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查清互助县北山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情况,探索防治方法,我们于2007年3~7月份对该地区部分村的牦牛皮蝇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清互助县北山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情况,探索防治方法,我们于2007年3~7月对该地区部分村的牦牛皮蝇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省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全省有400多万头牦牛。牛皮蝇病是危害严重的牦牛寄生虫病。为查清我省牦牛皮蝇幼虫病感染情况,制定出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我们于2005年开始在玉树、果洛及环青海湖地区做了大面积的牦牛皮蝇幼虫病感染情况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出最佳驱虫时间和药物、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牦牛皮蝇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此我们于2006年4月对青海省玉树地区高原牦牛皮蝇三期幼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局部地区牦牛皮蝇的感染率高达100%,未投阿维菌素药物的1岁牦牛平均感染率达85.6%。投药牦牛最低感染率为10.6%。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李青梅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31-132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科(hypodermatidae)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而青海高原牦牛体上寄生的皮蝇为中华皮蝇(H sinense)、牛皮蝇(H bovis)和纹皮蝇(H lineatum)的混合感染,其中以中华皮蝇为优势虫种(Li等,2004)。班玛地区纹皮蝇和牛皮蝇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解剖法检查体内寄生的皮蝇1期幼虫和触摸法检查牦牛背部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皮下瘤疱及成熟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的方法,进行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对成熟3期幼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在当年未用药的牦牛群中,剖杀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在24.62%~74.63%,平均感染率为40.40%,平均感染强度30.07条,感染范围7~63条。临床摸背检查皮蝇期幼虫感染率在26.54%~75.22%,平均感染率为44.07%,平均感染强度6.11个,感染范围1~17个。1~3岁的幼年牦牛感染严重。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7.
牛皮蝇是双翅目,皮蝇科,皮蝇属的昆虫,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了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感染情况以及防治效果,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笔者从2004—2006年3~4月  相似文献   

8.
采用剖检法在2008年9、10月份检查牦牛皮蝇1、2期幼虫;采用触摸法在2009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药物防治的牦牛皮蝇幼虫,采集成熟3期幼虫,进行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调查与病原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显示:2008年剖检牦牛皮蝇第1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3.93%,平均感染强度30.6条;2009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4个调查区平均感染率63.91%,平均感染强度5.45个;1岁、2~3岁、成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81.65%、63.16%和31.88%,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7.8、4.9和3.5个,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呈下降趋势。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9.
<正>于2009年4—7月对兴海县南部三乡牦牛皮蝇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地区基本情况兴海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南部三乡地区是指中铁乡、龙藏乡和温泉乡21个村96个社2 053户7 746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气候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是兴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腹地,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平均海拔在3 000 m以上.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高原气候.东南部地区雨水较多,西部地区干燥多风.全省经济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全省有400多万头牦牛.牛皮蝇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H.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据文献报道[1],青海地区牦牛体上寄生的皮蝇虫种以中华皮蝇(H.sinense)、牛皮蝇(H.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混合感染,其中中华皮蝇是牦牛体上寄生的优势虫种[2].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查清兴海县南部三乡牦牛皮蝇的感染情况,探索防治方法,笔者于2014年4~7月份对该地区部分村的牦牛皮蝇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地区基本情况兴海县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南部三乡地区是指中铁乡、龙藏乡和温泉乡21个村96个社2053户7746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平均海拔4000m以上,气候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是兴海县主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2014年初各类牲畜存栏20.21万头(只),其中  相似文献   

