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以温敏亚麻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F1、F2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在株高和工艺长度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为负向超父本优势,而各产量性状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出很强的正向超父本优势;但与F1代相比,F2代平均优势明显下降.产量性状构成因素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不同组合间F1、F2代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较大,其中1S×黑亚15号组合产量性状的超父本优势最强,F1、F2代均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11个面团流变学特性差异较大的冬小麦品种按NCⅡ配置30个(6×5)杂交组合,对其品质性状(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降落数值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F1代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等性状在大多数组合中具有明显杂种优势。(2)F2代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F1代,正向优势组合也明显多于F1代。(3)F2代不同组合类型中,高×高、高×中、中×中这三种组合类型在面团流变学特性上均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且不同组合类型间特殊配合力值差异较大。在强筋小麦品种的选育中选用高×高和高×中组合类型较好,弱筋品种小麦选育中选用低×低和高×低组合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2个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与6个Reid类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12个组合,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4个植株性状的F1表现、杂种优势、F2群体表现和分离特征及其与亲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组合F1表现、中亲优势(MH)、超高亲优势(HH)、F2群体的平均值(F2M)、变幅、变异系数、优势衰退(HDR)等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植株性状杂交早代的遗传背景效应突出;F2群体各性状多呈连续正态分布,存在超双亲分离,为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顶高/株高杂种优势较小,可根据两类亲本或其均值初步预测其组合表现,并实施早代选择,而株高、穗位高和顶高的杂种优势较大,不宜进行预测;亲本、F1、F2M、MH、HH、HDR间的相关趋势因性状不同而异;R1×N04、R3×N04组合为改良爆裂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的最佳群体,R2×N10、R3×N04、R5×N10和R6×N04组合适宜构建遗传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综合性状好的 6个品种 (系 )为材料进行双列杂交 ,对 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小麦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百粒重 ,辅之以较高的成穗率 ,临汾麦区最佳强优势组配模式是重穗型 (均衡型 )×多穗型 ;②大部分组合正反交杂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但有个别组合正反交的优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③同一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 ,其杂种优势也有差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评选出优势较强的 5个组合 :即晋麦 65号×晋麦 61号 ,临远 315 8×晋麦 61号 ,邯 4 5 89×晋麦 60号 ,晋麦 60号×晋麦 65号 ,邯 4 5 89×晋麦 5 4号  相似文献   

5.
研究番茄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遗传趋势,以期了解其多样性状况、亲缘关系,为中国番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50尖黄,47(A-6t),93-29,A33-1,46(A-10t),93-11,A-17,49(7-1t),48(7t)9种不同的番茄品种及杂种F1代群体植株为实验材料,对杂交亲本及杂种F1代的株高,叶型指数,开展度等性状进行遗传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株高上杂交组合93.29xA33.1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他的五个杂交组合株高都表现出趋中变异的特性;(2)在开展度这一性状上杂交组合:93-29×A33-1,93-11×48(7t),93-11×49(7-1t),50尖黄×A-17都表现出了杂交优势,说明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增加开展度是可行的;(3)在叶型指数这一性状上组合93-11×48(7t)和组合50尖黄×A-17明显的表现出了杂种优势,其他四个组合表现出了趋中变异的特性;(4)组合93-29×A33-1与93-11×49(7-1t)的杂种F1代植株较抗番茄青枯病.通过杂交育种可以改变番茄的部分形态性状,从而提高番茄的产量、品质及其抗性.  相似文献   

