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31日,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灵山秀水间,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放飞了第一只朱鹮……这是动人的时刻,朱鹮拍打翅膀的声音让人振奋!这是我国进行世界首次朱鹮异地野化放归仪式的一个镜头,这一天,是"东方宝石"朱鹮保护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我国人工繁育朱首次野化放归,标志着朱鹮保护由单纯的人工抢救开始转向回归自然的新阶段,朱鹮抢救保护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根据国家林业局的介绍,全国4处朱鹮繁育基地共繁育朱鹮512只,野生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到500多只,朱鹮总数已达到1000多只,已基本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时讯     
陕西人工饲养朱鹮达到373只经过25年的研究与保护,陕西朱鹮保护工作者已经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工繁殖和饲养技术。记者近日在陕西省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了解到,陕西人工饲养的朱鹮已达到373只。陕西人工朱鹮种群主要分布在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和周至楼观台救护饲养中心。洋县于1990年建立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当年从野外取卵进行人工孵化、育雏获得成功。1994到1995年,人工饲养朱鹮首次产卵,进行人工孵化、育雏均获得成功。截至目前,洋县人工饲养的朱鹮达到163只。周至楼观台救护饲养中心于2002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从洋县一次调运60只朱鹮到楼观台…  相似文献   

3.
《陕西林业》2007,(3):9-9
5月31日上午10时,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宁陕县寨沟村将第一只我国人工繁育朱鹮放归野外,随后25只朱鹮从笼中飞出,在空中盘旋一圈后落到附近的稻田、湿地和绿色的丛林。  相似文献   

4.
朱鹮又称朱鹭或红鹤,是一种珍贵涉禽,为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朱鹮的重新发现,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有野生种群分布的国家。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者对朱鹮开展了艰难的拯救工作,保证了在自然状态下朱鹮的正常繁殖。截止1992年共繁殖32窝,产卵104枚,孵出幼鸟80只,离巢66只。其间共抢救成活雏鸟15只,目前朱鹮保存数30多只,其中人工饲养15只。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在当地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已成为拯救这一濒危珍禽的前线指挥所。通过向当地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及法制宣传,群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为朱鹮种群稳定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通过10多年的调查和科学研究,基本弄清了朱鹮的历史分布、濒危的原因、年周不同阶段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上最为濒危鸟类之一的朱鹮,自从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被重新发现以来,我国成为惟一一个拥有野生朱鹮种群的国家。经过国家和地方保护部门的辛勤努力,种群数量已由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近200只(野生种群和人工饲养种群都近100只),濒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朱鹮濒危的危机并没有得到根本解除。当前朱鹮野外种群数量仍是脆弱的,其数量仍属少量,这对于一个物种的保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朱鹮的分布区十分狭窄,偶然的突发事件很可能对朱鹮的生存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据计算,按照朱鹮1981年到19…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黄柏塬镇皂角湾村飞来一只朱鹮。每天天亮这只朱鹮就会飞到村庄的稻田里觅食,村民们犁地的时候,又会飞到田垄边或站立,或悠闲地散步,到了傍晚就飞到稻田旁的灌丛里或者村庄的树林里休憩。对这只朱鹮,村民们已经习惯,像家人一样与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绿野寻踪》是个充满吸引力的节目,里面介绍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有的憨态可掬;有的精明伶俐;有的虎背熊腰;还有的凶猛无比……它们都是我们同学讨论的明星。我最喜欢的是有“东方宝石”之美称的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朱鹮有着一身洁白的羽毛,在这一尘不染的白色中镶嵌着几颗红宝石:那就是它们那红色的头顶,弯曲的嘴尖和细长的脚;它们用树枝和干草把“家”垒在树杈中;它们生活在水边,因此泥鳅便成了它们的美味佳肴。我真想天天捉泥鳅喂它们吃。朱鹮又名朱鹭。在20世纪80年代被人们发现时仅有7只。现在经过人们对它们的保护、繁殖,朱鹮的数…  相似文献   

8.
焦毅 《国土绿化》2023,(7):31-33
<正>朱鹮,古称朱鹭,俗名红鹤,是亚洲东部特有鸟种类,素有“东方宝石”“吉祥鸟”等美称。20世纪中期,朱鹮一度成为全球濒危物种。鸟类专家经过多年的艰苦调查,于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我国随即启动了保护行动,让全球野生朱鹮重新翱翔于东亚天际,创造了珍稀物种涅槃重生的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9.
<正>在陕西省洋县开展野外工作,时常遇到有趣的事情。有一次遇见一位养鱼的老农,他很无奈地对我说:"你们家的朱鹮天天到我的鱼塘吃鱼,我家的鱼都快被朱鹮吃没了。"这个鱼塘在洋县的隔壁城固县,由于朱鹮种群数量的增长,其分布区也在不断向外扩展,目前城固县也有不少朱鹮分布。当然,朱鹮肯定不是"我们家"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一想到可爱的朱鹮数量还在不断壮大,一种由衷的喜悦便从内心迸发。  相似文献   

