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全方位深松机对土壤进行全方位深松作业是一项农机化新技术。一、主要技术性能1.耕层深。目前大部分耕地犁耕层深度只能达到18~25厘米,通常22~25厘米就是犁底层。而全方位深松耕层深度能达到40~50厘米,相当于平翻耕深的2~3倍。这样就为作物根系伸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打破犁底层。以前长期用翻地犁在同一深度耕翻,形成结实的犁底层,从而大大影响了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通过深松后可以打破这一犁底硬层,使犁底层土壤疏松,消除犁底层对根系深扎的阻隔。3.形成鼠洞。全方位深松机在运行过程中,两侧切刀底铲倾角产生向上…  相似文献   

2.
深松联合整地是指,用单一机具同时完成以深松为主的松、施(或耙、起)2次以上作业内容的方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达到耕暄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为目的的作业技术。近几年来,肇东市结合全省深松整地补贴政策,进行大面积推广的深松为主体的联合整地技术,解决了平翻作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取得了Ⅲ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1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深松整地基础要好。深松整地可以缓解土壤板结现状。特别是秋季深松整地可以建立土壤水库,接纳冬降水,避免春季气候干燥期动土,可有效地解决耕地春旱的问题。秋季使耕地达到待播状态,在春季播种时可以保墒,有利于免耕播种和保全苗,  相似文献   

4.
深松作业是解决翻耕作业存在的动土大、功耗高、不利于水土保持等问题的耕作技术。在不引起土壤全面翻转的条件下,利用松土铲疏松土壤,加深耕层而不翻转土壤,使地表继续保持覆盖,减轻土壤风蚀与水蚀,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因此,深松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作业内容。  相似文献   

5.
不同处理措施对退化人工羊草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荒漠草原地区退化的人工草地上,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采取休闲、重耙、深松、浅翻四种土壤处理措施,并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坚实度。试验结果表明;休闲不能有在短期内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重耙对土壤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深松处理能部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浅翻则可大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并促进羊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措施对退化人工羊草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荒漠草原地区退化的人工草地上,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采取休闲、重耙、深松、浅翻四种土壤处理措施。并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坚实度。试验结果表明:休闲不能在短期内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重耙对土壤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深松处理能部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浅翻则可大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并促进羊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农业新技术》2004,(3):12-12
东北地区的高油高产大豆,其主要栽培技术除了原有的机械深松、垄三栽培(即土壤深松、化肥深施、精量播种技术)、重迎茬综合防治技术等高产技术外,还有以下正在或很有希望进一步推广的高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1整地做垄 在深耕或深松的基础上进行整地,平整地面,疏松土壤,保储水分.耙地以对角线和横向耙地最好,耙深4~5厘米,一般耙1~2次,土块多的地块应增加耙地次数.要达到土壤细碎、疏松、保温、保水,为甜菜种子提供适宜的苗床.春整地最佳时机是土壤返浆期,做到翻、耙、压连续作业,在煞浆前结束.起垄时期最好是伏(夏)耕秋起垄,来不及秋耕整地的,可采取春耕起垄.为防止土壤跑墒,应做到起垄、镇压连续作业.甜菜垄作的行距一般为60~66厘米,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50厘米行距,垄高一般为12~15厘米.  相似文献   

9.
针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深松浅旋程度:深松30 cm+浅旋5 cm(S1Q1),深松30 cm+浅旋10 cm(S1Q2),深松40 cm+浅旋5 cm(S2Q1),深松40 cm+浅旋10 cm(S2Q2),深松50 cm+浅旋5 cm(S3Q1),深松50 cm+浅旋10 cm(S3Q2)以及不做处理(CK)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生产性能及饲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评价其改良效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浅旋能够不同程度降低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和叶茎比。其中,S2Q1处理可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S2Q2处理可提高紫花苜蓿分枝数、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经PCA综合分析,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和粗蛋白贡献率较大,牧草相对饲喂价值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深松浅旋S2Q2处理能够获得较高的紫花苜蓿干草产量(6505.44 kg·hm-2)和粗蛋白含量(20.74%);综合性状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S2Q2,S1Q2,S2Q1,S3Q2,S1Q1,S3Q1,CK。由此说明,深松40 cm+浅旋10 cm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草地改良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小麦整地也要根据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田块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机具和技术路线。耕性良好的土壤宜用铧式犁耕翻,然后用钉齿耙或园盘耙耙地;耕性不良的可选用深松机松土,再用旋耕机旋耕,也可直接用旋耕机完成耕整地作业;土层薄底土肥力低的土壤,可采取上翻下松,分层耕作;高产田要选用深耕深松和精细整地机具和技术路线。对于前茬作物收后应适时灭茬,在宜耕期内耕整作业。搞好整地工作,播种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半干旱区研究立式深旋松耕的土壤水分和产量效应,为饲草玉米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9年在定西市安定区设传统旋耕(TT)、深旋耕(DT)和立式深旋松耕(VRT)3种耕作方式,分析立式深旋松耕对饲草玉米土壤贮水量、花前花后耗水、单株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DT和TT相比,VRT能够提高干旱年份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使得花期60~18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降低10.0%和7.6%,180~300 cm土层降低17.6%和18.5%,花前0~30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量提高14.6%和13.8%,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6.1%和9.2%,2018和2019年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提高2.0%和7.9%、10.1%和14.9%,收获期单株鲜重增加2.4%~16.2%、干重增加1.0%~7.8%,籽粒产量增加2.4%~38.6%,群体生物量增加3.4%~16.2%。立式深旋松耕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耗水量,增加了饲草玉米产量和生物量,尤其在干旱年份增产增效显著,在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栽培技术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品种,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种子播前进行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地区与玉米、小麦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相似文献   