12.
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临床触摸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的方法,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近30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未经防治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为50.4%~93.3%,严重地区高达100%,感染强度2.92~20.98个;剖杀检查牦牛皮蝇蛆,感染率为75%~100%,感染强度0~315条。调查牛皮蝇蛆病对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期比较在冬春季枯草期感染牛比未感染牛体重下降10%~15%,泌乳牛产奶量降低10%~20%,90%~100%的牛皮带有不同程度的“虻斑”和“虻眼”,20%~30%的牛皮无法利用。对牦牛饲养业和制革工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采用背部触摸法对天峻县新源镇某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牦牛进行了皮蝇蛆感染情况调查。共检查牦牛185头,检出感染牛156头、感染率84.32%,瘤疱数共2021个,平均感染强度12.96个。结果表明该社牦牛皮蝇蛆感染严重,应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剖检法与触摸法,在10、11月份剖检,翌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消毒剂防控的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结果剖检牦牛皮蝇一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1.54%,平均感染强度34.13条.翌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三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3年的平均感染率61.04%,平均感染强度4.9...  相似文献   

15.
牦牛皮蝇蛆病是皮蝇属的各种幼虫寄生在牛背部皮组织内部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寄生虫疾病。牦牛感染该种疾病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其生产性能,因此,做好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了更好对河南县牦牛皮蝇蛆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从2014-2016年利用伊维菌素对地区牦牛皮蝇蛆病进行防治,并从2015-2016年连续2年抽查地区牦牛防治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形势不容乐观,需要继续加强该种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牦牛皮蝇蛆病病原从形态学、生态学、生化鉴别和分子分类学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作了全面的综述,确定侵袭牦牛的皮蝇种类有中华皮蝇(Hypoderma sinense)、纹皮蝇(H Lineata)和牛皮蝇(H bovis)等3种,中华皮蝇为青藏高原东北部牦牛皮蝇蛆病的优势虫种。通过病原生态学研究,摸清了成蝇的活动季节和活动习性、成蝇的产卵季节、产卵部位、产卵数量、卵的形状、卵在牛毛上的排列、卵的孵化、幼虫寄生部位、三期幼虫自然脱落季节、幼虫化蛹时间、蛹期及羽化时间、幼虫在体内移行规律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牦牛皮蝇蛆病及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感染皮蝇蛆状况及感染种类,本研究在3个地区调查了476只藏羊,对2株感染藏羊皮蝇蛆和4株感染牦牛皮蝇蛆的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4只羊感染了皮蝇蛆,感染率为2.9%,总瘤胞数为27个,平均感染强度为1.9个;并扩增其长度为688 bp的序列,克隆后测序,将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牛皮蝇、纹皮蝇蛆和中华皮蝇蛆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海省感染藏羊的皮蝇蛆与感染牦牛的果洛株、民和和黄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牛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树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牛皮蝇;感染牦牛的海晏株和贵南株在线粒体CO1基因片段聚类分析进化树和同源性比较中,与中华皮蝇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基因片段同源性大于99%,为中华皮蝇。几个皮蝇蛆分离株种内变异率小于1%,种间变异率大于8%。  相似文献   

18.
<正>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用阿维菌素的防治力度,笔者于2014年3~4月份对本县江西沟和倒淌河2个乡镇放牧的牦牛牛皮蝇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共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牛皮蝇蛆病是由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反下组织等部位而引起的慢性皮蝇蛆病,该病广泛分布于牦牛养殖区。皮蝇在牛体表面被毛上产卵时期,骚扰牛只,影响采食和休息,当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可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疱状隆起和皮下蜂窝组织炎,继而皮肤穿孔,损伤皮肤。  相似文献   

20.
天祝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牦牛养殖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县存栏牦牛 1 3万头 ,其中白牦牛 3.9万头。牛皮蝇蚴在天祝牧区流行广泛 ,危害严重 ,不经过年度防制的牦牛皮蝇蚴的感染发病率高达 96%以上 ,它已成为当前牦牛健康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自 1 998年至 2 0 0 0年 ,笔者选用了倍硫磷浇泼剂、伊维菌素注射剂、皮蝇净注射剂三种药物在牦牛皮蝇蚴的重发区进行了试验推广和临床用药效果观察。1 药物及用法1 .1 供试药品倍硫磷浇泼剂 ,30 ml/支 (内蒙古科隆生物技术中试所生产 ) ;皮蝇净注射剂 ,5 0 ml/瓶 ;伊维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