和脉岩,在空间上构成了数条NE向脉岩-构造带,每一条脉岩-构造带都有一条主干断裂。本文总结了其中重要的几条主干断裂带的地质特征以及其对矿床的控矿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今后可能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镇平县东陡岭白云岩矿床位于秦岭褶皱带东部倾没端,朱阳关—夏馆—双槐树深大断裂的北侧,北秦岭与南秦岭之间的西峡—南湾断陷地槽内。矿床产于古元古界的郭庄组地层中,区内以单斜构造为主,未见明显褶皱,岩浆活动明显,分布着较大面积的岩浆岩,主要是酸性花岗岩。矿体呈层状,分布比较规律。矿石类型主要为厚层状白云岩,岩性单一,矿石矿物组合比较简单。本区白云岩矿床为碳酸盐建造,郭庄组厚层状白云岩,就属于碳酸盐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区内岩浆岩、地层的展布均受北西向区域构造控制,断裂构造附近围岩中有与其平行的小的挤压破碎带局部见明显的糜棱岩化、片理化。通过地表地质测量及槽探揭露在勘查区圈定多条碳酸盐化、硅化蚀变体。矿化蚀变体走向大致为北西~北东方向,长度100-200m,宽度1-10m不等,多呈细脉状、豆荚状、透镜状。工作区西南部发现花岗斑岩小岩株,岩株中石英脉较发育,最宽可达1.5m,石英脉中可见少量孔雀石、黄铁矿发育,具有一定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召县龙洞大理岩矿位于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的北侧,四棵树大背斜北东转折端。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大庙组(Pz1E)地层内,构造简单,岩浆岩较发育,矿层稳定,受区内花岗岩侵入影响,呈不规则形状。本区大庙组块状大理岩,属于碳酸盐沉积物,后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沉积变质矿床。  相似文献   

11.
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领域,高原新构造活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新构造运动对反映高原应力背景、反演高原演化历史、以及探讨深部与浅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以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近北东向走滑断裂———米巴臧布断裂为对象,该断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它与南北向断裂构成的"菱形块体"在整个青藏高原的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走滑断裂伴生的褶皱等构造的研究,判断断层的性质、计算断层的走滑距离,为青藏高原新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资料。论文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调查、室内剖面制作,先从该断裂地质背景出发,研究其地层组成、形成的力学机制、计算滑移量,再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出了米巴藏布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的属性,且走滑量大约为33.9m。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深部采场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查技术查明深部采场突水构造位置煤区范围开展瞬变电磁法物探工作,以"基本查明工作区范围内断层带赋水性及二1煤层(顶底板)赋水性;探测工作区范围内采空区及老窑积水情况,对区内可能存在的富水区进行解释"。通过井下注浆钻孔验证,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防范资料。通过钻孔验证,该方法探查深部采场富水区位置是非常适用,但也应该注意探测结果为静态及定性解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零星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威胁了栖霞寺的安全,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α卡2种方法研究了栖霞寺基岩面变化情况、构造分布和溶洞区域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栖霞寺内第四系厚度在0-25m之间,厚薄不均,基岩面起伏较大,勘查区出现由断层导致的异常低阻带和土氡异常带,溶洞主要发育区呈现为北东向的长条状区域。  相似文献   

14.
西石门铁矿是河北省南部邯郸-邢台地区最大的邯邢式铁矿,该矿床产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与燕山期二长岩-闪长岩杂岩体的接触带上。矿区以北北东向挤压带构造为主要特征,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在已有的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的系统研究,认为该区邯邢式铁矿成矿铁质直接来源于深源成矿流体的可能性不大,成矿物质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矿体周围岩体钠长石化析出的铁质,深源铁质以及结晶基底老变质岩中的富铁岩层中铁质,对岩浆中铁质含量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铁矿中铁的主要来源,这将为今后邯邢地区深部找矿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淖毛湖北山金矿形成于古火山洼地构造内,矿体位于矿区内北西向F1断裂与近东西向区域断裂所挟持的锐角应力集中区内的D2b2地层中,金矿化蚀变破碎带中金矿体的产出受F1断裂派生的次级共轭断裂构造控制,严格分布于F1以西向近F1的区域内.淖毛湖北山金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类型具明显中-低温热液矿床特征,其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火山热液金矿床,工业类型属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一带是比较大型的成矿区,附近发育甲乌拉铅锌矿、额仁陶勒盖银矿等,本矿区受到德尔布干断裂影响,在空间上与以上二者具有相邻性特征。区内地层发育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和第四系。侵入岩划分出浅灰色黑云母花岗岩、紫红色花岗斑岩、黄色-肉红色细粒花岗岩和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及正长岩(脉岩)、石英脉等。本区构造特征较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拉尔札廷浑迪断裂(东北段)和北西向查黑勒达根断裂两条,以及杭盖音地区系列北西向小型断裂多条,它们是区内主要控矿和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安山井田实测钻孔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52号煤层厚度与底板起伏形态特征,分析得出煤层赋存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山井田52号煤层厚度变化受到聚煤期古地貌特征和基底沉降幅度的控制,底板次级凹陷部位为煤层的次级增厚区,次级隆起部位为煤层的次级减薄区,说明古地貌低洼处或盆地基底沉降幅度较大的地区对聚煤有利。煤层赋存最好的区域为F2断层以南中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富有银多金属矿矿体赋存于一条北东向断裂构造中,属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围岩主要为辽河群碳酸盐岩地层为主,围岩蚀变主要以硅化、碳酸盐化、石墨化、绿泥石化为主,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次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辽河群大石桥组铅锌矿源层及断裂深部的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现有的勘察资料分析,结合运用AutoCAD和Flac3d,对淮北刘店井田7煤1号勘探线断层进行数值建模,模拟分析局部断层影响下煤层附近应力分布情况,分析应力集中区的形成因素。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内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勘探线断层的控煤模式和控煤作用,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为井下挖掘开采,工作布置和矿井灾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九仗沟金矿区属于我国主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矿床受区域性近南北向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良好。矿体受构造控矿规律的影响,呈脉状赋存于F1深大断裂蚀变带内及附近。矿体倾角47°-70°,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延伸,膨大收缩、分支复合现象较普遍。区域成矿预测理论及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表明,在矿体下部存在较大的延伸,矿床规模有望达到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