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李伟  王军 《辽宁林业科技》1998,(6):10-12,23
北红尾鸲在辽宁省为夏候鸟,居留期长达半年。以多种昆虫为食,这些昆虫多为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森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宽甸县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观察,报道了该鸟的求偶与交尾、营巢与产卵,孵卵与育雏等繁殖习性,并对雏鸟的生长变化及食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有助于对该鸟的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和人工招引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北红尾鸲巢址。巢址位于峭石石缝中,大小7 cm×6 cm、巢深5 cm。巢材由羊毛、体羽、草茎、须根等组成。北红尾鸲育雏频率为1次/6.4 min,亲鸟育雏时间间隔为9.9 s(3~20 s),食物包括蛾类、小蝗虫和昆虫幼虫等。  相似文献   

3.
红尾伯劳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月~2006年8月在牡丹江公园及牡丹江师范学院内对红尾伯劳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红尾伯劳(Lanuus cristatus)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迁来,9月末迁走,居留期约5个月。繁殖期间,红尾伯劳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两性参与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筑巢期间交配。巢筑成后的4~5d开始产卵。每窝4~6枚,平均5枚,年产1窝。  相似文献   

4.
1998—2015年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共进行鸟类环志16目46科189种283 862只,其中春季146种117 333只,秋季159种161 702只,隶属15目43科。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累计环志20 264只,其中春季环志18 040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15.0%;秋季环志2 224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1.4%。春季雌性比例较小,秋季的雌性比例较春季大,远高于雄性。红胁蓝尾鸲春季最早始见于3月中旬,高峰基本集中在4月中旬,秋季最早始见于8月下旬,多数始见于9月上旬。迁徙高峰集中在9月下旬。迁徙速度平均60km!d-1。日环志量与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最大风速的风向等因子均呈负相关;与最大风速、平均气压、降水量、最低气压、平均风速、最低气温显著相关。高峰林区与吉林珲春、黑龙江帽儿山红胁蓝尾鸲的环志数量相比较,发现红胁蓝尾鸲呈环行路线迁徙。  相似文献   

5.
2021年3月23日,在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围界内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排水渠处(110°26'16.9440″E,29°06'0.9000″N,海拔192 m)观察和拍摄到一只雀形目鹟科鸟.经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形态特征对比,确定其为赭红尾鸲普通亚种的雌鸟,分类上隶属于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分布于除新疆外的西北和西南地区,系湖...  相似文献   

6.
2000~2004年,在山西历山围家自然保护区对粟苇[升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粟苇[升鸟]主要分布于沇西河、谭家河、后大河3个区域。在区内为夏候鸟,5年共遇见该鸟21只,同时对粟苇[升鸟]的迁徙时间、栖息地、种群密度、繁殖、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2000~2004年,在山西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粟苇(升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粟苇长(升鸟)主要分布于浼西河、谭家河、后大河3个区域,在区内为夏候鸟,5年共遇见该鸟21只,同时对粟苇(升鸟)的迁徙时间、栖息地、种群密度、繁殖、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北红尾鸲(灰顶红尾鸲)Phoenicuru sauroreus(Pallas)是一种食虫鸟类。笔者从1985~1986年4~6月,于北红尾鸲育雏期,在徂徕山林场光华寺营林区,对该鸟育雏习性和雏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雏鸟食性、食量,可推知一窝北红尾鸲在育雏期消灭害虫的个体数量,对农林生产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交嘴雀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红交嘴雀在莫尔道嘎地区的繁殖行为和活动状况,为日后实施保护救护和深入开展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观察发现红交嘴雀2月中旬开始营巢,下旬开始产卵,每巢产卵3~5枚,多4枚。卵长径24.10±0.47 mm,短径19.15±0.27 mm,卵重2.98±0.07 g,孵化期17.10±0.24 d。育雏期18.42±0.32 d,育雏期平均每天递送食物13.6次;亲鸟有夜间不回巢现象。  相似文献   

10.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鸽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 1997、1998年 ,对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岩鸽的繁殖生态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观察。岩鸽间或有一年繁殖两窝的 ,巢多营建于悬崖峭壁的缝隙或洞穴中 ,有利用旧巢的习性。窝卵数多为 2枚 ,卵重平均 15 .6 7( 15 .0~ 16 .4) g。雌雄鸽均参加孵卵 ,孵化期 18d,孵化率 10 0 %,离巢率 87.5 %,巢内育雏 17d~ 19d,种群密度为15 .79只 / km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998年的3月—10月,在太原市小店区对雀鹰的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雀鹰种群密度为0.05只/km,筑巢于4月,每巢产4枚卵,孵化期22.5d~24d,巢内育雏期20d~23d。食物由鼠类、鸟类、昆虫和蛙类组成。  相似文献   

12.
历山自然保护区30种鸟类繁殖特性及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1997年的4月—9月,对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30种鸟类的自然繁殖特性及成效进行了观测研究。5年共观测到营巢成功巢150窝,产卵成功巢107窝,离巢成功巢86窝,巢外育幼成功巢56窝,成功率分别为83.80%,71.33%,80.30%和65.11%。影响鸟类繁殖成效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1993年— 1 998年 ,在山西省沁水县张马地区 ,对白 ( Motacilla alba)和金翅雀 ( Carduelissinica)的巢外育幼进行了观察研究。内容包括亲鸟巢外衔食喂幼鸟期、幼鸟离巢后分布、活动情况及成活率等。结果表明 :白巢外育幼期 5d~ 7d,幼鸟巢外死亡率 54.3% ;金翅雀巢外育幼期 6 d~ 8d,幼鸟巢外死亡率为 51 .6 %。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设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关键的作用,而空间布局在生态建设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山西省生态建设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入手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其中,"点"布局为空间布局的节点,"线"布局为空间布局的骨架,"面"布局为空间布局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蟒河保护区冠鱼狗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998年的5月-10月,在山西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冠鱼狗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其内容包括季节迁徒、栖息环境、种群数量、繁殖生物学、食物组成等。  相似文献   

16.
历山自然保护区金翅雀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1997年在历山自然保护区对金翅雀的繁殖生态、种群结构、食性以及活动规律等进行了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路线调查法、幼鸟扎颈法和取样解剖法。  相似文献   

17.
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金雕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1997年每年的3月—9月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金雕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其巢营建于悬崖峭壁的平台或凹处,呈扁盘状,巢高60.19(40~98)cm,巢深16.25(13~25.5)cm,内径52.00cm×31.20cm,窝卵数多为1枚~3枚,卵的大小为76(71~79)mm×60(57~63)mm,卵重149(140~152)g,孵卵期35d,孵化率为83.33%,雏鸟在巢内有相残现象。  相似文献   

18.
湖南江口鸟洲池鹭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4月至1998年6月对湖南江口鸟洲分布的池鹭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池鹭繁殖巢近800个,密度为350~400对/hm  相似文献   

19.
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源区森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域区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森林资源、优化水源区森林生态效益的对策、生态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计算,特别是通过等效益物替代和货币置换法计量森林生态效益,在衡量生态效益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为今后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