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家兔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家兔皮肤真菌病的发生也逐年升高,不仅给养兔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家兔皮肤真菌病是危害家兔养殖业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家兔淘汰的第三大疾病,给养兔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随着皮肤真菌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了其在未来控制家兔皮肤真菌病中的诱人前景,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了希望。论文就家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指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皮肤真菌病是对我国兔业威胁较大的疾病,具有传染途径复杂、治疗麻烦、复发率高、难以根除和人畜共患的特点。随着规模化养兔的发展和相互交流途径的增多,真菌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可谓哪里有家兔,哪里就有真菌病发生的可能。一旦感染该病,给养殖者心理造成重大伤害,给兔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病传  相似文献   

3.
家兔口炎又称流涎病、溃疡性口腔炎或传染性口腔炎.病原体为水疱性口炎病毒,是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性炎症并有大量流涎,故也称"流涎病".轻者间歇发生,重者可连绵不断,严重影响仔兔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兔大批死亡,给养兔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养兔行情的不断攀升,加上养兔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的特点,许多农户开始从事家兔养殖.但由于家兔个体小、抗病力相对较差,临床上经常出现兔猝死的情况,给养兔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要想控制此类疾病,必须弄清楚发病原因,对此类病作出正确诊断,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预防,发病后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现将引起家兔猝死的常见病的原因及鉴别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兔属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动物。家兔是穴兔被长期驯化育成的变种,其品种多,用途广。家兔是单胃草食动物,饲料来源广。生产的需要和发展,给养兔业带来了不少饲养管理方面的疾病,如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的缺乏或中毒病。硒作为人和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保护机体组织和抗氧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硒含量不足会引起各类动物和人的疾病。家兔硒缺乏会引起以肌肉变性、生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兔硒缺乏病)。1流行病学家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硒缺乏不仅直接威胁养兔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间接影响人的健康。因此,积极开展兔硒缺乏病…  相似文献   

6.
正开春时节正是家兔的繁殖旺季,乍暖还寒,雨雪天气多,兔瘟、传染性鼻炎、皮肤真菌病等易多发,给养兔生产带来了许多困难。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控。1兔瘟兔瘟又名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来势凶猛、传播迅速,病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疾病之一。1.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多,炎热夏季发病较少。近年来,兔瘟发病趋于低龄化,死亡幼兔中40~60日龄兔占很大比例,改变了以往兔瘟多  相似文献   

7.
<正> 兔粘液性肠炎(又称粘液性肠病)是一种危害幼兔的亚急性致死性疾病,常发生于刚断乳的幼兔群中,往往导致家兔大批死亡,给养兔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肠炎并不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因此Flatt等人认为,把这种疾病叫做“粘液性肠病”更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滇东、滇中地区的60个养兔场(户),进行临床观察与询访调查,认为养兔场(户)中存在的家兔皮肤真菌病主要与种兔携带病原有关;相对隔离的养殖场(户)之间相互传播皮肤真菌病的可能性不大;家兔皮肤真菌病的存在,降低养殖场(户)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引种过程中对兔皮肤真菌病进行控制结果:94.4%(17/18)的新兔场连续3年无临床病例;有13个养殖户成功控制了皮肤真菌病,也达到连续3年无临床病例。笔者认为,家兔的皮肤真菌病可在引种过程中进行控制;有皮肤真菌病的养兔场(户)也可以成功将其控制。  相似文献   

9.
兔假性皮疽病是假性皮疽囊性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真菌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以皮肤、皮下组织、黏膜以及颈淋巴结的走向发生肉芽肿性结节和化脓性皮炎,并破溃、流脓,皮肤真菌性病变,给养兔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0.
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兔皮肤真菌病是危害养兔业的一类接触性皮肤病,该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尚未找到理想的防制药物。为了根除本病,提高诊断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直以来,兔皮肤真菌痛的检测以痛原学方法为主,近年来,随着兔皮肤真菌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其独特的优势显示其在未来控制兔皮肤真菌病中的诱人前景,为该病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希望。文章就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诊断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指出了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