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佳粳21(原名YK2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性较好,米质优。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北作单季晚稻种植,浙中南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总结了中佳粳2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甬优6号在平阳县作连作晚稻种植,比作单季晚稻种植表现好,主要表现为产量稳定,米质优,抗稻曲病与抗稻飞虱能力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阐述了该组合作连作晚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甬优6号系我国第1个通过农业部确认的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农科办[2006]36号公告)。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籼粳亚种间三系杂交稻。经省级验收,每667m^2单季最高产量843.03kg,连作晚稻最高产量702.6kg。为2008年浙江省、福建省水稻主导品种(浙审稻2005020、闽审稻2007020)。适宜在浙江省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和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福建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晚粳稻浙粳22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浙粳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大穗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推广种植。总结了浙粳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单季晚稻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全面提高单季晚稻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种粮效益,嵊州市从2005年起结合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广省工、省力、省成本和增产增效的单季晚稻优质高产直播栽培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市的单季晚稻平均亩产增50 kg,亩增效100元,品质明显优化.  相似文献   

6.
<正>稻米是萧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义蓬街道常年种植面积近1.9万亩,种植模式有早稻、连作晚稻及单季晚稻(作二熟制)。近年来,单季晚稻种植面积占85%以上,种植方式以撒直播为主,既省工又高产。现将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播前准备1.1品种选择。以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部分双季连作稻区的晚稻,产量低而不稳定,亩产200斤左右,仅为早稻的5-7成。其原因除了秋季干旱、施肥不足、螟虫为害外,在栽培技术上主要是由于嫩秧迟插引起生长期的不足。连作稻区的连作晚稻品种数目很少,同时多数是生长期短、产量较低的品种,随着连作稻的扩种,不少地区引种或采用了生长期长的一季晚稻或间作晚稻品种当连作晚稻栽培。根  相似文献   

8.
大棚春提早茄果类(瓜类)+单季晚稻轮作模式,可有效减轻连作障碍,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全年每亩净收入在10 000元以上,对稳定蔬菜基地面积、保障市场供应和稳粮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以大棚瓠瓜-单季晚稻为例,介绍其模式特点和主要栽培技术,供农技部门的同行和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产量虽然与对照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对照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0.
除品种本身外,栽培技术正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稻米品质。通过二年不同播种期试验与稻米品质化验,结果表明: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以兼顾产量与品质为出发点,在浙江温州地区范围内,平原单季晚稻以6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浙粳1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推广种植。本文介绍了浙粳112的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绍粳1 8"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中抗、优质常规单季晚稻类型,2 0 1 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单季晚稻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并初步总结了其机插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20个早籼品种(系)分期播期研究了产量与品质的相关。结果如下:早籼正季栽培时产量与糙米厚度和容重显著相关,与精米垩白指数和直链淀粉含量呈一定程度的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大多数早籼品种(系)作连作晚稻栽培时产量下降,品质提高,而早籼品种8004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品质提高,产量并不下降,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单季晚稻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季直播晚稻自2003年开始在我地区种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且因其工本轻、产量高、效益明显等优点已为我地区和周边乡镇广大农户所欢迎.为了进一步规范单季直播晚稻栽培技术,特制定本标准,作为单季直播晚稻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广中熟晚粳稻杂交水稻嘉优2号。[方法]经各地试验示范,观测其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并总结其栽培技术。[结果]该品种表现出熟期早,适应性广,易栽培种植,抽穗期耐高温性能强,穗大粒多,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食味好等优点,于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作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浙糯4号(原名R2004)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晚粳糯稻品种,2005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好、米质优.且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可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其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移栽,培育壮秧,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等。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应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作者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产量极显著地高于“甬优9号”,适应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地高于“甬优9号”,适应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虽然与“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德镇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常年种植面积约1000hm^2,但农民种植单季稻还沿用连作晚稻的大秧龄、密植等技术,导致单季稻产量水平没因季节延长而提高,单产一直徘徊在7500kg/hm^2左右。为探讨单季稻生产技术,提高其产量,增加种粮效益。2006年,在建德市农业局粮油站指导下,在本镇的珏塘村开展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以探索单季稻超高产生产技术和栽培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推广种植晚稻优质新品种,2018年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开展了单季晚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水稻品种中,"秀水14"产量最高,稻米煮熟后较软糯,适合在柯桥区作常规单季晚稻的优质高产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在杂交水稻品种中,"甬优1540"产量最高,且易种好管,米质优,适合在柯桥区作优质高产当家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Ⅱ优3027是浙江大学核农所等单位选育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穗大粒多,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江西、安徽等地作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