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辣椒栽培面积较大,近年来一直稳定在100hm2左右.由于连年种植,加上管理措施不当,死蔸现象时有发生.一般年份死蔸率在20%左右,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连片死亡,造成绝收.为了摸清辣椒死蔸的原因,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确保辣椒稳产高产.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深入实地作调查研究,对此病的病因、症状和发病规律等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并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现将调查和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松蔸栽培茯苓,方法简单,技术易掌握,产量较高,一蔸直径20厘米的松蔸可收茯苓2—5公斤,因此用松树蔸栽培茯苓者日渐增多,现根据笔者的实践和当地苓农的经验,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择松蔸和栽培场地:松蔸是茯苓生长和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充足的松蔸才能产生大菌核。所以应选择蔸体粗大(直径20厘米以上)、砍伐不久(3个月内)、未腐烂无虫蛀和根皮完整的松树蔸。松蔸所处的土壤必须酸性、疏松,地势缓坡不积水,阳光照射充足,于接种前1—3个月清除松蔸2米以内的野草,灌木、树根和杂物。  相似文献   

3.
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DB61/T399-2007)适用于陕西省内设施栽培甘蓝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防治目标是对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茯苓的栽培方法很多,但以松树蔸就地栽培茯苓的方法最为简单,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显著。如本县每年砍伐松木中,有直径20cm 以上的松蔸30万个左右,农户用其种植茯苓,1988年全县产茯苓3万多公斤,收入达240万元,平均每个松蔸可获纯利8元。同年出口茯苓7000多公斤,创汇15万元,并为国家节省木材1.2万立方米,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松树蔸的选择与处理选择当年或前年砍伐、直径12厘米以上的松树蔸,树蔸要不腐烂、无虫蛀和杂菌污染、根皮未脱落。场地要背风向阳、无积  相似文献   

5.
湘早茄由北京六叶茄和苏州牛角茄杂交而成。该品种品质好,早熟,高产,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株洲市郊栽培面积每年800亩左右,已发展成为当地主栽品种。但是,湘早茄抗性差,在栽培中常出现死蔸,一般年份为20%左右,严重时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需断根的松蔸种苓模式,在福建省邵武、尤溪、松溪、长汀、连城、大田等地对闽苓A5松蔸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多年摸索。松蔸直径20 cm~30 cm,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5.89 kg。与国内其它主栽茯苓品种相比,增产效果显著。简要阐述茯苓新品种闽苓A5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农艺学特性及松蔸栽培管理技术,拟为其推广应用及茯苓松蔸高产栽培指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对收集来自国内的14个茯苓当家栽培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然后选择其中亲缘关系较远的8个茯苓菌株进行了结苓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松蔸标准化栽培的茯苓优良菌株。栽培结果表明,与其它菌株相比"川杰1号-A5"茯苓品种结苓早,产量高,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6.47 kg(一蔸直径25cm~30 cm),且结苓范围均在1 m内,极大地降低了松蔸种苓的劳动强度,适宜茯苓的松蔸栽培,是一个茯苓松蔸标准化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麻类资源,尝试采用不同苎麻麻蔸添加量的培养料栽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以及生物学效率,并将麻蔸与棉籽壳及其他麻类副产物(苎麻麻骨、麻叶,红麻麻骨、麻叶,青贮苎麻麻骨、麻叶)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及栽培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麻蔸为主料栽培刺芹侧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棉籽壳相比,苎麻麻蔸中粗蛋白含量高而粗纤维含量低,而与青贮苎麻副产物相当;供试配比培养料中,以苎麻麻蔸含量50%和60%的培养料栽培刺芹侧耳效果较好,生物学效率达到70%左右;苎麻麻蔸栽培刺芹侧耳效果与其他麻类副产物相当,显著高于棉籽壳。苎麻麻蔸是栽培刺芹侧耳的理想替代原料。  相似文献   

9.
解析了松树蔸栽培茯苓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接种蔸数量,接种成活率,单蔸茯苓产量;产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茯苓品种的种性和栽培管理技术。依据决定性因素提出提高茯苓产量与品质的3项具体技术措施:选好茯苓菌种和松树蔸,从7个方面提高接种成活率,做好8项高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马基轩 《落叶果树》2004,36(5):28-28
虞城县地处黄河故道地区,是20世纪90年代新发展的果区,有大面积的苹果栽培,其中红富士苹果占3/4以上,均已进入丰产期。由于管理不善,苹果果实苦痘病、水心病、果肉褐变等缺钙性生理病害发生较普遍,严重影响果实品质,2002年果实苦痘病病果占全年总产量的30%以上,严重地片超过60%。  相似文献   

