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盆景界大都认为作品题名是门很主要的学问,对作品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说“直接关系到作品艺术价值”。有的说可“画龙点睛”、“点铁成金”。有的认为“修养胜于技法”。还有的认为“从每个盆景作品的题名不但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学素质,还可以看出创作者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
盆景艺术的题名,不仅应有较高的文学性,且要有良好的社会性、思想性、哲理性。从每个盆景作品的题名,不但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学素质,还可看出创作者的道德情操。从目前全国一些专著或报刊所发表的盆景作品题名看,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谬误不稽之处,祈请方家学者不吝赐教。一、盆景题名当一定不易,不可朝命夕改。尤其是在一些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的作品,或者是在全国性评比展出中得奖作品,更不可任意更换名称。如原有一位专家的作品初名“秋思”,并为之在刊物上撰  相似文献   

3.
树木盆景的题名,除了造化、点明物象,引导欣赏者进入美的境界,各按各的美学层次,饱览其间,从此岸到达彼岸外,还含有作者借物抒怀、以物言志的特殊功能。一个好的题名确有“画龙点睛”之妙,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凡有题名者,均为高档次作品。有的作品不标题名,让欣赏者们自己去解释作品的内涵,品尝自己酿制的“果汁”,岂不味道更美。  相似文献   

4.
中国盆景的题名,在世界盆景界可谓独树一帜。为原创性中国盆景特有之艺术语言,源于其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为各传统艺术门类铭刻了鲜明的民族性印痕。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及欣赏习惯等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根基。在不同艺术门类作品的题名上,有着大致相同的艺术形式,例如: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都有“题署”,包括楹联、匾额;中国书法、绘画作品有题、跋、落款;诗歌、戏剧、文学等更是有名称、题目。共同的艺术效果追求,往往是借助表  相似文献   

5.
雷柏阳先生在贵刊1996年第6期《关于盆景的“意境”和鉴赏标准》一文中,几乎把盆景艺术在创作过程与欣赏活动中的意境全否认了;把近几年国内各名家所创作的具有意境美的作品,简单化地看成是以题名取胜而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盆景的题名,是中国盆景的特色和组成部份。题名的深入浅出、意蕴含蓄,体现出创作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作者借助题名来传达作品的内容,概括景观特色,深化意境,使欣赏者顾名思义,顺藤摸瓜,如揭帘幕,见题名而省悟到寓托在景物中的内在意象。如《骄杨颂》,创作者心有成竹,借物寓情,立意塑造了一株轻扬向上、绿染重霄九的珍珠黄杨的英姿飒爽  相似文献   

6.
去年某刊物上发表的《盆景四味》一文中谈到: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盆景艺术的“四味”。还说称得上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四味”俱全。我认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能局限于“四味”,它还有五味、六味甚至更多的味。因为盆景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要使更多盆景作品的质量、品位在宏观的整体创作中,能够普遍地得到提高,对作品进行一些专项的、多方位、多视角的点评、分析和研讨,是途经之一,也有利于盆艺事业的发展。我以为“点评”、“分析”的好处在于:①可使更多创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在整体上得到提高;②可使更多的初学者和爱好者,在日后的盆艺创作中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③可使被评作品的景观、内涵,更趋成熟和完善;④可以阐明盆景同样具有科学性、严肃性和艺术性,不可急功近利,违悖自然物象、物性之规律;⑤许多盆艺爱好者和初学者,不仅希望能够  相似文献   

8.
盆景的题名     
盆景制成后,作者可根据创作意图和具体形象,给作品题名。《红楼梦》里贾政说的“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一句,道出了题名的重要性。好的题名可以概括景的特色与神韵,画龙点睛,突出作品主题,引导观众赏景,使  相似文献   

9.
沈定山先生在《好题名自磨砺出》(见1995年10期)一文中,将《昂首傲霜天》等五件盆景作品的题名,视为“装磺门面”的“脂粉”,“犹如草人头上插花”等等。笔者不敢苟同,这里仅就“题名”的寓意,提出己见,供大家共析。  相似文献   

10.
读《诗入景中,意在盆外——盆景作品的题名点景》(见贵刊89、8)一文很有启发。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就应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我创作盆景《鹤引诗情到碧霄》的苦苦追求。《鹤引诗情到碧霄》是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  相似文献   

