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对马蹄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达乌里胡枝子酶促防御系统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选用来自山西的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研究植物叶片含水量、膜脂过氧化物和保护酶活性变化来探索不同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在水分胁迫下和复水后酶促防御系统与抗旱性关系。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达乌里胡枝子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植株相对生长率逐渐下降,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复水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SOD、POD、CAT 3种酶活性比复水前低,而且比对照低,降低幅度最大的是SOD酶,其次是CAT和POD酶。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阳泉、交口生态型MDA积累少,细胞膜受到伤害较轻,3种酶彼此协调保持酶系统的防御能力较强。抗旱性弱的沁水、沁源生态型MDA积累较多,细胞膜受到伤害较重,POD、CAT两种酶相互协调作用,而SOD同POD、CAT协调性较差。6个生态型达乌里胡枝子的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是:阳泉>静乐>太谷>交口>沁水>沁源。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PEG-6000对3个品种燕麦幼苗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了胁迫后1~5 d内其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研究干旱胁迫对燕麦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PEG 6000胁迫下,SOD、POD和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胁迫水平SOD、POD和CAT活性增加值大于高胁迫水平,受胁迫植株的保护酶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干旱伤害。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马蹄金草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胁迫下,马蹄金叶片中还原糖含量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在-5℃时最大,在其他温度下均低于对照,随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在温度胁迫下均下降,但在0℃时SOD和POD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水杨酸(SA)对海滨雀稗耐寒性的影响,以海滨雀稗"白金"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外源水杨酸(1 mmol·L~(-1))预处理对适温(30℃/25℃,昼/夜),冷害(8℃/4℃)和冻害(2℃/-2℃)3种温度处理下海滨雀稗生长速率和草坪质量、叶片电导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害和冻害下,草坪质量下降,叶片EL增大,MDA含量升高,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升高;而外源SA预处理显著缓解低温对海滨雀稗草坪质量的伤害,降低叶片EL和MDA含量,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低温下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而外源SA预处理将进一步显著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因此,外源SA预处理显著提高冷害和冻害胁迫下海滨雀稗叶片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指数,从而维持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抗氧化能力,缓解低温对植株的伤害而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翔  杨勇  刘学勇  向佐湘 《草业学报》2020,29(1):117-124
为探讨水杨酸(SA)对海滨雀稗耐寒性的影响,以海滨雀稗“白金”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外源水杨酸(1 mmol·L-1)预处理对适温(30 ℃/25 ℃,昼/夜),冷害(8 ℃/4 ℃)和冻害(2 ℃/-2 ℃)3种温度处理下海滨雀稗生长速率和草坪质量、叶片电导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害和冻害下,草坪质量下降,叶片EL增大,MDA含量升高,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升高;而外源SA预处理显著缓解低温对海滨雀稗草坪质量的伤害,降低叶片EL和MDA含量,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低温下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而外源SA预处理将进一步显著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因此,外源SA预处理显著提高冷害和冻害胁迫下海滨雀稗叶片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指数,从而维持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抗氧化能力,缓解低温对植株的伤害而提高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苜蓿品种幼苗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在4 ℃低温条件下,以苜蓿Medicago sativa的2个国外品种Aspire、DK141为材料,研究了苜蓿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品种苜蓿幼苗叶片内SOD、POD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酶活性下降后仍能维持高于对照的活性水平;游离脯氨酸绝对含量逐渐增加.从而证明苜蓿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SOD、POD活性和提高脯氨酸绝对含量等保护机制来适应低温胁迫,减轻低温伤害,并且表明Aspire、DK141品种苜蓿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详细了解干旱情况下桑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桑苗进行不同时长的干旱胁迫,测定胁迫后0~8 d内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包括游离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和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EG-6000胁迫下,Pro、POD和CAT活性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和MDA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内源赤霉素(GA)和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而脱落酸(ABA)含量上升。说明受胁迫植株的保护系统能够进行自身的调节以抵抗干旱伤害。  相似文献   

10.
氯化钠胁迫对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研究了氯化钠(NaC l)胁迫下桑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分别测定其酶活力。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稍有降低,在高浓度NaC l胁迫时桑树叶片SOD活性降低,CAT活性随NaC l浓度增加活性升高;随着NaC l胁迫时间的延长,S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在胁迫初期降低,随NaC l胁迫时间延长活性升高,胁迫超过一定时间后活性降低。同工酶酶谱分析显示,在NaC l胁迫下桑树SOD、CAT同工酶酶谱不仅有活性的变化,也有谱带的消失和新的谱带形成。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野牛草幼苗渗透调节物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暖季型草坪草"中坪一号"野牛草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其幼苗渗透调节物与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调节物与野牛草幼苗低温调节机制密切相关。在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趋于平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受低温影响较大,随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大,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较敏感,低温处理初期,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脯氨酸含量又缓慢降低,但整个过程中脯氨酸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低温胁迫对野牛草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较显著,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急剧降低,说明根系对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或可作为植物抗寒性鉴定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任艺慈  刘洁  李茂  陈晨  孙小玲 《草地学报》2017,(6):1345-1351
