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牛胃肠炎是一种牛畜牧业中的常见疾病,对养牛业危害极大,该病主要是由于牛胃肠道组黏膜织层发生炎症后引起的。由于牛的胃和肠和在生理学功能相似而且同处于一个消化系统中,所以两者容易相互影响,当一个器官发生炎症时,往往另一个器官也会发生炎症。此外,在治疗时,如果不注意,滥用一些药物也会使牛的肠胃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炎症二次感染。  相似文献   

2.
貉细小病毒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貉细小病毒性肠炎是貉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养貉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主要特征为腹泻,在粪便中含有灰白色的由脱落肠黏膜、纤维蛋白和肠黏液组成的管柱状物,白细胞显著减少和严重的胃肠炎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胃肠炎是胃和肠道黏膜发生的急性炎症,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及病毒、细菌、寄生虫病等引起。胃肠炎分为急性胃肠炎和慢性胃肠炎,诊断后应该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毛皮动物患胃肠炎主要是由于胃肠黏膜受到长期的异常刺激,如饲料组成不合理、食物和天气变化频繁、胃肠中有害微生物的破坏作用等,造成长时间的轻微腹泻,导致胃肠黏膜层异常,产生炎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牛病随之增多,其中,牛胃肠炎在养殖生产中越来越被重视,因为该病持续时间短暂,危害却很大,拨动养牛业的平稳发展,本文就牛胃肠炎的诊治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牛病毒性腹泻是牛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分布于世界各地,隐性感染率50%,主要侵害犊牛。其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消瘦、白细胞减少,病理特征是消化道尤其口与食道黏膜的糜烂、溃疡。本病常年均可发生,且无特效疗法,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需采取综合办法进行预防。本病于1946年由Olafson等首次在纽约发现,称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许多死于出血性胃肠炎的病例,被称为黏膜病。以后经过血清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证明二者是同一种病毒,故定名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1980年我国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病是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传染病,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疑似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能使MDBK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经RT-PCR检测及扩增产物测序进一步证实,该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TCID50测定该病毒的滴度为107.15TCID50/ml。该病毒株的分离鉴定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例犬的急性出血性胃肠炎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急性出血性胃肠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综合症。其特点是突然发病,呕吐,严重者出现血性腹泻和明显的血液浓缩。急性出血性胃肠炎不是真正的炎症性疾病,它缺少一般炎症所具有的病变,实质上是黏膜通透性或分泌发生改变的肠道功能性紊乱。病犬常突然发生呕吐,数小时后出现严重的血性腹泻,粪便恶臭;精神沉郁,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病史中常找不到患病的诱发因素,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循环衰竭和休克在数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5,(6)
<正>牛胃肠炎中兽医称肠癀,是胃肠黏膜及深层组织的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多因采食霉败、冰冻、不宜消化或有毒草料所致。突然更换草料,胃肠寄生虫或用药不当等均可引发该病。1.临床症状病牛发病初期食欲减退,后期则食欲废绝;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口腔黏膜干涸;初期便秘,粪便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6,(9)
正1.胃肠炎该病一般鸽场较为常见,各种年龄鸽都可发病,尤以幼龄鸽多发。病鸽食欲减退、消瘦,羽毛松乱,不喜活动,饮欲增强,初期排白色稀粪,严重时则排出墨绿色或红褐色粪便,呈出血性胃肠炎症状,病鸽肛门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患有肠炎的亲鸽,常停止哺育雏鸽,且在哺育过程中可将该病传染给雏鸽。剖检病死鸽,可见肠黏膜出血,或有坏死灶,肠内胀气并充满粪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业全面发展,占其中重要成分的畜牧业得到空前进步,而养牛业始终是饲养者热衷的产业,但由于饲养水平和管理方式不同,饲养者通常会获得不同的饲养结果。而胃肠炎是在养牛生产过程中比较多见且易患的疾病,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牛只感染必然会给饲养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实际生产中饲养者应了解牛只发生胃肠炎的原因,掌握相应诊治手段保证经济收益。本文主要围绕牛只发生胃肠炎的原因,总结相应的诊治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BVD)又称黏膜病(MD),是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属三类动物疫病,持续感染可引起流产、死产或犊牛死亡,是一种严重威胁养牛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类疫病。我国规模化养牛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养殖场有效防控和净化牛病毒性腹泻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任务长期艰巨。  相似文献   

13.
仔猪人工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涛  葛晨霞  黄海龙  胡桂学  高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45-15646,15678
[目的]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在仔猪体内的发病规律,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JL分离株口服接种1周龄仔猪,10TCID50/只。应用RT-PCR方法检测发病和死亡仔猪的粪便处理液;采取病猪心脏、肝脏、胃、肺脏、肠管,制成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接种动物48h后出现典型的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时间呕吐,伴有黄色水样腹泻和脱水。剖检发现肠管扩张,充满液体,小肠壁变薄。PCR结果为TGEV阳性。十二指肠近端黏膜绒毛轻微萎缩变短,远端绒毛明显缩短;上皮细胞脱落,呈浆液性或卡他性炎症。空肠、回肠绒毛显著萎缩,肠黏膜皱褶减少,大肠出血,并见卡他性炎症。胃壁变薄,淤血,出血。肺脏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理变化。[结论]攻毒仔猪表现出典型的TGE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爆发往往导致牛群持续感染、生产性能下降,给养牛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极高,威胁了养牛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诊断和预防对养牛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肉红色粪便粪便形如烂肉,是由脱落的肠黏膜形成,多见于患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和肠炎恢复期的鸭。●血液性粪便粪便黑色或茶黑色,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粪便红色或鲜红色,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铁锈色水样粪便粪便呈铁锈色水样,并混有尿酸盐,有时还掺有消化不彻底的饲料。这是由于肠道严重出血造成,多见于禽流感早期及中毒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6.
<正>反刍动物的胃肠炎疾病是指发生在真胃和肠黏膜及深层组织的炎性病变。犊牛时常发生该病,经常表现精神不振、腹泻等临床症状,但引起的犊牛血痢却较为少见。现把沙门氏菌引起的犊牛急性出血性胃肠炎的成功诊治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10年4月份,讷河市学田镇某肉牛养殖户饲养的1头120日龄的犊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反刍减弱,腹泻,粪便稀薄,呈灰黄、灰白色,内含少量未消化的凝乳块。由当地兽医治疗两天,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胃肠炎是胃肠表层粘膜及深层组织的重剧性炎症过程,由于胃和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紧密相关,维护肠的器质损伤和机能紊乱,容易相互影响。因此胃和肠的炎症多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是一种常见性多发病。临床上以腹泻、粪便腥臭带血和粘液、脱水和体温升高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牛均可发生,尤其是犊牛最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敏 《吉林农业》2004,(10):32-32
由于世界粮食的紧缺和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世界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养牛业的发展。当前世界养牛业发展趋势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犬冠状病毒病是一种以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是引起犬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6~9天,污染物在水中可保持数天的传染性。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其流行和传播。本人对此病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子猪病死亡率很高。5周龄以上的猪病死亡率很低。较大的或成猪几乎没有死亡。其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在鼻腔、气管、肺的黏膜及扁桃体、颌下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能查出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