6.
以黑麦、硬粒小麦、小黑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F1及其与亲本间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芒的形状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间各个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以中国春×黑麦的F1株高最高(152.0cm),分蘖数最多(49个);以小黑麦×豫麦18号的F1植株穗长最长(13.3cm)、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34.4和76.4);以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千粒重最高(43.3g)。3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各个性状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说明小麦不同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2个熟期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杂交F1的2个熟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花期的狭义遗传率比较高.花期的显性效应为极显著,铃期的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同等重要.花期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和显性×环境的互作均存在.海岛棉零式果枝品种比长果枝品种熟期性状的加性效应都小.用AD模型对F1 和F2熟期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系)间杂交,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均存在;F1和F2群体平均优势一般表现为花期提前,铃期推迟,但也存在着F1和F2熟期性状均具有较强负向优势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油用亚麻杂交种产量及性状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亚麻温敏型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12个来源不同的亚麻品种为父本组配了12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产量及其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性和亲子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麻杂交种产量的超标优势变幅为-0.76%~21.48%,平均超标优势为7.50%.单株产量具有较强的超标优势、超亲优势和超中优势,有效分茎数和每果粒数具有较强的超中优势,其它各性状的超标优势不显著.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产量性状受亲本影响较大.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果数是影响产量性状的主要因子,是亚麻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15个杂交棉组合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高产优质陆地棉为母本,3个抗虫品种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配置了15个杂交种。对杂交种F1代主要经济性状(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籽指、衣指、大样衣分、衣分、单铃重、纤维长度、整齐度、伸长度、马克隆值)进行了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5个杂种F1代普遍表现出竞争优势,其优势大小与性状有关,因组合而异,其中SK2×K1、1999×K1杂交种F1代综合性状较好。(2)纤维品质分析表明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一般具有负优势,纤维长度、伸长度和整齐度都低于抗虫亲本和对照。(3)具有相同亲本的各个组合中,由于另一个亲本的不同,其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竞争优势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不同组合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生态区内,选用24个不同基因型的冬小麦品系作亲本配制出12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主要改良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在不同组合中优势程度差异显著;不同组合中,杂种F1代的穗粒重、千粒重及抽穗度有较高的中亲优势乃至超亲优势。同时指出了改良指数可以作为选择强优势组合的参考指标以及F1代杂种优势与亲本差异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几种激素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激素对棉花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棉花生育关键时期,一次性喷施适当剂量的化学药剂,可以塑造预期株型,改变封行时期和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如何快速有效的鉴定黄萎病菌已成为植物病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病原菌鉴定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新鉴定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从事黄萎病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可供借鉴的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3.
对大田生长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dadense L.)7个品种的纤维分化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各供试品种首先在珠柄顶部突起纤维细胞,后在合点区和腰区,最后在珠孔区。纤维突起的时间和开花当天的 F/E 值(胚珠上纤维细胞数与胚珠表皮细胞总数的比值)因种和品种而异,纤维开始突起的时间与铃期有关。温度影响纤维的分化并最终影响单粒种子上的纤维量,纤维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4.
对大田生长的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adense L.)8个品种的纤维伸长、次生壁加厚及成熟纤维的品质的研究表明:纤维的伸长符合方程 Y=a_0+a_1x+…+a_5x~5。北农-1在开花后14d 纤维伸长最快,到24d 停止伸长;海7124在开花后12d 伸长最快,到25d 停止伸长;8763依在开花后18d 伸长最快,到36d 停止伸长。纤维的伸长与次生壁加厚相重叠,8763依和海7124的重叠程度比北农-1大。品种间纤维品质差异的原因在于纤维发育上的不同。与品质关系最大的纤维发育特征是纤维快速伸长期的长短,纤维伸长与次生壁加厚的重叠程度。  相似文献   

15.
苏棉 17号系中早熟型新杂种棉 ,产籽棉 3 373.9~ 3 72 9.9kg/hm2 ,皮棉 14 92 .9~ 15 2 7.0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1.10 %和 10 .6 9%~ 7.2 3%。高抗枯萎病。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施用生物炭对灰漠土养分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生物炭作为一类富含碳、高度芳香化和稳定性高的有机物质,是改良农业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施用生物炭对灰漠土养分及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 450℃ 炭化 1 h 的棉秆炭为试材,研究添加耕层土重的 0、1.5% (1.5Bc) 、3.0% (3.0Bc) 、6.0% (6.0Bc)棉秆炭对灰漠土土壤养分及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 添加棉秆炭对全量养分影响不明显,但提高了灰漠土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相比对照CK处理增加在31.27%~44.10%和36.4%~98.5% (P<0.05),比NPK处理,速效钾含量增加了29.4%~88.3%;CEC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棉秆炭的添加,降低了土壤的pH值,1.5Bc添加量降低更明显,降低了0.13个单位;另外添加棉秆炭显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比对照CK增加7.9%~21.3%,而NPKM比CK增产12.4%;也提高了对棉花茎粗、株高及生物量等的影响,但不显著(P>0.05)。【结论】 棉秆炭的添加提高了阳离子交换性能,增加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新疆灰漠土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对非靶标害虫棉蚜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室内比较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导入Bt致毒基因)、双价转基因棉(导入Bt致毒基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常规棉上连续饲养时各代种群的增长,同时比较了3个棉花品种上第14代棉蚜体型。结果表明,在连续17代饲养中,仅在第11代,取食双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净增殖率显著低于常规棉(P<0 05),而取食单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则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无差异,其余各代次品种间无差别;内禀增长率差异不同于净增殖率,在第8代,取食单价转基因棉棉蚜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而取食双价转基因棉棉蚜则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无差异,其余代次均无显著差异。各品取食棉蚜寿命也仅在第8代出现差别,表现为转基因棉上棉蚜寿命显著短于常规棉(P<0 05)。各品种上第14代棉蚜头宽、体宽和体长均无显著差异,而腹管长存在差异,其中取食单价转基因棉的棉蚜腹管显著短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而取食双价转基因棉的棉蚜则显著长于取食常规棉的棉蚜(P<0 05)。  相似文献   

18.
将深棕色棉品种与白色棉杂交,观察F1代和自交F2代棉纤维的颜色表现,并且测定了各世代植株棉纤维中的色素含量。杂交F1代棉纤维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自交F2代可以分为3类:深棕色类型、中棕色类型和白色,F2代深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接近亲本棕色类型,F2代中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与F1代较一致,F2代3种类型经过卡平方检验符合1:2:1的比数(p>0.05),所以棉纤维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讨论了质量性状与"修饰基因"的关系,有助于天然彩色棉的品种选育和新色彩品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棉花产业是新疆农村居民家庭农业收入和新疆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份。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新疆棉花产业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影响,得出在当前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和单产已经较高的水平下,再提高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已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结合当前新疆棉花生产中出现的种植成本提高、农业结构单一和棉花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棉花产业布局,实施标准化战略,构建棉花风险保障体系与保障棉农利益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邯棉646是以高产、优质品系邯4104为母本,高产、优质、抗虫品系邯郸109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抗棉铃虫、高产、优质、杂种优势强,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