10.
调查朱鹮觅食地食物的丰富度,为珍稀濒危物种朱鹮异地放飞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区为陕西省宁陕县水田,对朱鹮觅食地水田草丛、水体和基底3层动物进行捕捞、计数和鉴定。朱鹮觅食地-水田中发现记录动物35种,藕田种类明显低于稻田。水田泥层动物密度、生物量和有效生物量均达到最高;其次为水层,草丛最低。水田为朱鹮秋季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属于陕西省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的1属——蛤兰属Conchidium Griffith,和陕西省分布新记录种高山蛤兰Conchidium japonicum(Maxim.)S.C.Chen et J.J.Wood,迄今为止,蛤兰属和高山蛤兰在陕西省只发现于大巴山地区的镇坪县。  相似文献   

12.
<正>7与1000,本是两个平凡的数字,而对于朱鹮来说,这两个平凡的数字背后却凝结了一个家族的兴亡史。1981年残存的7只朱鹮在生死线间苦苦挣扎的场景还依稀可见,转眼数十年间,朱鹮已然壮大到1000多只,成为濒危物种由危转安的典范"家族"。那么,朱鹮家族是如何实现生存跨越的呢?朱鹮家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其生存史有6500万年之久,是鸟类中闻名遐迩的"活化石"。但是,伴随气候环境的变化,干燥与寒冷使得适合朱鹮筑巢的阔叶栎类树种分布面积骤然缩减;而气候变干也使得环境的湿度减小,水域面积逐渐缩小,朱鹮家族捕食场所大幅度减小;更加糟糕的是人类的扩  相似文献   

13.
赵侠 《中国林业》2019,(10):18-19
5月14日,在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生活在13号网笼里的两只朱鹮正在为一只外来掉巢的野生朱鹮幼鸟喂食野生朱鹮幼鸟被人工种群成功代养,这在朱鹮保护工作中尚属首例。“5月4日,这只朱鹮幼鸟从洋县华阳镇一个10米多高的大树上的鸟巢中坠落,被路过的游客和村民发现,随即报告给我们当天,我们就派人到现场救起了这只鸟。”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的李昌明说。  相似文献   

14.
<正>高山鼠兔经常出现在缺乏植被遮掩的高山流石滩和碎石堆地带。它们的头上,长尾林鸮、红隼、普通鵟……在"虎视眈眈";它们身边的地上,蝮蛇、黄喉貂、黄鼬、豹猫、猞猁……在伺机伏击。它们如何躲过这些致命的危险?它抬头的方向,红隼在盘旋一个夏季的早晨,我在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岩石堆积的地方,遇到一只啼鸣的高山鼠兔,鸣叫几声后,它转身钻进石堆缝里。我  相似文献   

15.
2004-2005年,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首次对饲养朱鹮放飞前的野化训练进行了研究.在释放地建造一个封闭的大网笼作为野化场所,其中包含野生朱鹮生活的各种栖息环境.2年中各有12只朱鹮在网笼中进行野化训练.研究个体在释放到网笼之初有不同程度的惊吓飞撞反应,当天不能上树夜宿,亦不能进入水田觅食.野化过程中,朱鹮能较快适应网笼内的各种夜宿、觅食环境,并具有良好的飞行、警戒能力.野化前后期相比,朱鹮对水田和沼泽的选择比例以及日间行为节律有显著变化.亲鸟饲养幼鸟、模拟亲鸟饲养幼鸟和人工饲养成鸟对不同觅食地的选择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成鸟更容易接受深水环境,而幼鸟能更早上树夜宿.恰当的佩戴无线电发射器和减少人为干扰是野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南部巴山北麓的西乡县私渡镇河湾村近日发现一对朱鹮在山坡上的针阔混交林中营巢产卵。这预示着朱鹮在这里筑巢的范围将有扩展之势。 西乡县私渡镇河湾村位于巴山的北坡,这里有近千亩稻田,食物丰富,朱鹮觅食方便。去年春天,这对朱鹦曾连续在这儿活动半月有余。  相似文献   

18.
1994年9月中旬我曾陪同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张天来,到陕西朱鹮保护站。保护站副站长翟天庆、蒙进荣热情接待了我们。朱鹮保护站是1981年成立的,位于洋县县城的北部,有朱鹮巢区13处,朱鹮取食地10处,夜宿地8处,饲养场1个,区内共有朱鹮45只。  相似文献   

19.
新闻集粹     
首批野化放飞朱鹮已适应野外环境并开始繁育本刊讯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布消息:据野外跟踪监测结果,去年5月底在陕西宁陕县首批正式野化放飞的朱鹮经历四季野外生存,特别是安全度过冬季食物短缺期后,于今春开始繁育后代,目前已繁育出幼鸟。这标志着我国朱鹮野化放飞取得重大突破。到2007年底,我国朱鹮总数已达10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个体550多只,人工繁育种群个体462只,基本摆脱灭绝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正洋县是位于秦岭南麓陕西汉中的一个小县城。2000年前,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封邑于此;1000年前,苏轼的表兄文同在这里演绎了"胸有成竹";36年前,中国科学院刘荫增研究员在这里找到了世界上最后的7只野生朱鹮,由此洋县因朱鹮闻名于世。碧波荡漾、翠绿微澜的汉江从这里穿流而过,朦胧着梦幻的神韵。近看绿水盈盈,花香扑鼻;远看轻舟漫过,朱鹮起舞。一路前行,花香鸟语相伴;一路走来,莺歌燕舞相和。走进秦岭,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