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库尔勒香梨园地面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果园土壤覆盖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库尔勒香梨生产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几种不同果园土壤覆盖方式,用ECH2O土壤含水量监测系统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各种覆盖方法均能减缓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了土壤表层的平均含水量,与清耕法相比,覆布、覆草、生草、覆网和覆膜分别提高94.74;、61.16;、52.63;、47.37;和15.79;.在0~20 cm土层覆布、覆草和覆网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覆膜和生草则降低了含水量.在20~ 60 cm土层仅覆布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其它均降低了土壤的含水量.[结论]覆盖可显著减少果园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表层含水量.在土壤深层,覆布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清耕的较低.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保湿效果依次为,覆布>覆草>覆网>清耕>覆膜>生草.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秸秆覆盖技术,可使麦田浇水次数减少1次,平均土壤含水量却比对照地块高一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0%。实践证明,秸秆覆盖是一套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干旱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3.
《农学学报》2015,(8):48-51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因此,秸秆覆盖地表还田应因地而异,干旱区适宜,而低湿易涝区则不适宜应用秸秆覆盖地表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陇中旱作区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变化规律,以无覆盖种植(T1)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秸秆覆盖量T2:6 000 kg/hm~2;T3:9 000 kg/hm~2;T4:12 000 kg/hm~2;T5:15 000 kg/hm~2;T6:18 000 kg/hm~2),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0~200 cm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以及马铃薯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T3~T6处理显著高于无覆盖种植(CK),3年收获期秸秆覆盖处理T6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0.0%、73.8%、55.6%;6个处理20 cm土层含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6T5T4T3T2T1,各处理间40 cm土层含水率T6较T1提高了30%。T2~T6处理的产量较无覆盖处理T1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T5和T6处理效果最明显,分别提高了28%和36%。可见,秸秆覆盖栽培可通过提高土壤水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有机物的累积,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马铃薯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及覆膜下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与成熟期的异同。结果:覆膜能够使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与成熟期提前,同时,覆膜使生育期缩短,而露地较覆膜模式使植株生长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与成熟期延迟,使生育期延长。由此分析,由于覆膜能够提高地温,较高的地温可以促使植株迅速生长,提早进入生殖生长期,加快完成其生命周期。而密度与施肥方式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结论:在早春干旱,温度较低的山区可以用覆膜的栽培方式解决出苗率低,生长缓慢的实际问题,这在指导大田生产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越冬马铃薯甲虫为研究对象,研究解除其冬眠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探索马铃薯甲虫的发生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梯度,记录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马铃薯甲虫的出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度低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5℃出现最大值,温度大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为20;附近出现最低值,土壤含水量大于20;时,解除休眠后成虫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升高.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的最佳温度、土壤含水量组合为25℃、10;.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出土率大于雄成虫出土率.在一定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雄成虫4d后开始出土.[结论]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室温条件利于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在相同温度情况下,过干或过湿的土壤环境对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有胁迫刺激作用.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较雄成虫易于解除休眠.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条件适宜情况下,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免耕栽培不同覆盖模式对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草、黑地膜做为秋马铃薯免耕栽培覆盖物,采用4种覆盖模式与无覆盖常规栽培(对照)进行秋马铃薯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秋马铃薯免耕覆盖单层黑地膜后加盖3 cm厚稻草,产量达36 234.85kg·hm-2;总产值达46 105.3元·hm-2,纯收益29 515.3元·hm-2,净增效益率74.98%。  相似文献   

8.
滕州市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中原二季作马铃薯种植基地。根据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合理灌溉,对指导马铃薯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限量补灌,使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30%、40%、50%、60%、70%、80%,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滕州马铃薯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时期适宜的目标相对含水量,为滕州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播种至苗期50%、团棵期60%、开花期以后70%,马铃薯的出苗率、生物产量、块茎产量及产值最佳,此处理下全生育期2年平均灌水量比传统漫灌节水31.5%。  相似文献   

9.
苹果园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地面生草、地膜覆盖、地面覆草和清耕处理4种地表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及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的最适覆盖方式为地面覆草。普通推广的生草法模式不适合河北省干旱少雨的生长环境,并且在缺水季节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更加缺水和干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田间试验,了解不同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塑料薄膜覆盖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于辣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35%~40%,适宜范围为30%~50%。土壤含水量等于或低于25%,或者等于或高于55%,对辣椒种子的正常发芽及幼苗生长造成影响。在没有水分补充的情况下,黑色塑料薄膜对田间表层土壤含水量的保持效果优于无色塑料薄膜,有利于辣椒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11.
白榆平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68-70,73
在宁夏盐池县麻黄山对马铃薯克新1号进行6种不同覆膜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半膜单垄处理可以推迟马铃薯全生育期1~2 d;半膜单垄播种期土壤含水量高于全膜双垄,土壤水分耗散也是半膜单垄高于全膜双垄;不同覆膜处理半膜单垄产量高于全膜双垄产量。马铃薯产量最高的为播种期半膜单垄处理,为51 550.5 kg/hm2,最低的为秋季全膜双垄处理,36 385.5 kg/hm2。说明在盐池县南部黄土高原区马铃薯以半膜单垄方式种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王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37-8139
[目的]以南疆枣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果园土壤温度和红枣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最优地表覆盖模式,为红枣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翻耕覆膜、翻耕秸秆覆盖、翻耕裸地和免耕裸地条件下,对5年骏枣枣园的土壤温度、枣果生长发育、枣果生长动态、枣外观品质进行测量.[结果]0 ~2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翻耕覆膜>翻耕裸地>免耕裸地>翻耕秸秆覆盖.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处理的综合生长量(二次枝长、二次枝粗)高于其他3个处理,促进枣树生长发育.不同覆盖处理措施中,秸秆覆盖下的枣品质最好,覆膜次之.[结论]综合考虑不同覆盖措施的效应,秸秆覆盖比较适宜新疆地区红枣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L4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土壤水分 可显著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各器官鲜物重,但座果率较50%土壤水分处理番茄为低,而番茄灵处理可显著提 高80%与65%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座果率,并显著提高其产量,但对50%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没有显著影响。 本试验自然坐果条件下,80%、65%水分处理的番茄产量分别比50%处理高35.31%、27.73%,而采用番茄灵 处理后,则前者的产量分别比后者增加70.76%和38.98%。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贵南地区旱地马铃薯栽培的选地、整地、良种选择及处理、重施底肥、播种、地膜覆盖、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收获与储藏、以及废旧地膜的回收与处理。  相似文献   

