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t水稻"克螟稻"杂交后代中转基因的遗传表达及育种利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GUS反应检测了Bt转基因粳稻(克螟稻)与籼稻、粳稻杂交的不同世代群体的叶片染色情况,结果发现粳粳交F2出现抗性株与非抗性株的3∶1的分离,籼粳交的BC1出现1∶1分离,籼粳交的BC1F2出现3∶1分离,表明转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利用Western 点杂交技术结果发现F1、F2 和BC1代的Bt蛋白表达量均超过转基因株供体,呈现出表达能力上的杂种优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发现,无论是籼粳交,还是粳粳交后代,两者在株高、穗长、单株分蘖数、播始历期和千粒重上无显著差异.这无疑为Bt水稻的育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DNA-DNA杂交方法,分离细枝木麻黄的Frankia菌株Co01的nif克隆pCc1GX,赤杨内生菌株At4的nif克隆pAt1GX及沙棘的FrankiaHr18的nif克隆pHr18GX、pHr11-③GX。用基因功能互补法,从Frankia菌株At4的基因文库中分离到二个可能可互补豌豆根瘤菌nod基因功能的克隆pAt2GX、pAt3GX,并制作了pAt2GX、pAt3GX的亚克隆,予进一步实验,获得充分的证据证明pAt2GX、pAt3GX是否带有Frankia菌株At4的nod基因.  相似文献   

3.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转化及转Bt基因植株的抗虫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基因枪直接轰击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选择平均每皿可得到0.7 ̄2.0块抗性愈伤组织,且大部分可再生植株。对这些从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的植株进行点杂交和Southern吸印杂交的结果也证明Bt基因已插入玉米染色组。对一个转Bt基因植株的测交后代进行了玉米暝抗性的田间鉴定,抗虫和感虫植株的比例接近1:1,符合孟德尔单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4.
我国转基因Bt棉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就中国转基因Bt棉花对主要害虫棉铃虫的毒杀效果。网室与田间小区抗虫性,大田控害效果及其对其害虫,天敌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转基因Bt棉对棉铃虫初孵及1龄幼虫高效,72h的最高毒杀效果可达90.5%;对棉铃虫的控制力大小顺序为初孵幼虫〉1龄〉2龄〉3龄,嫩叶〉顶尖〉幼蕾〉幼铃,5叶期嫩叶〉盛蕾期嫩叶,2代〉3代〉4代;网室鉴定B2,B3,R2,B4,B6,3,8,10,16,26  相似文献   

5.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叶绿体DNA的籼粳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对151份普通野生稻和93份妥的叶绿体DNA的0RF100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中国普野还是南亚、东南亚普野,其cpDNA已发生籼粳分化。中国普野的cpDNA籼粳之比接近1:1,印度、孟加拉、缅甸普野粳型多于籼型,马来西亚、柬埔寨则籼型多于粳型。而泰国、斯里兰卡普野的cpDNA中以籼型为主。根据普野的cpDNA有籼粳分化的事帝,认为籼粳稻的起源是二元的。  相似文献   

6.
以偏籼材料Iri371的幼穗为外植体,经10Gy^60Co-γ射线照射处理后,进行碎段离体培养,获102株M1R1再生株。M1R1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生理性损伤,M2R2代有27.5%株系出现8种可见性状的稳定变异与分离变异。  相似文献   

