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芥菜型油菜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年在芥菜型油菜(B.juncea)隐性核不育材料05S姊妹交后代中发现具光温敏感特性的不育材料,于1999年育成光温敏核不育系K121S。在昆明(北纬25°01′)自然温光气候条件下,K121S表现稳定的夏播不育,秋播可育。不育期间不育株率及不育度均可达100%,可育期间自交结实率可达到70%以上。K121S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可育;日最低气温>10℃,日照长度>12h不育。K121S恢复源广泛,可利用于两系育种及生产。 相似文献
2.
3.
芥菜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当温度为20.0~24.4℃,平均日照长度大于13h的条件下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该两用系恢复源广,可用于配制两用系杂交油菜。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用双列杂交并测定配合力表明,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株高、一二次总有效分枝数、单株结角数、单株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两种遗传效应共同作用;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品种单株产量及其因子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平坝苦油菜(一)和贵定苦油菜(一)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以贵定苦油菜(一)/平坝苦油菜(一)组合最高。 相似文献
5.
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6 - 102A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 - 102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并与6 - 102B (保持系)和8 - 602A ( tour C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6 - 102A败育彻底,败育可能发生在雄蕊原基分化时期,其主要特 点是雄蕊原基偏离正常的分化轨道,形成花瓣原基,不形成花药,着生雄蕊的位置长出小花瓣,败育时期和方式与 现有报道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不同。保持系6 - 102B的花药发育正常; 8 - 602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时期至四 分体时期,主要是孢原细胞时期。 相似文献
6.
异地异季种植和人工光周期试验结果表明,来自长江流域云南、湖南、安徽3省的6个芥菜型油菜材料均对长日照敏感,长日照加速发育进程,不同品种的长日照促进率差异主要与其要求的临界日长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兴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0,(2)
本研究对30个芥菜型油菜自交系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前五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57%。一个优良的自交系应是第二、三、四、五主成分值高和第一主成分值较高。30个自交系被分成七类。 相似文献
8.
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二代分离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F1自由授粉获得的F2的叶型、现蕾期、始花期、雄蕊发育、花粉活性和种子育性的分离观察结果表明,芥甘杂种F2超亲分离,产生大量变异类型,可根据花粉可染率和角果长度对F2植株种子育性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培养法筛选196个芥菜型油菜基因型的砷(Na3AsO4)毒耐性。结果表明,2mg/L As (以砷酸钠水溶液中的砷离子浓度计)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油菜的生长和砷累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调查地上部干重的As/CK(砷处理与对照的比值)和根部的As/CK,发现各基因型变化范围分别为0.48~1.51和0.5~2.06,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8.5%和30.2%。地上部或根部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5.2~168.0mg/kg和117.1~ 1 544.3mg/kg,其变异系数分别为73.2%和37.5%。依据砷胁迫下油菜的相对干重(As/CK)及砷的含量,筛选出砷排异基因型(生长不受影响,且砷主要累积在根部,茎叶中砷含量较低)15个,砷低吸收基因型(生长不受影响,且茎和叶中砷含量较少)2个,以及砷敏感基因型(生长受严重抑制)5个。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0A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核背景条件下,不育系由于雄蕊柱头在开花前外突,致使花瓣较难展开和推迟脱落,在中断或减少油菜菌核病力方面类似无花瓣油菜。该不育系在与保持系两行相间种植的情况下,不育系病株率比保持系至少减少51.08%,病情指数至少减少65.11%。这种柱头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态避病性,在油菜F1杂种生产中可减轻菌核病的为害,稳定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油菜品种、自交系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回交至BC2F1,再用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系与BC2F1测交,花期研究测交后代育性变化规律及定株定时观察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与29A、广丰A、阿油A三种白菜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育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6个测交后代中,雄性不育的占23.1%,恢复可育的占7.7%,介于两者之间或育性分离的占69.2%.在南方白莱型油菜中发现能完全恢复育性的自交系。白菜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性较其他三种不育材料稳定.可为油蔬两用的南方白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的不育源。 相似文献
12.