15.
旱地玉米免耕覆盖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在一年一作春播玉米区,免耕覆盖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延长了上层水分向深层分布的时间,玉米秋收后至结冻期间100~200cm土壤水分比不覆盖提高1~1.6个百分点;但结冻期间,土壤水分蒸发基本停止,0~100cm土层水分差异不大;免耕覆盖明显抑制了春季返浆期的土壤蒸发,0~20cm土层比常规耕作土壤水分含量高1~1.7个百分点;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是,封垄前覆盖与不覆盖间土壤水分差异较大,封垄后差异变小;一般情况下,随深度增加,保水效果减小。免耕本身不具保水作用;在覆盖条件下,耕翻与否对保水作用不大,不论是耕翻还是免耕都必须结合秸秆覆盖;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土壤第一蒸发阶段持续时间增长,土壤蓄保水量增加;秸秆覆盖一方面具有保水效果,另一方面,降水通过秸秆时又要消耗一定量的水分;免耕覆盖改变了地表状况,有利于雨水的入渗,使得更多的水分下移到剖面深层,为植物利用水分提供了机会;持续干旱情况下,秸秆覆盖土壤水分蒸发量与裸露土壤几乎一样多。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覆膜材料对旱地农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五种覆膜处理(T1: 0.01 mm普通聚乙烯地膜, T2: 0.01 mm降解地膜, T3: 0.007 mm降解地膜, T4: 0.006 mm降解地膜, CK: 裸地),研究不同覆膜材料对土壤水热状况、养分含量、以及春玉米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的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其他处理高0.82~6.05℃,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高于其他处理0.42%~ {4.44% }。在0~20 cm土层中,T2处理的土壤碳、氮含量及腐殖酸含量较其他处理高 {4.69%~ }59.24%。T1和T2处理下春玉米的产量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并且T2处理的穗粗和穗粒数最高,秃尖率最低。研究表明,T2处理有助于改善旱地春玉米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可作为春玉米高产环保栽培的覆膜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王怀树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6957-6959
[目的]研究河西绿洲不同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对植株叶片水分状况及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设5个处理,分别为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F1)、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0 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F2)、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0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灌浆水1 000 m3/hm2(F3)、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抽穗水500 m3/hm2+灌浆水500 m3/hm2(F4)、底墒水1 500 m3/hm2+拔节水1 000 m3/hm2+抽穗水1 000 m3/hm2+灌浆水500 m3/hm2(F5),灌水总量分别为2 500、3 500、4 500、3 500、4 000 m3/hm2。[结果]抽穗期到开花期,各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20~40和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达到极显著相关;开花期至灌浆前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其中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含水量达到显著相关;灌浆前期至灌浆中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正相关,但整个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未达到显著相关。灌浆中期的降雨提高土壤上层含水量,因此0~4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0.91);而灌浆后期,二者却表现出负相关(r=-0.55~-0.97)。[结论]该研究可为春小麦节水栽培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超男  赵鹏飞  张宏彦  黄成东  李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57-12458,12497
[目的]研究早春麦田划锄对麦田土壤水分状况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10~2011年华北地区麦区遭受多年不遇冬春气象干旱条件下,依托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Zea mays L.)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基地,研究了早春麦田划锄技术对麦田土壤水分含量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划锄可显著增加返青期麦田0~5和5~1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氮肥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增加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成穗数和穗粒数,起到明显增产作用,平均增产12.6%,增收1 014元/hm2。[结论]划锄是一项被生产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农田保墒节水技术措施,是一项有效的抗旱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旨在探明陕北黄土旱作区不同覆盖方式增产增效的光合生理基础。通过2a(2012-2013)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垄膜覆盖(LM)、双沟覆膜(GM)、全膜覆盖(QM)、秸秆覆盖(JG)和露地(CK)5种覆盖栽培方式,测定分析马铃薯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摩尔分数(Ci)、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盛花期,P_n、T_r、G_s均值均表现为JGQMLMGMCK,Ci为JGLMQMGMCK,WUE为LMGMCKQMJG。其中,JG、QM、LM、GM的Pn分别较CK增加4.79%、1.84%、0.69%、0.29%,WUE分别较CK平均增加-8.15%、-1.30%、7.96%、2.59%;JG、QM、LM及GM分别比CK平均增产19.75%、8.95%、7.00%及-0.25%。综上表明,秸秆覆盖栽培方式可作为陕北旱作区推荐的马铃薯抗旱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秋季马铃薯地面覆盖对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探讨了不同遮荫方式对秋季马铃薯播种及苗期土壤温度和浇水后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垄面覆盖玉米秸、麦秸或与玉米套种都能有效地降低土壤温度.其中垄面覆盖玉米秸的降温效果最好.在8月中旬之前下午5 cm地温平均下降5.8℃,最高下降8.1℃;10 cm地温平均下降4.5℃,最高下降9.6℃.9月中旬以后,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