7.
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与亲本灿粳分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及54个常规品种(系),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以灿粳特异RFLP标记及形态指数法检测供试品种(系)的灿粳分化程度,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与双亲灿粳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数品种的灿粳遗传分化和形态分化相一致,只有个别品种不一致;(2)组合间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基因加性效应更重要;(3)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其特殊配合力效应对F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利用优质粳稻改良灿稻品质的可行性,以食味品质极佳的粳稻品种越光为母本、食味品质差的籼稻品种桂朝2号为父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籼粳杂种后代的支链淀粉结构变异特征及其与稻米胶稠度、起始成糊温度和RVA谱特征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所有性状呈现连续分布,且双向超亲分离明显,双亲平均值除最高粘度和崩解值低于低亲值外,其余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RIL群体中支链淀粉短链(6≤DP≤11)分配比率表现为籼型偏籼型偏粳型粳型,中链(12≤DP≤24)分配比率表现为籼型偏籼型偏粳型粳型,存在极少量短链分配率较高而中链分配率较低的灿型株系,说明利用优质粳稻与籼稻杂交,其后代的籼粳特性对稻米支链淀粉结构有较显著影响,但通过加强后代选择,也可以选到支链淀粉结构象粳型的优良株系。在RIL群体中,支链淀粉短链分配率与起始成糊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链分配率与起始成糊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长链分配率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支链淀粉链长与胶稠度和RVA谱其他特征值的相关性表现因种植地点不同而有差异。研究结果为灿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InDel标记鉴定水稻育种材料的籼粳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高效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对于开展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利用19对基于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全基因组DNA序列比对获得的差异片段而设计的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48份育种上常用的籼稻、粳稻和中间型材料(品种)进行了InDel 标记的籼粳属性分析,利用DNA样品在这19对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这些材料的籼粳属性,通过比对程氏指数法的籼粳鉴定结果检验了InDel分子标记法在水稻籼粳属性鉴定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InDel分子标记法与传统的程氏指数法的总体吻合率为89.58%,在典型籼稻或典型粳稻材料上两者的吻合率为100%;在具有复杂遗传背景的中间型材料上,InDel分子标记法比程氏指数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InDel分子标记法是真正鉴定籼粳的特异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准确度,可以用于籼粳属性鉴定及遗传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中抑制衰老的嵌合基因的基因枪转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基因枪法把抑制衰老的嵌合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HP121和偏籼型品系8706,经PCR,点杂交以及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中。通过叶片细胞分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以及形观察,表明抑制衰老的嵌合基因 部分转基因水稻中表达,叶片衰老得到延迟。转基因植标后代符合3:1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1.
水稻耐低钾基因型筛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刘国栋  刘更另 《土壤学报》1996,33(2):113-120
本试验用1/4强度的KimuraB营养液将灿稻、稻和籼型杂交稻各11份,分别培养到三叶期后,以含有0.265μmol/LH2O2,0.2mmol/LCaSO4加0.1或0.2或0.3或0.4mmol/LK^+的营养液为测定介质,在25±2℃,连续自然光下,运用离子耗竭技术分别测定了各种不同钾浓度下灿稻、粳稻和杂交稻不同基因型的吸钾速率。并于三叶期和五叶期分别测定这三类基因型的生物量和钾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从氮素层面阐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形成特征。 【方法】 2013~2014 年,选用 7 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组合为试验材料,以 2 个常规粳稻品种和 2 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对照,比较研究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不同生育阶段氮素积累量与吸收速率,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的含氮率和氮积累量所占比例,抽穗至成熟期各器官间的氮素转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等特征。 【结果】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抽穗期植株含氮率和氮积累量分别为 1.47%、202.67 kg/hm2,成熟期植株含氮率与氮积累量分别为 1.31%、257.23 kg/hm2,极显著大于对照类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最大阶段性积累量为 107.63 kg/hm2,所占比例为 41.84%,最大吸收速率为 2.73 kg/(hm2·d),且均出现在拔节至抽穗阶段,杂交籼稻出现在移栽至拔节阶段。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抽穗期茎鞘和叶的含氮率分别为 1.19% 和 2.34%,成熟期分别为 0.75% 和 1.58%,高于对照类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抽穗期茎鞘和叶氮积累量所占比例分别为 43.92% 和 43.87%,成熟期分别为 16.44% 和 17.44%,极显著大于杂交籼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转运量大,表观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不高,抽穗后的氮素净积累量贡献率为 32.06%,显著大于对照类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百公斤籽粒吸氮量为 2.29 kg,极显著大于杂交籼稻;氮肥偏生产力为 37.54 kg/kg,极显著大于常规粳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偏低。 【结论】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总吸氮量大,在拔节期足量氮素积累的基础上,提高了拔节至抽穗期与抽穗至成熟期两个阶段的氮积累比例;抽穗至成熟期茎鞘和叶的氮素转运量大,但表观转运率与表观转运贡献率低,抽穗后氮素积累优势明显,氮素净积累量贡献率高,满足了灌浆期籽粒对氮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将苜蓿中华根瘤菌042B总DNA提取,用Sau3AI部分酶切后回收20-30kb长的片段,以pLAFR3为载体,构建基因文库。用苜蓿中华根瘤菌nodABC作探针,经Southern杂交获得了三个阳性克隆A,B和C,将这3个阳性克隆所携带的质粒分别命名为pXCA,pXCB,pXCC。在辅助质粒pRK2013的帮助下,将这3个质粒分别转入nodC^-突变株AK1657后接种苜蓿,携带pXCB质粒的接合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受灾补播的直播晚粳稻品种,选用3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和2个常规粳稻(秀水519、秀水417),开展大田分期直播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具体为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秀水519>秀水417,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播期每推迟5 d,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下降0.71 t·hm-2,常规粳稻下降0.30 t·hm-2,主要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有关;水稻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且播种-齐穗期、齐穗-成熟期等生育阶段缩短,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大于常规粳稻;水稻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稻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粳稻。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救灾品种若在7月15日前补播,籼粳杂交稻首选甬优1540,其次为甬优7850,而常规粳稻宜选用秀水519,且播期可推迟至7月20日。本研究结果可为浙东南地区受灾后,采用直播技术选择适宜救灾补播品种提供实践指导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分离毒株基因型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美洲型参考毒株ATCC VR-2332株ORF7及部分3‘端非编码区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美洲型毒株特异性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成功地从6株PRRSV国内分离株BJ1-6株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同的基因片段,大小约571bp,与美洲型参考毒株ATCC VR-2332株扩增产物大小相似,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pvuⅡ酶切作RFLP分析证实RT-  相似文献   

