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了探究剑麻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在对剑麻H.11648花芽分化进程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花芽分化期剑麻花芽中的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玉米素(ZT)和赤霉素(GA3)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剑麻H.11648茎尖ABA、ZT的含量均在花芽分化初期达到高峰,而GA3的含量在花芽分化基本完成时达到高峰,IAA含量在花芽分化中期处于低谷,且内源激素出现高峰或低谷的时间与其花芽分化完成时间一致,表明测试激素均与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高水平的ABA、ZT、ABA/GA3、ABA/IAA、ZT/GA3和ZT/IAA及较低水平的GA3、IAA有利于剑麻的成花.  相似文献   

2.
茶树成花前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芽叶中IAA、GA3含量在花芽分化期较高,花芽分化后下降,至夏季休眠期又升到最高,ZT值在花芽分化前后的4-8月呈逐步上升趋势,以后有所下降,11月有一高峰值。ABA在花芽分化期处于较低水平,在夏季高温和秋冬之交达到最高。ZT/GA3和ZT/IAA值在花芽分化时达到最高,GA3/ABA、GA3/IAA值在花芽分化进入高峰前维持较高水平,花芽分化后降至最低。提出喷施外源激素控制生殖生长以GA3、IAA、NAA等为主配方,添加氮素及微量元素,在5月前后施用。  相似文献   

3.
冰核细菌对枇杷幼果中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冰核细菌(INA细菌)接种早钟6号枇杷,经不同低温和不同时间处理后,检测IAA、GA3、ABA和ZT 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感染INA细菌后枇杷幼果中IAA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GA3和ZT含量无明显规律性;ABA含量与ABA/GA3比值试验组的峰值均高于对照,但出现峰值之后,两者均迅速下降,且试验组的下降趋势明显快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香草兰花芽分化调控措施及相关机理,在花芽分化前期,以分别喷施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各处理条件下功能叶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并统计各处理对花芽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ABA处理均能增加功能叶中玉米素核苷(ZR)和ABA含量,提高其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IAA处理能提高花芽分化中后期功能叶IAA、ABA、ZR和 GA含量,却降低整个分化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GA处理降低了ZR和ABA含量,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不大;除GA处理外,6-BA、ABA、IAA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花芽分化率,以6-BA最为显著,可参考在生产上施用。  相似文献   

5.
妃子笑与鹅蛋荔枝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妃子笑和鹅蛋荔枝在花芽分化期间内源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和生长素(IA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整个荔枝花序分化过程中内源GA,的含量不断的下降;在嵛期内源ABA的含量下降、中期上升和后期下降;前期内源ZR的含量下降而后上升;前期内源IAA的含量不断的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6.
茶树年生育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茶树年生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GA3、ZT和ABA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新梢生育的关系,结果表明.GA1和ABA在越冬期间含量最高,后随新梢的萌发生长而下降;IAA、ZT含量则在越冬期最低,春梢萌发初期含量迅速上升。此后,ABA在新梢生长初期和盛期含量较低,GA3与IAA则维持在一定含量的水平上,而ZT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茶树新梢生长趋缓和休止期,ABA含量则最高,GA3、IAA含量也较生长期高。4种激素6~12月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GA3/ABA、IAA/ABA在越冬期最低,后随春梢萌动而上升。整个生育过程中,新梢生长旺盛时比值较高,反之则较低。ZT/IAA值反映出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在茶树根系活动微弱时,比值较高,随根系活动旺盛逐渐下降。ZT/GA3、ZT/IAA值可反映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比值大时,茶树趋向生殖生长;相反,则营养生长相对旺盛。  相似文献   

7.
研究氯酸钾诱导‘松风本’龙眼成花对根尖内源激素水平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施用5 g/盆的氯酸钾,在其花芽生理分化期间,根系内源激素CTK、IAA含量提高,GA3含量明显降低,ABA含量相对上升;CTK/GA3、IAA/GA3和ABA/GA3比值提高,从而促进花芽分化,诱导龙眼成花;施药后前10 d根系活力下降,后逐渐上升,至40 d时根系活力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6,(1):57-61
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个光温敏不育系为材料,研究育性敏感期低温(17.5℃,10 d)处理对其叶片中内源激素ABA、IAA、GA含量以及GA/AB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不育系在低温处理下ABA含量总体上升,IAA、GA含量及GA/ABA比值下降;返回大田恢复生长5 d后各不育系的ABA含量趋于正常水平。冷害指数较小的Y58S和广占63S在低温处理过程中IAA、GA含量及GA/ABA比值相对稳定,返回大田恢复生长后大幅上升且高于对照;冷害指数较大的不育系C815S和株1S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IAA、GA含量及GA/ABA比值下降幅度较大,恢复生长后仍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营养元素对剑麻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4种内源激素中,GA3、IAA、ABA和ZT含量在剑麻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大,GA3平均占4种内源激素总量的50%左右;Ca营养有利于剑麻叶片GA3的生成,从而促进剑麻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营养元素对剑麻生长发育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4种内源激素中,GA3、IAA、ABA和ZT含量在剑麻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大,GA3平均占4种内源激素总量的50%左右;Ca营养有利于剑麻叶片GA3的生成,从而促进剑麻生长。  相似文献   

