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土壤及其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末端,山高坡陡,森林土壤资源丰富,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境内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气候特征)下的山地黄棕壤,次生落叶阔叶林(暖温带气侯特征)下的山地棕壤,针叶、阔叶混交林(温带气候特征)下的山地暗棕壤,冷杉林(寒温带气候特征)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亚寒带气候特征)下的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流石滩上发育的高山寒漠土以及高山永雪带下的高山冻原等完整而宽阔的垂直带谱。本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森林土壤及其基本性质和它们的垂直分布规律作了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全面研究该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的本底材料。  相似文献   

2.
巧家县所处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类型及成土母岩等因子决定了其所具有的森林土壤类型,从低海拔地区的燥红土开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分布着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等森林土壤,各土壤类型的剖面特征、理化性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4年对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进行的专题考察,阐述了保护区的土壤类型有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及亚高山草甸土。对各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特征及分布规律也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4.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于2016~2017年期间,采用样线法调查记录了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植被从山顶到山体基部有规律的分布,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带、亚高山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人工油松林带、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基本查清了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促进其向顶级森林群落顺利演替。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林区土壤分布规律为由东向西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分布特点显著,随山体自下而上的土壤分布规律为:沼泽土→草甸土→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由西南向东北土壤的水平分布也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因受各种成土条件及人为因素制约,不同地区土壤的小区分布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土壤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研究,认为该保护区土壤包括3个土纲,5个土类,6个亚类。土类垂直地带性明显,赤红壤:800-1300m;红壤:1300-2200m;黄壤:2100-2400m;黄棕壤:2400-3000m;亚高山草甸土:3000~3429m。除亚高山草甸土外,其余土类土层深厚。保护区土壤质地大多为中壤、重壤土,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表层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十分丰富。淀积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大,红壤、黄壤淀积层养分含量少,但黄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淀积层养分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7.
对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现状开展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壤类型可划分为棕壤、褐土、黄土性土、紫色土等4个土类。对各类土壤概况、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介绍。在保护区内根据不同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及海拔高度设置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分别采集土壤测定其理化性状,对保护区各类土壤的形态特征及理化性状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同时针对土壤资源现状提出了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广义的秦岭山脉自青藏高原东部向东延伸至河南伏牛山,绵延约1500公里,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一座巨大的山体。本文所指为狭义的秦岭,也即位于陕西省的部分,东西长约500公里,其主峰太白山是我国大陆东部的最高峰,海拔3767米。由于山体高大,秦岭由山麓到山顶有着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自上而下有亚寒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土壤垂直带谱(自上而下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森林土、山地暗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褐土、  相似文献   

9.
我国疆域辽阔,地势复杂,气候跨越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带;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了我国森林和森林土壤类型繁多及其分布规律的特殊性。一、森林对土壤的影响森林土壤的形成和分布,森林植被通常起着主导和积极的作用。我国东部湿润区森林土壤自高纬度向低纬度分布,有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及褐土、黄棕壤、红壤及黄壤、砖红壤性土、砖红壤等。这些土壤类型的出现与相应的森林植被带基本一致,其中生  相似文献   

10.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段,属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衔接交汇地带,海拔2100~4800米,地貌有平原谷地、低山丘陵、中山、高山、极高山五个类型。土壤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黑钙土、栗钙土、褐土、潮土、草甸土九个类型。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气温低,光照不足,生长期短,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为-0.2℃~1.3℃,无霜期100~160天,年降水量265~600毫米,多集中在7-9三个月,且年际变化悬殊,冰雹、霜冻、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竹类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之研究,了解潜山县皖河以北的黄柏山区,限制竹类分布的主要因子,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密,土壤沙化,因蒸发量过大,导致水分不足。所以,本县内的竹林分布规律是:依山傍水,山坞和山脚缓坡的局部地段呈块状或条状间断性分布。今后,黄柏区应首先恢复植被,保护土壤,改善生态条件的前提下,方能发展竹林生产。  相似文献   

