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10,(2):63-63
省农业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衡水德根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以郝德有研究员为首的科研队伍历经近20年潜心研究,开发出小麦无垄栽培机械撒播新技术。经省农业产业协会推荐,新华社于2009年10月23日在内参刊物上以“专家建议推广小麦机械撒播无垄栽培技术”为题进行了重要报道后.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农业部领导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创新性提出了以“小畦改大畦、高低畦种植、无畦水肥一体化种植”为主要模式的小麦减垄增地技术。本文介绍小麦畦田化种植的优点,以及山东省小麦减垄增地技术示范推广现状,分析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推广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粮油作物栽培增产十大主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5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14个市(州)的69个县(区)重点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特色杂粮等粮油作物,着力推广不保灌区玉米全膜覆土平作高产栽培新技术,灌区玉米全膜增密高产栽培新技术,小麦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新技术,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粮油作物全膜多茬轮作轻简化栽培新技术,春油菜区域增产模式攻关新技术推广等粮油作物增产十大主推技术,同时示范灌区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及机械粒收技术,旱地玉米减穴增株高产栽培技术,旱地粮  相似文献   

4.
垄盖膜际条播技术是山西省研究提出的一种旱作小麦栽培技术,它是将地面起垄、垄盖地膜、化肥深施、种子包衣、精量播种等多项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而形成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集水增温保墒、种植省种、宽窄行沟垄种植、播种速度快、质量高、省工、通风透光性能好的特点.1998年我县引进此项技术,在没有种植冬麦先例的情况下,示范种植膜际冬麦1.3hm2,取得一定成效.今春又在干旱、墒情极差的条件下,推广种植膜际春麦667hm2.在此基础上,又推广了膜际糜谷种植.  相似文献   

