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村庄生态园林化的战略构想,认为村庄园林化应对所在村庄的山、水、田、林、路、村全面规划,建成以农村居民点为核心,以通道林网为纽带,以生态公益林为背景的林业生态体系。确定了生态绿化型、生态经济型、生态园林型和园林游憩型4种发展模式,和小康生态园林化村、镇2个标准。  相似文献   

2.
3.
在分析扬州村庄绿化状况与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栽树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与保护并重原则,坚持乔灌结合、树种多样原则等村庄绿化基本原则,分别道路绿化、公共用地绿化、宅旁绿化和滨水绿化等不同类型总结推荐了林木型、林果型、林蔬型、林竹型、花木型和复合型等绿化配置模式,并推荐了针对地域特征和植物区系特征的树种选择,为该地区村庄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在实现基本绿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灭荒之后的下一个目标———以小康村生态园林绿化为突破口,实现全市农村生态园林化,并积极把小康生态园林化建设纳入农村小康建设范畴。全市上下不断拓宽思路,不断完善内容,一步一个脚印地建成了一批园林化村庄,...  相似文献   

5.
村庄绿化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民收入和提升农村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村庄绿化的作用、村庄绿化的绿地类型、村庄绿化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榆次区村庄绿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园林化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实施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它的成功与否与农村生态建设的好坏休戚相关。因此,园林建设对农村的生态经济学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人居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屯昌县村庄绿化的重点部位绿化模式、建设技术以及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村镇园林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出现的一种新的绿化范畴。文章从山西省多年来实施村镇园林化的经验着手,提出了村镇园林化的概念、意义、主要模式和建设中需要把握的4条原则。对于各地的村镇园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山东滨州市全面开展以“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为总体视觉效果的村庄绿化工程。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大搞村庄植树绿化美化.处处呈现出一道道靓丽的乡村绿色风景线。日前.笔走访了几个村庄绿化先进典型.从中看到了绿色生态滨州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胡彬 《山西林业》2009,(2):12-13
本文作者从山西省多年来实施村镇园林化建设的经验着手,对村镇园林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村镇园林化的概念、意义和建设中要把握好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也逐渐开始进行改造、修复。文章从浙江古村落的理水角度,通过对古村落水景观效法自然古朴美、天然植物利用美、"井、渠、塘"的点缀美及人与动物和谐美的四美分析,论述古村落水景观的生态之美,强调尊重水源、保护水源、合理利用水源的重要性,旨在为古村落修复、新农村改造中的水景观合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功能区划是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判断生态系统分异和变化规律、提出生态退化恢复对策的基础。在综合分析怀仁县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卫星影像图和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ArcG is软件的多层叠加功能,采用图形叠置法将怀仁划分为3个生态区,6个生态功能区,并根据各区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设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越来越体现出其关键的作用,而空间布局在生态建设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山西省生态建设点—线—面的空间布局入手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其中,"点"布局为空间布局的节点,"线"布局为空间布局的骨架,"面"布局为空间布局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以撂荒地作为对照,通过野外采样、定点观测、室内试验,研究了山西省太谷县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是不同的,刺槐+山桃>刺槐>山桃林>撂荒地;刺槐+山桃、刺槐、山桃林负氧离子浓度分别为2019、1893、1738个/cm^3,是撂荒地的1.86倍;负氧离子寿命分别为17.35、16.28、14.94 min,是撂荒地的1.96倍;PM2.5浓度分别为59.07、65.77、73.36μg/m^3,是撂荒地的0.65倍;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17、1.19 g/cm^3,是撂荒地的0.80倍;土壤总孔隙度分别为49.60%、48.94%、47.57%,是撂荒地的1.24倍;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7.16%、6.77%、6.17%,是撂荒地的1.43倍;土壤有机质分别为2.93%、2.71%、2.53%,是撂荒地的1.42倍,土壤表层日较差分别为11.63、11.77、11.85℃,是撂荒地的0.80倍。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省生态林业区划的基础上,分析全省及各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主要生态危害等情况,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山西省及各区域生态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等具体目标,为山西省生态林业的规划布局、制定政策、科技发展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山西北部四翅滨藜生态饲料林及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四翅滨藜营养价值、适口性、生物量等调查研究,认为四翅滨藜是一种优良生态饲料林灌木树种。针对山西省北部自然条件及四翅滨藜引种现状,对其发展四翅滨藜生态饲料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设稳定的林分是历代务林人所追求之目标,该文根据太行山区植被演替现存的稳定群落结构及近年来混交林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太行山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混交林的营造模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5年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益,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性,更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青海省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国外大环境的改变、国内提出的方针政策、省内"生态兴省"战略的实施等方面着手,分析了山西省"十二五"生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监测设施滞后、科技支撑不足,重建设轻管护、缺乏公众参与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十二五"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孙玉宁 《绿色科技》2013,(10):250-253
指出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农民这一巨大消费主体的参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难点在农村。发展农村生态消费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对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国农村的消费模式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迫切需要从经济、制度、文化等不同层面做出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