16.
Bt毒蛋白基因叶绿体转化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杀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设计和构建了全长3.5kb Bt毒蛋白基因和2.1kb、1.8kb两种3'端缺失Bt毒蛋白基因并分别包含烟草叶绿体同源片段RTP和TO的叶绿体转化载体pTRS1、pTRS2和pTRS3,对它们菌体总蛋白进行生物杀虫试验表明所有载体的Bt毒蛋基因都得到了表达,并且对二龄棉铃虫有100%的毒杀作用,对三龄棉铃虫的致死率也很高,尤其是含全长Bt毒蛋白基因的pTRS1可高达95%以上。因而它们都可以  相似文献   

17.
将柽柳(Tamarix. sp)金属硫蛋白基因(MT1)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利用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将MT1导入烟草基因组。对转基因T1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分析表明,多数转基因植株后代表现为3:1的分离比例,只有少数转基因植株的抗性分离表现为15:1或不符合孟德尔遗传的分离比例。说明整合到烟草基因组的外源基因多为单拷贝基因,也有少数为多拷贝基因。对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Southern检测和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MT1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并且得到了正确表达。转基因植株对重金属镉的抗性比对照显著提高,表现为转基因植株的株高和鲜重均明显优于非转基因株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生长因子(EGF,PDGF)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中,将卵母细胞平均随机的放入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为0,2.5,25,50μg/L的成熟培养液和对照组中。实验2:在早期胚胎体外培养(IVC)过程中,将受精卵平均随机分配入5个不同培养液的处理组:(1)TCM-199+10%阉公牛血清(SS);(2)TCM-199+EGF+PDGF;(3)TCM-199+EGF;(4)TCM-199+PDGF;(5)TCM-199+无生长因子、其中EGF:50μg/L,PDGF:0.1μg/L。2,3,4,5组有0.1%PVA和0.3%BSA,并与颗粒细胞单层协同培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IVC)的方法与Lu等(1987)报道的相同。结果表明:浓度为50μg/L的处理组分裂率与对照组无差异(89.0%,92.4%,P>0.05),而浓度为0,2.5,25μg/L的处理组分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6%,82.3%,84.3%,P<0.05),在囊胚率和第7d一级胚胎率上各组均无差异。EGF在体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抗虫棉R19品系的棉铃虫抗性表现及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转Bt基因抗虫棉R19品系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饲喂5个抗虫棉株系盛花期叶片5天后,初孵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为56.7%对照泗棉3号和太193两个常规推广品种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21.1%和18.4%转Bt基因抗虫棉R19叶片能显著延缓棉铃虫的发育进程,饲喂R19叶片5天后,存活幼虫以2龄早为主;饲喂泗棉3天叶片5天后,存活幼虫以3龄虫为主。R19盛花期对棉铃虫的抗性可能受一对显性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0.
反转录—套式PCR检测IBV分离株及其RFLP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外发表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两对引物,应用反转录-套式PCR成功扩增IBV分离株H1和H2S1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XcmI,BstYI三级酶切,做RFLP分析,将两毒株归为Massachusetts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