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播种期对免少耕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早播发病重,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播种量对小麦纹枯病影响不明显;随施肥水平的提高,病害有加重趋势,侵茎率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免少耕麦田纹枯病与农业栽培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播种期对免少耕田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早播发病重,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播种量对小麦纹枯病影响不明显;随施肥水平的提高,病害有加重趋势,侵茎率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麦梭条花叶病在江苏发生回升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梭条花叶病为害小麦 ,春季发病 ,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其发生受冬季气温、小麦品种、带毒土壤等因素的影响。防治策略上应以农业防治为主 ,采取选用抗病品种 ,适期迟播 ,轮作换茬 ,增施氮肥等避病措施 ,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江苏免少耕麦田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耕作法对小麦纹枯病间消长动态影响不大,免少耕田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略高于常规耕田,但年度间有波动。杂草对纹枯病影响较明显,免少耕田草害重,病害也重。肥力因素病害的影响要大于耕作法对病害的影响,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发生。早播加重免少耕田纹枯病病情,适期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宿迁市1999年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浅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宿迁市小麦纹枯病大发生调查及多年资料分析,认为影响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主要是暖冬气候、主栽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期早、施肥量大和施用技术落后等。据试验研究提出防治对策是综合采用适期迟播、推广半冬性抗病强的小麦品种以及药剂防治中采取“一拌两喷”、加大药量及水量、适期早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单季籼型杂交稻与小麦轮作,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在小麦播后6~10 d开始出土,出土数量消长呈单峰型。峰期早迟年度间差异大,约在播后14~34 d。降雨、温度、土壤湿度对杂草出土高峰期早迟均有影响,一般田块禾本科杂草出土后成苗率在46.4%~65.9%,最低田块仅约37%左右。禾本科杂草出土越早,成苗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东台市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发生特点及症状表现,提出推广使用抗(耐)病品种、轮作换茬、建好配套沟系、适期迟播、加强田间管理的农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冬季麦田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管理。补施肥料,促进苗情转化。对于迟播、抢播而影响麦苗的冬前生长的麦苗,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将严重影响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对于基肥施用不足的或者播期偏迟的田块,应早施肥,以促进苗情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扬州地区进行了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研究,并设置不同播期、播种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系)之间油菜菌核病发生有明显的差异;适时迟播、合理密植和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麦播期、种植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高,纹枯病病情指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