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中国这个13亿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农村的地地道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来说,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是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殷实富足,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物质前提.二、农民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关键.三、农民人际关系的整合与重构,是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基础.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和谐乡村社会构建的艰难一环.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完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没有农村和谐,就没有和谐国家。人民调解是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法律手段和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创新人民调解制度、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村民间组织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联结广大农民的重要形式。其运行机制和内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促进农村和谐的社会功能。以乡村民间组织的视域探寻和谐农村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是社会结构中的主体,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浦江县近年开展“创建和谐家园”实践活动的经验,笔者认为,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要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农民的一盘精神大餐,缺失了文化和谐,社会和谐也将成为无本之木。由社会和谐迈向文化和谐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的一个必然战略选择,引入生物学植入概念探索转变路径,以制度文化、信仰文化、经济文化、休闲文化、生态文化以及政治文化构建农村文化软实力,实现向文化和谐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之间的内在辨证关系,论证了在新形势下进行农村环保的必要性,就实现和谐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提出了创新农村环保工作的建议。从农村环保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4个方面对农村环保工作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强调要做好农村环保工作,必须在改善环境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走农村环保创新之路。要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技术,通过对激励、监管等多种机制创新、完善法律体系、强化农民环保主体意识、推广传统技术并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来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无论是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一、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农村稳,天下稳。建立新农保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保制度建立后,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劳资关系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基本稳定但问题突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理念;加强政府、工会组织、雇主以及劳工各方的主体自觉;建立完善劳资关系调整机制;积极推进劳资关系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中介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通过分析农村社会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的对策,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社会中介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农村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农村的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改革开放30a来,虽然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城市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的期望仍有很大差距。初步阐述了和谐农村的内涵以及构建和谐农村的理论依据,并从物质基础、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培育新型农民以及制度创新5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农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长效机制,弘扬和谐自觉的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2.
陈妮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310+31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谐社会下建设农村基层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转变管理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公务员素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保护公民权利法治化,界定权利与权力范围、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实行法律援助制度、强化公民权利保护意识,以回应和谐社会对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发展战略重大转型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整体战略的转变中,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与发展的高度出发,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有利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给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政策,遏制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完善农村分配制度为切入点,关注“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打破新二元社会结构 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作为具有鲜明特征的独特社会阶层,与城市户籍居民一起构成了城市新二元社会结构。新二元社会结构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阻滞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加大和谐社会的构建成本。破解新二元社会结构的现实途径是通过尽快淡化农民工身份特征,尽快"分化瓦解"农民工群体,积极推动农民工融入其他社会阶层。这一进程分为融入障碍消除阶段、融入机制完善阶段和融入文化培育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社会公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融洽协调,人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社会才有活力。实现社会公平,应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实现权利平等,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消除体制障碍,建设橄榄型的社会分配机制,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优化,学习型文化氛围的最终形成是理想的社会状态。而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和资源优势,在这些方面的建设上发挥巨大作用,把自身发展自觉纳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大主题内,与和谐文化建设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其特质具有多样性,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协调一致和可持续发展。而现阶段的利益纷争始终是伴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构建与诉讼相统一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多种途径规制各种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