11.
采用残蔸法、分株法及腋芽扦插繁殖法能基本解决早熟大白菜母株留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高切位残蔸的腋芽萌发率和移栽成活率较高,ABT_2或ABT_4500μg/g对插芽的生根和长芽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2分株或1/4分株在室温下遮荫放置1天后移栽的留种效果较好,对大白菜而言GA仅具有促进抽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稻冬闲田对白菜薹进行免耕和翻耕栽培比较试验,设计了免耕留蔸15 cm、免耕留蔸35 cm和机械翻耕(CK)3个处理,比较了白菜薹的生产成本、移栽成活率、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方式下白菜薹总产量无显著差异;免耕栽培的生产成本高于机械翻耕栽培;综合来看,在面积较小或地形限制等不方便采用机械翻耕的条件下,可利用水稻冬闲田进行白菜薹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13.
辣椒在大棚和露地栽培中 ,常发生死蔸现象。笔者根据 6年的试验示范及生产实践 ,摸索出一套防治辣椒死蔸的综合防治措施。1 农业综合防治1.1 合理轮作 要求田块避免同茄果类瓜类作物连作 ,实行水旱轮作。1.2 选用良种 选用抗病丰产的杂交一代良种 ,如湘研 3号、新丰 4号、  相似文献   

14.
槟榔芋又名香芋,在我县已有近二百年的栽培历史,也是蔬菜中的主要传统产品之一.主产地分布在砖塘、包圣殿、双江、攸陂、步云桥等乡、村.据统计,全县63个乡(镇),已发展到54个乡(镇)都有栽培,有的乡、村几乎户户都有种植。槟榔宇的产量一般亩产1350公斤左右,一般蔸重1公斤,最大的蔸重4.5公斤,最高亩产3750公斤.1985年,全县槟榔芋栽培面积6740亩,平均亩产1405公斤,总产量946.97万公斤.现将祁东槟榔事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种和催芽 育苗 槟榔芋是用地下小球茎(仔芋)繁…  相似文献   

15.
魏新雨 《食用菌》2011,(5):49-50
茯苓,是一种极常用的名贵中药材,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茯苓价格涨幅较大,种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以一蔸直径30cm的松树蔸栽培茯苓为例,一年可产鲜茯苓20kg,以现行市场价格8元/kg计算,可收入160多元,减去成本20元,每蔸可获利140元,效益非常可观。苓农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山上种蔸苓,恰似挖白银"。  相似文献   

16.
“川杰1号”茯苓优质菌株,具备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点。多年来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不断研究与之相配套的松树蔸栽培茯芩新技术。从选兜、定场、择期、清场、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松树蔸栽培"川杰1号"茯苓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朝天椒为冀州市的第二大经济作物,经过近20a的发展,2003年全市栽培面积达8000hm^2,平均hm^2产干椒3750kg。冀州镇彭村70hm^2朝天椒平均产4500kg/hm^2以上,比我市历年产量高20%以上。其中近1/4的农户,其产量连续5a来稳定在6000kg/hm^2的水平,形成了一个高产、稳产的栽培模式,经调查总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州地区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番茄是浙江省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全省各蔬菜产区大面积种植,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而且供应杭州、上海、福州等地。然而,自2006年10月以来,温州乐清、瑞安、苍南、瓯海、龙湾等地的大棚栽培番茄发生了一种新的病毒病——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病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95%以上,番茄产量损失2/3以上。番茄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可经嫁接和烟粉虱传毒,  相似文献   

19.
温室番茄斑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温室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番茄斑枯病已成为我地区一种主要病害,2002年发病棚室约16000个。发病面积占栽培总面积的1/3以上,造成温室番茄减产25%~30%;发病严重棚番茄损失达70%以上,目前该病有继续蔓延的趋势。2002年1月至6月,我们进行了温室番茄斑枯病的发生及防治试验并获得成功,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6,(5)
正茯苓是不可缺少的中药材之一,人们对茯苓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为保护有限森林资源,笔者利用被砍伐的松树蔸在原地栽培茯苓,替代传统段木栽培茯苓,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笔者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介绍如下。选择采用适宜在松树蔸原地栽培茯苓的茯苓品种有P_0团结一号,该品种具有不须断树根,不须把树蔸挖出,不跑苓,接种点结苓,最宽不超出1m范围,结长茯苓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