首次发现大豆突变体HNL002具有双花柱、柱头外露、花药退化、花药距柱头的距离远和不育五种突变聚集在一起的特征.细胞学鉴定结果:花丝短,柱头、花柱和果柄长,双花柱外露时花的顶部有一小孔,呈开放状.花药少且开裂性差.开花时花药较明显地低于柱头而围绕于子房的四周,自花授粉难,植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育.基因遗传结果:不育由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柱头外露和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修饰)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温可使花丝扭曲变异,拉长柱头与花药的距离,降低结荚率;柱头外露的果柄越长其柱头外露的长度也愈长;柱头外露的基因型明显的表现为长柱头、长花柱和长粒型.该研究为大豆"三系"和"两系"的直接利用提供育种资源,促使杂交大豆走向大规模商业化. 相似文献
13.
用于叶期苗在不接种病毒条件下测试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在相对迁移率17%—47%内,有6个位点出现酶带,抗、感病品种的酶带数量、酶带出现的位点和强弱程度有明显差别。高抗品种酶带数最多,有E_3和E_4强带,E_3为弱带;高感品种酶带数最少,缺E_6和E_4,E_3为强带;低抗和低感品种的酶带介于高抗与高感品种之间。用酶带数量和各酶带强弱程度,或用酶谱薄层扫描积分值计算距离系数,而后聚类,聚类结果与抗、感病性分组完全一致。证明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密切关系,用不接种苗酶谱测定可以代替接种鉴定和田间鉴定。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和单交种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及其相应的单交种的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三交种、单交种相互之间,三交种之间及单交种之间的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他主要性状差异极显著。比较各性状平均差异,三交种单株产量略优于单交种,其他各性状则相当。12个三交种中有2个的单株产量略高于最优的单交种。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花器官外形、花粉形态与大小、花粉量、花粉育性与萌发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在0℃<日均温<10℃下开花,D6A充分表现出雄性不育,尽管有微粉存在,但花粉败育率高,花粉萌发率极低,花粉管长度较短,因而受精能力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淀粉凝胶平板电泳法,对新疆野生油菜、黑芥、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芽期的酸性磷酸化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野生油菜与黑芥的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差别,各条带的迁移率也不相同,酶谱相似度指数极小,(2)从酶谱带的数目、宽窄、迁移率和酶谱相似度指数分析,芥菜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亲缘关系最近,与白菜型次之,而与黑芥最远。新疆栽培芥菜型油菜可能起源于新疆野生油菜。 相似文献
17.
大豆结实率与花粉败育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YA×167)F2、(ZABC5×ZD8319)F2和(ZD8319×YB)F2三个育性分离群体为试材,在逐株检查花粉败育率的同时调查单株结荚数量,以搞清花粉败育与植株结实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吉育30和另外11个栽培大豆的正常花药中花粉粒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1)在不同F2群体中,花粉育性的变化对结实的影响略有不同,在(YA×167)F2群体中引起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为70%,而在另两个群体中则为60%.(2)每朵花中花粉粒数量多少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环境条件有关,一般为3200-5800个花粉粒/花.这也正是不同群体材料单株荚数显著减少的临界花粉败育率值不同的原因.(3)大豆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以应用于杂交种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芝麻雄性核不育两系制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选育成的芝麻雄性核不育系及相应恢复系,研究以现蕾至始花期花药特征为标记获得全不育的芝麻两系法制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不育度达到99.0%.制种田不育株自然异交结实率可达99.5%以上。制种亩产量常21.3—42.5公斤,不育系繁殖亩产量20.25公斤,繁殖田、制种田与生产田面积比为1:100:10000。 相似文献
19.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NJ89-1的遗传学与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花粉发芽实验NJ89—1雄性不育度高达99.25%以上且稳定,人工授粉试验NJ89—1的雌性育性正常,说明NJ89—1是一个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不育株自然授粉后代中育性分离结果表明NJ89—1雄性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等位性测验表明NJ89—1不育基因与ms1~ms5均不等位。NJ89—1在败育时期、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小孢子壁发生、花药壁发育、花粉粒形态等诸多方面与ms1~ms6突变体均存在差异,而与st2~st5突变体却有相似的减数分裂变异如联会异常等,但是NJ89—1的雌性育性正常,st2~st5突变体的雌性均高度不育。因而NJ89—1是一个既不同于ms类型又不同于st类型的新雄性不育突变体。建议将NJ89—1雄性不育基因符号定为ms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