逆境胁迫会诱导植物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通过研究同一逆境胁迫下植物活性氧的产生速率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可衡量植物的抗逆性。以Spark和Texok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为材料,研究了34天持续的中光(40%遮阴)和低光(80%遮阴)胁迫处理下,两种野牛草叶片活性氧的产生、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光胁迫时植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更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峰值也更高;Spark野牛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相对活性和抗坏血酸(AsA)的相对含量到达峰值的时间比Texoka野牛草推迟5~10天,但峰值更高,而MDA峰值的相对含量则远远低于Texoka野牛草;与抗氧化酶相比,Spark野牛草叶片中AsA的相对含量出现了两次高峰,峰值远远高于Texoka野牛草,认为Spark野牛草比Texoka野牛草更耐阴的原因与遮阴胁迫下其叶片中AsA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野牛草杂交子代坪用性状观测及其杂种优势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4个母本、4个父本共8个亲本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测定了杂交亲本及其子代叶片颜色、枯黄程度及二者的杂种优势.研究发现不同杂交组合的枯黄程度杂种优势不大,但各组合间的叶片颜色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同一亲本在不同组合中的杂种优势值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野牛草雌雄株对氮素形态的偏好及生理响应差异,以野牛草克隆分株为材料,采用温室砂培盆栽方法,分析了硝态氮(N1)、铵态氮(N2)、铵硝混合态氮(N3)和对照(CK)处理对野牛草雌、雄株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株在N2处理时其生长性状、各部位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小于N1和CK,且还小于N3处理,表明铵态氮处理可能抑制野牛草雌株生长。N1处理下的雄株间隔子长度、间隔子直径与CK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N2和N3,同时其匍匐茎节数、匍匐茎长度、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野牛草雌、雄株的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均在N1处理时显著高于对照,但雌株在3种N形态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雄株在N1时与N2或N3处理差异显著。野牛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cv.Qinghai,PQ)糖酵解代谢与其耐寒性的关系,以对温度敏感的草地早熟禾‘巴润’(Poa pratensis ‘Baron’,PB)为对照,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模拟低温(0℃)胁迫,并测定2种材料的细胞膜伤害情况及与糖酵解途径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PQ的细胞膜损伤程度显著低于PB,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同时,低温胁迫可引起PQ中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丙酮酸含量的上升,且显著高于PB;低温胁迫下,PQ的己糖激酶(Hexokinase,HxK)、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kinase,PK)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HxK和PFK对低温反应更敏感;PQ中上述3种关键酶对应编码的PpHxKPpPFKPpP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低温胁迫下也明显被诱导上调,且上调幅度均高于PB。以上结果表明,PQ在低温胁迫下可以有效调控糖酵解代谢,进而促进糖类及丙酮酸的积累与分解,以缓解低温胁迫对其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肇东苜蓿对高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生伤害,使其生长缓慢,易生病害,以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zhaodong)为材料,研究在0℃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高温时间的延长,肇东苜蓿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Fv/Fo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温下生理指标的改变,可为高温地区肇东苜蓿栽培管理和抗热苜蓿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29份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Nutt.) Engelm.)种质资源的7个形态特征指标和7个坪用特性指标进行多样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形态特征和坪用特征普遍存在变异,形态指标变异幅度为8.70%~23.44%,坪用特性指标变异幅度为1.88%~25.27%。形态特征与坪用特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长、株高、匍匐茎节间长、茎节数、密度、颜色、绿期等因子载荷较大,综合评价BD003,BD007,BD0013,BD019,BD022,BD026,BD027,BD029这8份材料整体表现优良。根据不同利用目标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可依据扩展性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扩展性最强;依据观赏用指标聚类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属植株低矮型,第Ⅱ类群属植株高大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野牛草的品种应用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李波  杨曌  李祥莉 《草地学报》2020,28(4):968-975
为明确60Co-γ射线对干旱条件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叶片的影响,从而为无芒雀麦利用辐射进行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60Co-γ射线辐射无芒雀麦的叶片细胞,比较辐射对无芒雀麦叶片细胞、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受辐射和PEG胁迫的无芒雀麦叶片细胞形态规则,叶绿体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多且有序,线粒体膜完整,内嵴清晰,基质浓厚。10% PEG胁迫50 Gy辐射处理组叶片细胞扭曲最严重,形态不规则,细胞壁厚度不均,质膜内陷,有轻微质壁分离。10%和20% PEG胁迫下辐射剂量为50 Gy时,叶绿体和线粒体形态和超微结构受影响程度较轻,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和辐照剂量的增加,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伤程度增强;20% PEG胁迫下辐射剂量为200 Gy时,叶绿体膜有不同程度破损,基粒片层排列的紊乱性增加,部分基粒片层不清晰,基质类囊体片层结构清晰,可见少量淀粉粒;线粒体膜破损比较严重,内嵴减少,排列不规则,基质较浅。可见,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可对无芒雀麦叶片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进行无芒雀麦耐旱性育种时,可选择50 Gy低辐射剂量结合20% PEG模拟干旱胁迫进行抗旱性突变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以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钼酸钠对低温胁迫下狼尾草幼苗中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钼酸钠可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的狼尾草叶片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抗坏血酸、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缓解狼尾草受到的低温冷害;钼酸钠缓解低温胁迫的最低效应质量浓度为0.5 mg·L-1,且在0.5~5.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狼尾草渗透调节物质和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低温胁迫对结缕草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纬度来源结缕草(Zoysia Willd)对低温的响应,本研究以两份结缕草种质LT-40(高纬度)和LT-22(低纬度)为材料,分析了适温(30℃/25℃)、亚适温(18℃/12℃)、冷害(8℃/2℃)和冻害(2℃/-4℃)4种温度对叶片电导率(Electrolyte leakage,EL)、叶绿素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片脂肪酸含量及不饱和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EL增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且在LT-22中变化更大;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升高,且在LT-40中表现更为显著;低温下叶片中棕榈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硬脂酸含量只在LT-40叶片中显著下降,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在LT-40叶片中显著低于对照,而亚麻酸含量在LT-40叶片中却显著高于对照,不饱和指数在LT-40叶片中显著高于对照。高纬度来源的结缕草在低温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较好的质膜稳定性,因而其耐寒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