11.
内源激素与多小穗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小穗小麦品系10-A及其改良系为供试材料,在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研究了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赤霉酸(GA3)和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与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期和小穗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穗数与单棱分化和二棱分化持续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6和0.88)。相对较高水平的ZT含量、ZT/IAA值、ZT/ABA值和GA3/IAA值具有延长小麦幼穗分化持续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急速上升,且在整个试验阶段明显高于健康处理,脱落酸含量在试验后期不断升高;分析发现,F. mangiferae侵染能够显著影响杧果顶芽内源激素的含量,改变IAA/ABA和GA3/ABA的平衡,致使杧果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畸形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解剖形态学观察,并检测主要代谢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阐述竹叶兰花器官发育特征及生理特性,为新花卉作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广州地区户外栽培条件下,竹叶兰全年可开花,为总状花序,单朵次第开花,整枝花期188d;(2)根据花器官发育特征分为5个时期:花芽分化期、萼片伸长期、合...  相似文献   

14.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3种耕作方式(耕翻+镇压,旋耕+镇压和旋耕),在小麦各生育时期定期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测定小麦5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并测定各处理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至抽穗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较高;在抽穗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GA3、ZT含量最高,进入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下降缓慢,且ABA含量较低。耕翻+镇压处理下的小麦产量较旋耕+镇压及旋耕处理分别提高了3.74%和9.41%,且与旋耕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3种耕作方式处理下,耕翻+镇压有利于提高小麦促生长类激素含量,降低小麦促衰老类激素含量,增加小麦有效穗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千粒重,有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究茶树不同嫩度的嫩枝插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适宜的生根剂处理时间及内源激素水平,本试验以3年生台茶12号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了嫩梢不同部位IAA、ZR、GA3和ABA含量,同时研究了生根剂处理时间对插穗茎基部激素含量和茶苗扦插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嫩枝顶部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梢(BL1)、半功能叶(L2)、第1片功能叶(L3)及其茎段(S1)、第2片功能叶(L4)及其茎段(S2)、第3片功能叶(L5)及其茎段(S3)、第4片功能叶茎段(S4)中,叶片内IAA和ABA以第2片功能叶含量最高,ZR以第3片功能叶含量最高,GA3含量则随叶片成熟度增加而增大。茎段S1—S3中IAA含量显著高于S4,而ABA含量则为S1显著高于S2—S4。浸泡100βmg·L-1 ABT-1号生根剂会显著提高插穗茎基部IAA含量,并使IAA/ABA和(IAA+ZR+GA3)/ABA值增至1.0左右,从而有利于生根。其中,保留顶梢带1片和2片功能叶的插穗(F1-1、F2-1)在浸泡生根剂前期1βh内IAA含量快速增加,且IAA/ABA和(IAA+ZR+GA3)/ABA值可增至1.0以上,其他插穗则在浸泡生根剂4βh后上述3个指标达到最大值。F1-1、F2-1浸泡生根剂0.5~1βh,摘除顶梢带1片功能叶的插穗(F1-2)浸泡生根剂4βh,F2-2、F3-1、F3-2浸泡生根剂3~4βh,IAA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而且IAA/ABA和 (IAA+ZR+GA3) /ABA值可增至1.0左右。出苗时,平均根系活力、平均生根条数和平均茎粗增加值的最大值出现在浸泡生根剂0~2βh内,其他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情况以浸泡生根剂4βh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分蘖期不同基因型宿根甘蔗内源激素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个甘蔗品种叶片进行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4种内源激素免疫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具有不同的激素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台糖134生长素含量最高,云蔗89/151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最高,Co331的脱落酸含量最高;粤糖93159的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最低,桂11的赤霉素含量最低,云蔗71/388的细胞分裂素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3种无核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个无核荔枝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通过与有核荔枝对比分析,阐明无核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荔枝无核但能发育成大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核荔枝和无核荔枝果实中GA3和ABA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IAA和ZT表现差异较大,初步认为无核荔枝和有核荔枝果实发育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激素调控模式,或者果实发育与GA3和ABA关系更为密切;无核荔枝果实中高含量的IAA和低含量的ZT可能是其产生无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前期研究发现,外源GA信号影响了甘蔗分蘖进程。为了解GA信号对甘蔗不同分蘖时期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主栽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不同外源GA信号调节剂对蔗种进行浸种处理,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测定分蘖初期、盛期和末期+1叶(主苗+分蘖苗)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ns,GA)、乙烯(ethylene,ETH)、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油菜素内脂(brassinosteroids, BR)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外源GA3(gibberellic acid 3;GA生物合成促进剂)对蔗种浸种处理后,增加了分蘖期甘蔗分蘖叶片中IAA、GA和CTK的总体含量,提高了分蘖前期ETH含量和后期ABA含量;多效唑(paclobutracol, PP333;GA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却增加了分蘖前期内源GA和ABA含量,提高了后期分蘖叶片中ETH含量,同时降低了CTK和BR含量。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利用外源赤霉素信号促进剂处理蔗种后,甘蔗叶片内源激素IAA与GA、CTK和BR、CTK与GA均呈显著正相关;而ABA与GA呈显著负相关,与ETH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外源GA信号影响了甘蔗分蘖期叶片内源激素系统,促进生长的激素与抑制生长的激素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最终导致了甘蔗分蘖的差异。甘蔗分蘖与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密切相关,可通过施用外源激素来影响内源激素的含量,调控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达到提高甘蔗分蘖形成及其成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