12.
大巴山北坡森林土壤垂直带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实地考察分析及参考有关资料,论述了大巴山北坡森林土壤垂直带谱中黄褐土、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的基本性质、分布范围及各带树种分布情况。还讨论了棕色石灰土的性质及阴阳坡分异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Forest vegetation of Xishuangbanna, south China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Introduction The tropical area of southern China is climatically and biogeographically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ropical Asia, including southeastern Xizang (Tibet, lower valleys of the southern Himalayas), southern Yunnan, southwestern Guangxi, southern Taiwan and Hainan Island. The largest tropical area still covered by forests is in southern Yunnan. Tropical forests of southern Yunnan were little known until the late 1950s because of poor access except for some brief descrip-…  相似文献   

14.
卧龙自然保护区植物生长季节森林土壤水分状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于1981-1984年植物生长季节对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研究,试验林地设置在1200-4300m海拔高度的不同生物气候带的森林类型下。选择的五处试验林地是:①常绿阔叶林下的山地黄壤;②次生落叶阔叶林下的山地棕壤;③针阔混交林下的山地暗棕壤;④暗针叶林下的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⑤高山草甸植被下的高山草甸土。试验结果阐明了试验林地土壤的蓄水性能,枯枝落叶层最大蓄36-313t/ha,森林土壤的渗透系数在1.54-5.33mm/min,试验林地生长季节森林土壤水分贮量,都在最佳含水量下限以下,试验林地森林土壤水分供给(生态湿度)顺序为: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重湿)>高山草甸土(重温)>山地棕壤(湿)>山地黄壤(较湿)>山地暗棕壤(较湿一潮)。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石灰岩区水保林林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太行山石灰岩区乔灌、灌木、灌草三类水土保持林林地上现存 19种林分模式调查 ,并通过典型林分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生物量比较研究 ,得出乔灌、灌木、灌草三种类型林地上现存林分模式应是针阔、乔灌、灌草混交林分  相似文献   

16.
低丘红壤坡地开发的经济生态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丘红壤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10多年的开发试验,第1茬种植的园地防护林和荒坡地上的试验林,在9年之内即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坡地上第2茬种植的林、果、竹目前已投产,初步显示出更高的经济生态效益,这种结合生产的科学实验,既出成果又获创收,还致富了农民。  相似文献   

17.
黄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的植物宝库和天然植物园,仅自然分布的植物种类就有1 450余种,是我国南北植物区系交替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物资源丰富,于1990年12月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单位.然而,对黄山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的研究报道尚属少见.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促进养分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目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文中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地理区域、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功能(促进碳氮循环)以及环境影响因素(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将来研究方向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今后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和森林经营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热带次生林分布、类型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林的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占世界热带林面积约三分之一的热带次生林,其经济和生态效益通常较差,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因此也往往被进一步破坏。将次生林经营纳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是实现热带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重要战略。通过对中国热带森林研究、经营和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本项目实施过程的实地调研取得的结果,文章对中国热带地区次生林分布、面积和类型作了阐述。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以及福建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包括124个县市的全部和50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据可认可的资料统计,中国热带林地面积(不含台湾省)约112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074.49万hm^2,次生林面积544万hm^2。次生林占热带地区林地面积的48.33%,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63%。中国热带林地和次生林的实际数字估计要比这一数值大6%以上,因为中国这几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森林植被恢复得很快,林地和次生林一直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包括湿润雨林、山地雨林);热带季雨林(包括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季雨林);南海珊瑚岛植被;海岸红树林等。从森林经理的角度,中国热带次生林的类型可分为:(1)次生阔叶林,包括次生常绿阔叶雨林、次生季雨林和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2)次生灌木林;(3)次生针叶林;(4)次生红树林及次生珊瑚岛林等四大类型。  相似文献   

20.
向成华  杨玉坡 《林业研究》2002,13(4):327-330
自从1950年以来,在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区设置了700块样地,对该区域森林分布特点及森林演替与环境梯度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山峡谷区森林建群种以冷、云杉两属树种为优势,形成90多种森林类型;冷杉林多分布于各河流及其支流的中、上部,而云杉林多分布于宽谷地带和半阴半阳坡;冷云杉林冠下天然更新不良,而林窗天然更新效果较好;森林演替与垂直梯度关系密切;演替途径与原林型林下植被层片有关;人为措施可以促进或延缓演替进程;扩张更新效果常受地形、植被、风向影响。图4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