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工作.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其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工作。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其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一、亲贝选择及采捕  相似文献   

3.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育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是一种大型、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及黄海北部。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自1989年以来,山东、辽宁沿海有关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了魁蚶室内人工育苗。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魁蚶苗种生产,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亲贝选择及采捕挑选壳长7 ̄12cm的魁蚶做为亲贝,将壳面有蚀孔和受伤的魁蚶剔除,视个体大小,一般每立方水体准备亲贝2 ̄6个。升温培育在3月中、下旬亲贝入池,室内强化促熟40 ̄50d,待海湾扇贝出池后产卵。常温培育在5月中、下旬以后进亲贝,亲贝室内促熟20 ̄…  相似文献   

5.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俗称赤贝,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菲律宾沿海。我国北至辽宁,南至海南沿海均有分布,其中以黄海北部资源最为丰富。上世纪80~90年代的滥捕,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开展人工养殖和增殖已成为魁蚶生产的主要途径。我场为了保护好魁蚶的种质资源,为增养殖提供大量的优质种苗,开展了魁蚶人工育苗工作。近3年生产了5亿多粒商品苗,缓解了市场对魁蚶苗种的需求。我场创立的魁蚶半升温育苗法,保证了魁蚶苗种生产的稳产、高产。现将魁蚶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魁蚶是大型深水贝,经济价值很高。但魁蚶自然资源自80年代初开发利用以来,资源数量迅速减少,有的海区已所剩无几。为了增殖魁蚶资源,黄源水产研究所和荣成市水产局于1989年开始共同承担了农业部水产司下达的“黄海深水贝类资源增殖研究”课题。今年夏季在荣成市桑  相似文献   

7.
刘仁乾 《水产科学》1987,6(3):46-47
魁蚶(Atea(Anadara)inflatarReeve)、在我国北方产量较大,其捕捞旺季在3-5月份。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从1975年开始对日本出口鲜活魁蚶,1981年开始出口冻魁蚶肉,其商品名为“干冻赤贝肉”。根据与日本的技术交流,结合我省生产,总结出以下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捕捞魁蚶与捕捞鱼虾不同,主要是捕捞对象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特点不同,因此,必须采用不同的捕捞方法。为了让更多的渔民掌握捕捞技术,促进魁蚶生产,本人根据其生产特点,将魁蚶生产中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渔场与放绠长度魁蚶是底栖类软体动物,分布很广,据渔民反映,石岛渔场、烟威渔场、渤海湾渔场均有丰富的魁蚶资  相似文献   

9.
魁蚶俗称赤贝,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是一种营埋栖生活的大型双壳贝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魁蚶的海区采苗技术对降低室内育苗生产成本,促进魁蚶养殖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黄海北部海区,大连市金州区登沙河镇养殖场的内湾,人们发现扇贝笼内有魁蚶苗种,便开展了魁蚶采苗试验。笔者经过近两年采苗工作实践,认为魁蚶海区采苗的主要技术如下:一、生物学调查1.性腺指数的测定魁蚶属雌雄异体,性腺在表皮与内脏囊之间,在繁殖季节雌性卵巢呈桔红色,雄性精巢呈桔黄色。成熟的卵为圆形,卵径约60μm。从6月中旬开始测定魁蚶…  相似文献   

10.
<正>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属动物门、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俗称赤贝、大毛蛤,为近海底栖贝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及菲律宾沿海,我国以黄渤海为主产区。魁蚶壳质坚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魁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2012年昌黎县进行了魁蚶浅海吊笼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收益。1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周玮  薛真福 《水产科学》1992,11(2):18-20
魁蚶海区采苗是新兴的采苗产业。1990年长海县魁蚶采苗489万袋,获蚶苗6亿枚,不仅为魁蚶增、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苗种,同时也为采苗企业带来了较大经济效益。我国黄海北部及渤海大部海域均有广泛的魁蚶自然资源分  相似文献   

12.
魁蚶的大批死亡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在每年的夏季末到秋季的一段时间里,常会发生笼养魁蚶的大批死亡。为研究这一死亡原因,日本学者曾在1978年1982年进行了4次试验。开始的2次试验,魁蚶在9、10月间发生了大批死亡。而后  相似文献   

13.
1988年上半年,山东潍坊市首闪开发黄渤海区魁蚶资源获得成功,共生产魁蚶2156吨。  相似文献   

14.
魁蚶俗名赤贝、血贝、瓦垄子。蚶肉色泽鲜艳,肉味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生吃魁蚶对人体有滋补及消暑功能,对眼疾病有一定的疗效。魁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宁的大连、丹东,山东的石岛、龙须岛一带。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对日本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出口活魁蚶,不但方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今年上半年,山东潍坊市对黄渤海区魁蚶资源,首次进行开发探捕获得成功,全市共生产魁蚶2156吨,总收入320万元。魁蚶,属深水贝类,体大肉鲜,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水产品。用魁蚶斧足加工成的“蝴蝶贝”,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每吨成品价高达5万元以上。为了适应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开辟海洋渔业生产门路,该市水产部门先后两次派员,到外地了解学习魁蚶渔场和捕  相似文献   

16.
<正>魁蚶俗称大毛蛤、赤贝、血贝,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科,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及朝鲜沿海,肉味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蚶科贝类,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但由于苗种供应不足,制约了魁蚶养殖的进一步发展。魁蚶苗种生产方式有夏季常温育苗和春季控温育苗两种方式,夏季常温育苗由于温度较高,饵料不易  相似文献   

17.
魁蚶,俗称赤贝,为蚶科中的大型优质贝类,2005年~2006年魁蚶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与海区底播增养殖技术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辽宁省锦州市魁蚶苗种短缺与资源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产期魁蚶的生物学进行了测定。通过魁蚶在不同温度下的活体状态,确定了魁蚶最佳保藏温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魁蚶在最佳保藏温度内的存活率、失重率、化学组分和重量组成的变化及最佳保活温度以上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失重率,从而确定了魁蚶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产期魁蚶的出肉率(足部湿重计,下同)为17.3~18.3%;(2)最佳保藏温度为0~-2.3℃;(3)0~-2.3℃下,魁蚶可保藏20天,存活率100%;失重率4;8%(16天);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荣成市魁蚶底播增殖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魁蚶又名赤贝、血蚶、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经济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属冷水性贝类。魁蚶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营养极为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之一。目前山东、辽宁已成功地开展了魁蚶的人工育苗与海上规模增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