11.
观赏贵刊90年第五期庄文其同志制作的山水盆景《名山何必去、此处有群峰》,就其盆景本身而论,尚不失为一盆好作品。但是题名欠佳,无形中使作品降了格。题名的前部分“名山何必去”是切题的、成功的,点出了作品的用意:此处即是名山,何必再去他方游山玩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插花爱好者的要求,亚太地区插花艺术联合会将在每年年初发表一至二期专业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具有代表性、传统、现代、现代礼仪的艺术插花作品。这些作品出自亚太地区的花艺家、插花艺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人从保护环境出发,好心地提出所谓枯木艺术,以取代根艺。我并不以为然。“枯”者,干枯、枯燥也。如果咬文嚼字地解释,“枯艺”除了被理解为干枯的或者枯燥无味的艺术外,又有什么更新更多的内涵呢?创作干枯、枯燥的艺术值得吗?提倡者认为,“枯艺”是指干枯的树根艺术。其实这不过是在做文字游戏,自我安慰而已。从已发表的“枯艺”的作品来看,完全地道枯死干朽的作品有几件?大多数的作品还不都是那些半死半枯干而实际上还活生生的树根所制成。这些半枯半生的树根所制成的作品,还不仍然是根艺品嘛?怎能说是“枯艺”呢?凡进山觅过树根的人们都知道,完全地道的枯死干朽的树根是少之又少,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相千  相似文献   

15.
一看王金贵同志的《无名胜有名》的标题,我们就知道,作者是在大力鼓吹盆景“无题”论。这是一种很草率的观点。“无名”一文认为“真正的佳作决不会因题名如何而降格”是武断的。“真正的佳作”如果题名不当,就如同让孙悟空耍弄猪八戒的笨重的钉钯一样,使其神色顿减。而佳作取个“佳名”无疑是锦上添花。而“差的作品也不会因佳名而升级”则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一景二盆三几架,是盆景艺术表现的完整形式。作为盆景艺术发祥地之中国,在唐代,因结合盛世诗坛,盆景意境的表现方式之一的题咏也随之出现。故现时也有一景二盆三几架四题咏之说,井将题咏列为盆景的品评标准之一。作为一种要求,题咏(名)似乎是少不了的,因而出现了大量以“无题”为题的题咏,算是对诗坛手法的彻底借鉴,真可谓师出有名却也实属无奈了。目前很多盆景作者,除在作品上精心制作外,为题咏而煞费苦心的确实不少。很多作品本身质量很高,然题名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犹如蛇足,有的与盆中造型风马牛不相及,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则以古诗词典硬套,实属效颦有术;还有的以地方景色冠之,全然不顾张冠李戴;更有的专以冷僻字组合,以示艺术功底的不同凡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全国第二届根艺展和湖北省第二届根艺展中,看到一件获一等奖的根艺作品孔雀,题名为《美丽的公主》。出自一位青年作者之手。从根艺的物象讲,“形神兼备”,是无可挑剔的。但命题与物象并不契合,值得探讨。大家知道,孔雀有雌雄之分,雌不开屏,雄开屏。这是孔雀的本  相似文献   

18.
“昭彰盆景形神,提领观众入胜”。作为中国盆景的闪光一点,题名的重要意义已为人所共识。潘仲连先生的《刘松年笔意》,贺淦兹先生的《风在吼》,赵庆泉先生的《小桥流水人家》,许介文先生的《欸乃一声山水绿》等等,不但作品形神光彩照人,题名亦炉火纯青,堪称一代风范。但是,我们的另一种现状是:相当一部份作品的题名(包括艺术创作水准)还在低起点上徘徊。这是中国盆景提高环节中不应忽视的一环。下面,让我们剖析几个作品(均见《中国花卉盆  相似文献   

19.
近日,仔细拜读了沈定山先生的《好题名自磨砺出》(见95年第10期29页)和王子先生的《关于几个作品的题名》(见96年第3期25页)二文,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沈先生的观点较正确。盆景作品的题名,是作者与观者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桥梁。它能够引导观者的思维走向作品更深的意境之中,进而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并产生共鸣。因此,  相似文献   

20.
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若赋予“内足以震已,外足以感人”的题名点景(注:有人叫命题,也有人称景题,还有人称题名,亦有称命名。我认为用题名点景较妥。至于究竟用何词恰当,有待盆景艺术界论讨统一),可以引发欣赏者浮想联翩,进入意境,情思飞越于景外,从而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感染及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