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对杉木和马尾松林内、外雨树干茎流及迳流所含各种养分物质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浓度显著地高于林外雨。林外雨的各养分物质含量是 N>Ca>K>Mg>P,杉木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量是 K>N>Ca>Mg>P。皆伐迹地迳流中养分流失量显著地高于林地的流失量。雨水养分含量与降雨量存在着半对数函数关系。由降雨输入的养分量显著地大于迳流输出的养分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还原养分总量的 48—53%。林内雨和树干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的养分量。 相似文献
3.
4.
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相似文献
5.
油桐林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生育期的油桐林生物量和大量营养元素(N、P、K、Ca、Mg)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桐林的生物量随树龄的增大逐渐积累,从幼龄期开始到20年生的桐林,其生物量的积累值为79,61t/ha。桐林不同生育期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产量(果生物量或种仁生物量)随树龄的动态变化服从二次抛物线函数:W_(FR)=-2.11398+0.82471(t-1)-0.03540(t-1)~2W_S=-1.37257+0.38539t-0.01706t~2不同生育期,桐林中大量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和输出量均不同。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综述了地被物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影响地被物因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森林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人们对森林经营的要求,不仅是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日益着重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成果,将会为森林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理论基础和最佳的实施方案.如若对系统中各成分和功能过程得到全面的了解,通过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可以表示出系统内各成分相互作用以及整个系统对不同干扰、环境污染和经营管理措施的反应,将对实现林业向生态化转变,为森林多效益稳定而永久利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不但能揭示其循环特点及其与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机制、丰富生态系统的理论,而且能指导生产实践,调节和改善各种限制性因素,加速营养元素的周转速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仁用杏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仁用杏林生物量及9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仁用杏林(4年)生物量为5.7849t/hm2。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N、P、K、Mg的含量叶中最高;Fe、Zn、Cu、Mn的含量吸收根中最高;不同营养元素吸收、存留、利用排序相同,归还排序不同。 相似文献
12.
灌木状白蜡--农作物间作系统的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灌木状白蜡 (Fraxinuschinensis,又称白蜡条 )—农作物间作系统是豫东沙区重要的农林复合经营形式 ,有数百年的经营历史 ,仅宁陵县就有 1 50 0hm2 。它把多年生的灌木状白蜡和 1年生的作物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产大量的条子、白蜡杆等小型用材 ,而且还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 ,提高其多样性与稳定性 (王广钦等 ,1 987a;1 987b ;1 990 ;WangGuangqinetal.,1 991 )。因此 ,把条农间作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 ,研究其物质的固定、消耗、分配、循环规律 ,对于进一步研究条农复… 相似文献
13.
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不同群落生物量和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和单一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基干防护林带中 ,复合群落的生物量和能量均要高于单一群落 ,其中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的生物量和能量最高 ,为 1 670 0 64g·m- 2 和 3 41 685 70kJ·m- 2 ,其次是木麻黄-湿地松群落 1 0 1 0 4 62g·m- 2 和 2 1 0 1 2 8 3 0kJ·m- 2 ,单一木麻黄群落最低 ,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在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 ,木麻黄各组分干重热值为 1 9 83~ 2 1 5 2kJ·g,厚荚相思各组分热值为2 0 0 0~ 2 3 77kJ·g- 1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47~ 2 0 83kJ·g- 1 ,湿地松各组分热值为2 0 5 4~ 2 1 5 4kJ·g- 1 ;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各组分热值为 1 9 98~ 2 1 2 7kJ·g- 1 。在不同群落结构中木麻黄各组分的热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中木麻黄各组分热值最大 ,其次是单一木麻黄群落 ,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中最小。不同的混交模式产生不同的混交效果 ,木麻黄 -厚荚相思群落的生物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5倍 ,是单一木麻黄群落的 3 2 6倍 ,能量是木麻黄 -湿地松群落的 1 63倍 ,是单一木麻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31,自引:8,他引:131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的高效开发利用,对解决能源,生态环境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生物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达到工业化应用规模,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和开发进展,涉及到生物质能固化,液化,气化和直接燃烧等研究技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研究开发前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亚热带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水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对22年生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水文要素:降雨、林冠截留、树干茎流、土壤水分含量、径流及各种水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冠的截留率为10.20-17.56%,茎流率为0.98-1.40%。土壤层较薄,含水率低,水文物理性质较差,土壤蓄渗性能较弱。林地径流量较小,且多为表层流。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大于径流的输出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其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量。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分布与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北东部帽儿山地区21年生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Rupr.]人工林生态系统四种微量元素(Cu、Zn、Fe、Mn)的分布、积累、迁移和循环作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养分流通框图和动态模拟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微量元素总贮量为173493.368kg/ha,其中约有99%积累在土壤中,而植物体中积累量不足1%;该系统微量元素的年吸收量为6.4483kg/ha,其中年存留量和年归还量分别为3.3250kg/ha和3.1233kg/ha,归还量占吸收量的48.44%;该系统经水文学途径获取的养分为0.872kg/ha·a,径流输出的养分量为0.4114kg/ha·a,系统净积累的微量元素量为0.4604kg/ha·a;平均净变化率为52.8%,其中Cu元素净积累最多,其净变化率达77.8%。 相似文献
17.
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我们于1985—1987年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生物量的测定是在凉水自然保护区的阔叶红松林内进行的。林龄220年,组成8红2椴,林分平均高23.1m,平均直径37.4cm。其中红松平均高27.2m,平均直径45.2cm,密度622株/ha,针 相似文献
18.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净生产力及周转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27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2mm)的生物量、净生产力和年周转率.结果表明,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活细根现存量分别为3.872和3.315 t@hm-2,活细根现存量变化呈双峰型,在3月和9月出现两次高峰;死细根现存量为1.509和1.269 t@hm-2,数量变化呈现单谷型,在5月或3月出现最低值;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4.124和3.528t@hm-2a-1,分别占各自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的22.9%和20.9%;细根年死亡量分别为2.119和1.894t@hm-2,相当于各自群落地上部分凋落物量的31.4%和27.8%;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07和1.06,观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杉木的细根周转速率依次降低,而林下植被层细根周转率高于乔木层.表明细根周转是群落有机质归还的重要途径,对维持和改良地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