5.
地膜玉米"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是蛟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逐步总结出来的一套新的玉米栽培模式。该模式下实行种两垄空一垄、种植垄覆盖地膜并加大种植密度的栽培方式,具有增温、保墒、提高肥效,倒茬换茬,休闲养地,改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增加边际效应等优点,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靖江香沙芋是泰州市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2012年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提高当地芋头种植机械化水平,实现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与推广,系统总结出靖江香沙芋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起垄—播种—喷除草剂—覆黑膜一体化作业、机械中耕培土、无人机植保飞防、机械收获与转运技术等。通过该项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可提高靖江香沙芋机械化生产能力,促进芋头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轻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郝德有研究员,在总结其:二十几年农业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历时6年,成功创制研发了小麦机械化无垄均匀种植技术和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通过前两年(2009年和2010年)在河北省小麦主产市县的试验示范,在相同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模式两年测产数据均增产100kg以上,比传统雄种方式增长20%以上,增产效果明显。2011年为了扩人试验、示范范围,分别在河南淮阳、河北正定、山尔陵县等地进一步较火面积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8.
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节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麦田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艺节水,试验对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和传统条播2种种植方式麦田的水分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苏正研发基地无垄联合耕播机示范区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小麦传统条播相比较,小麦无垄栽培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19%,产量增加了14.23%;吴桥试验站蒸渗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无垄栽培全生育期耗水量较传统条播减少了1.49%,亦具有节水效果;通过对2种种植方式投入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与传统条播相比可节支712.5元·hm-2。综合说明,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是北方干旱地区一种适宜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9.
旱地紫花苜蓿微集水沟垄栽培,是提高紫花苜蓿出苗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封山种草、绿化荒山,开发大西北的优势项目。我县1998年在粮食作物微集水沟垄栽培成功的基础上,试验示范了紫花苜蓿微集水沟垄栽培168 hm2,由于在栽培技术上采取了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生径流,沟内集水,改善了种植沟内的水分供应条件,同时使有限的化肥相对集中施用。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玉米种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全膜双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经过多点试验示范,成功归纳总结了一套符合本县实际的较为成熟的栽培技术措施,为永登县双垄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本文介绍了双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栽培要点,有利于提升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调整当地玉米产业种植结构,为进一步推动全县玉米产业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1.
蔬菜—高粱—再生高粱三熟制机械垄作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庆地区旱地生产长期存在传统人工作业导致生产成本高和效益低的问题,重庆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近年通过轻简栽培试验研究集成“蔬菜—高粱—再生高粱”三熟制机械垄作与免耕移栽高粱的轻简栽培技术。通过机械耕作(起垄)种植蔬菜后,再在蔬菜垄埂上免耕种植高粱(再生高粱),实现旱地生产轻简种植并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2016-2017年在重庆市代表区域示范,取得增产增效和农户增收的效果。本文作者阐述了本种植模式产量效益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虎林市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今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厘米大垄六行(三双行)密植,垄底全方位超深松,垄体分层一次性施缓释肥,原茬早播、浅播,旋转锄机械除草,中耕垄沟深松,机械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小麦或大豆.大矮密栽培实行深层和原层耕作,实现耕作水利,是旱作保护性耕作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大豆栽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麦区,特别是北方冬麦区所广泛采用的传统平作栽培不断暴露出倒伏、病害、农业化学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介绍一种新的小麦栽培模式:小麦垄作栽培。一、什么是小麦垄作栽培垄作栽培技术是将原本平平一片的土壤用机械起垄开沟,在垄上种2~3行小麦。土壤表面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开始济宁市兖州区示范推广小麦“双宽”高产栽培模式,从应用新型小麦宽幅宽苗带精播机械入手,集成应用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深松(深耕)、配方施肥、规范化播种、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治、小麦后期“一喷三防”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畦宽由2.0 m(2.2 m)增加至2.7 m,苗带宽度由3~5 cm增加到8~10 cm,减少垄(埂)背个数,土地利用率提高6%以上,小麦单产实现持续稳定增产,2022年全区平均亩产达到585.6 kg。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过去,麦套花生采用传统单行种植栽培方式,平均亩产不足200公斤;针对传统花生种植栽培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产量较低的实际,结合农业科技合作致富项目,探索改变传统花生种植栽培方式,大力推广大垄双行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平均亩产350多公斤,个别地块达到500公斤,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采用大垄双行种植,俗称“隔垄种”。即在冬前种麦时,首先做垄,一般垄距70厘米,两垄之间的垄沟内种植一垄小麦(两行小麦,行距25厘米左右),其他为预留空白地,待第二年开春时再种花生。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晋城市城区金地开发名优种苗中心示范推广的冬小麦∥葡萄∥冬瓜立体栽培模式,即以3m为一种植带,1.2m起垄(高0.2m)种1行葡萄,其余的1.8m种冬小麦,在小麦收获后移栽冬瓜苗.不仅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无垄匀播技术是对传统"行垄种植"耕作方式的变革。其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均匀种植",麦株在田间均匀分布,小麦苗株全田覆盖,充分利用了全部农田资源,在简化栽培、省工省时的前提下实现产量三要素高水平协调一致。1田间示范概况河北省小麦产业体系辛集市小麦高产节水综合  相似文献   

18.
定边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土壤深厚,疏松透气,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全国马铃薯栽培种植的十佳优生区域之一,也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和降低劳动强度,通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和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集垄上种植,膜面积雨,覆盖抑蒸,机械作业为一体,适宜当地旱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为薯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定边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土壤深厚,疏松透气,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全国马铃薯栽培种植的十佳优生区域之一,也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和降低劳动强度,通过几年试验、示范推广和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集垄上种植,膜面积雨,覆盖抑蒸,机械作业为一体,适宜当地旱地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为薯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是在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冬小麦栽培新技术.镇原县于去年秋播在平泉镇文洼农业科技示范点示范种植0.365公顷,示范品种兰天7号,平均产量达到4 522.50千克/公顷,较膜侧沟播栽培3 508.50千克/公顷,增产28.90%;较露地条播栽培2 325.20千克/公顷,增产94.50%.经济纯收益达到2 898.20元/公顷,较膜侧沟播栽培多收1 216.80元/公顷,较露地条播栽培多收2 636.80元/公顷.这一栽培技术在小麦全生育期,集聚水、保墒、增温为一体,土壤水、热环境改善,而且光能利用率提高,与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相比,技术核心是:60厘米为一带→垄、沟宽各30厘米→垄上覆盖地膜→沟内种植3行冬小麦.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仅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