13.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主要的生产技术之一,其采用的耕作方法包括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因此,研究不同耕作方法下旱作玉米农田土壤CO_2排放特征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综合评价和管理措施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结合两种传统施氮量(300和200 kg·hm~(-2))处理下旱作玉米农田土壤CO_2的排放规律及碳平衡。结果表明,土壤CO_2日排放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00-14:00和4:00-6:00,趋势与大气温度变化一致;生育期内各处理土壤CO_2排放速率均随生育进程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各处理波动规律基本一致,峰值出现在拔节期、大喇叭期与花期交替期,谷值出现在成熟期,翻耕措施下土壤碳排放总量和作物碳排放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耕作方式(P0.05),其他耕作方式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肥量为300 kg·hm~(-2)时土壤CO_2排放总量显著高于200 kg·hm~(-2)(P0.05);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潜力在耕作方式间差异显著,深松耕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从固碳减排的角度,深松耕措施和传统施氮量(200 kg·hm~(-2))相结合是黄土高原旱区玉米较好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大豆种植技术,规范土壤耕作、科学合理密植、土壤深松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达到高产稳产。同时,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盐、维生素等,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中。因此,推广大豆及其副产品在饲料原料中的应用,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将是进一步挖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7年设置定位试验,在全膜覆盖垄作模式下设计立式深旋松耕40 cm(VRT)、深松耕40 cm(DLT)和传统旋耕15 cm(TT)3个处理,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等,计算土壤有效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立式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状、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VRT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较DLT和TT分别下降了10.8%25.3%和11.2%24.8%;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2.3%23.7%和29.7%46.6%,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1%54.4%和38.8%82.9%,萎蔫贮水量下降了11.0%49.0%。与TT相比,DLT降低了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萎蔫贮水量,显著提高了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基于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特性的优化,VRT在040 cm土层的有效贮水量显著高于DLT和TT,分别增加了34.3%136.9%和44.6%75.2%,DLT较TT在2040 cm土层也有显著增加。较高的土壤有效贮水量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显著提高块茎产量,VRT分别较DLT和TT增产24.8%156.8%和47.8%41.0%,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18.9%92.3%和19.2%26.6%,干旱年份(2016)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正常降水年份(2017)。因此,立式深旋松耕显著优化了土壤的水分特性,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含量,促进马铃薯发育,提高块茎产量和WUE,这一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是适合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抗旱增产、水分高效的耕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主要的生产技术之一,其采用的耕作方法包括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因此,研究不同耕作方法下旱作玉米农田土壤CO2排放特征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综合评价和管理措施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结合两种传统施氮量(30...  相似文献   

17.
<正>一、棉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棉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的核心是深耕、深松,熟土层要深翻,心土层要深松,耕作层深度应大于22厘米。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才能使棉花吸足养料和水分,生长发育好,以利于高产和提高纤维品质。棉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主要有三种形式:1.深耕机械化技术。该技术用铧式犁或圆盘犁实现翻土、松土和混土,以利于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增强蓄水保  相似文献   

18.
草地免耕松播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2003年使用松土补播机进行深松补播、浅松补播、单项松土等草场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方式均有一定的改良效果,特别是深松补播效果更好,当年增产14.69%,第二年增产44.04%,第三年增产71.14%。  相似文献   

19.
1作用 整地是栽培农作物之前对土壤进行的加工,秋整地是我区当前秋季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之一。他是通过使用机械在结冻前将耕地上的根茬杂草处理掉,对耕地翻耙深松,达到春季播种时的状态。秋整地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秋整地耕深一般要达到20~30厘米,可以疏松土壤,建立"土壤水库",充分接纳秋、冬、春季的天然降水,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耕地的抗旱、抗涝能力。2可以抢农时、增积温,减少低温冷害和病虫草害对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1作用整地是栽培农作物之前对土壤进行的加工,秋整地是我区当前秋季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之一。他是通过使用机械在结冻前将耕地上的根茬杂草处理掉,对耕地翻耙深松,达到春季播种时的状态。秋整地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秋整地耕深一般要达到20~30厘米,可以疏松土壤,建立"土壤水库",充分接纳秋、冬、春季的天然降水,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耕地的抗旱、抗涝能力。2可以抢农时、增积温,减少低温冷害和病虫草害对农业的影响。通过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