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3∶2混交比例和株间混交方式,开展了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木荷、闽粤栲、火力楠)混交造林试验,对其10a生的林分生长量及其他因子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混交优于其与其他2个树种混交。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阔叶树与杉木人工混交造林,幼林期各林分杉木生长差异不明显,而阔叶树生长差异较大.11年生时蓄积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为:杉木南酸枣混交>杉木拟赤杨混交>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杉木火力楠混交.杉木纯林处于中等.  相似文献   

3.
在安溪丰田国有林场开展了杉木与火力楠混交试验,杉木与火力楠以4:1和4:2比例插花混交,杉木纯林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6.8%、8.0%,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13.7%、21.1%,单株平均材积分别提高了36.3%、56.4%,且不同林分类型的平均胸径和单株平均材积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杉木纯林土壤相比,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由此可见,杉木与火力楠采取4:2比例插花混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十年生杉木与檫树8∶1星状插花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结果表明:十年生杉木与檫树星状混交(8∶1)林分生长速生期的差异,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林分。檫树造林后第2年就进入速生期,无论是胸径、树高在10年内一直保留较高的生长量;杉木3~5年才进入速生期,冠层呈明显的层次,檫树比杉木高3~5 m。混交林中檫树枝叶主要分布在5~7层,此3层枝叶量在总枝叶中所占的比例为80.7%,叶量在总叶量中所占的比例为72.2%,而混交林中杉木枝叶主要分布在3~4层,此层枝叶量占了总枝叶量的87.6%,叶量占了总叶量的87.1%。地下根系分布上也呈明显的层次,混交林中檫树40~80 cm细须根占细须根总量的75%,而杉木细须根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上,合理地利用了地下空间。杉檫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和空间分布合理,不仅能够提高经济价值,而且充分利用了空间。十年生杉木与檫树星状混交(8∶1)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合理地利用了地上、地下的空间,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建议在南方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闽东山地火力楠、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及混交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在闽东沿海贫瘠山地营造火力楠、杉木混交林是成功的。其适宜的混交比例为火力楠与杉木2∶8,采用行间式混交,加上营造林技术措施及经营管理到位,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有较高的生产力,单位面积蓄积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纯林的1.7、2.0倍,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情况,在树龄8~10年时,进行适当抚育间伐,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 260~1 59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5种不同改造类型马尾松林初期林木生长情况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在造林初期,不同改造树种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红锥和木荷长势最好,生长最快;阴香、枫香、黧蒴和火力楠长势中等,生长较快;樟树生长速度最慢。2不同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不同。红锥×枫香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火力楠×黧蒴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和枫香×樟树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而木荷×阴香自然式混交改造类型和木荷×阴香行间混交改造类型较低。本研究是一个林分早期表现的探讨,林分改造进一步的效应有待今后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杉木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贵啅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31-132
针对杉木林多代经营中存在生产力下降的弊端,从混交造林角度探索提高杉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有效途径。通过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纯林3种林分生长状况和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后生长最快,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蓄积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有利于提高杉木生产力;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由于马尾松与杉木密度过大,种间关系不协调,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十年生杉木与檫树8∶1星状插花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结果表明:十年生杉木与檫树星状混交(8∶1)林分生长速生期的差异,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林分。檫树造林后第2年就进入速生期,无论是胸径、树高在10年内一直保留较高的生长量;杉木35年才进入速生期,冠层呈明显的层次,檫树比杉木高35年才进入速生期,冠层呈明显的层次,檫树比杉木高35 m。混交林中檫树枝叶主要分布在55 m。混交林中檫树枝叶主要分布在57层,此3层枝叶量在总枝叶中所占的比例为80.7%,叶量在总叶量中所占的比例为72.2%,而混交林中杉木枝叶主要分布在37层,此3层枝叶量在总枝叶中所占的比例为80.7%,叶量在总叶量中所占的比例为72.2%,而混交林中杉木枝叶主要分布在34层,此层枝叶量占了总枝叶量的87.6%,叶量占了总叶量的87.1%。地下根系分布上也呈明显的层次,混交林中檫树404层,此层枝叶量占了总枝叶量的87.6%,叶量占了总叶量的87.1%。地下根系分布上也呈明显的层次,混交林中檫树4080 cm细须根占细须根总量的75%,而杉木细须根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上,合理地利用了地下空间。杉檫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和空间分布合理,不仅能够提高经济价值,而且充分利用了空间。十年生杉木与檫树星状混交(8∶1)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合理地利用了地上、地下的空间,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建议在南方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及混交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杉木半穿刺线虫新发现三种寄主植物杉木、柳杉、野柿,原国内外报道寄主植物有柑桔、甜橙、橄榄、葡萄、紫丁香、核桃、杏树、海棠、苹果、梨、柿树、构桔、黄杨、桂花、兰棕等.杉木与非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马尾松、酸枣、泡桐、火力楠、湿地松、楠木、檫树、油桐、枣柏、木荷等混交,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促进杉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线虫密度的营林措施;杉木与杉木半穿刺线虫寄主植物柳杉混交,其虫口密度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香樟、罗汉松等材用及绿化大苗两用林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荣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07-209
为了解决目前城乡园林绿化对优良观赏珍贵树种的大苗需求量与现有天然林资源供需量不足间的矛盾,通过在小村人工营造不同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的香樟、南方红豆杉、罗汉松与杉木、枫香等珍贵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混交林,培育材用和绿化大苗两用林,并对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会造成林分生长存在较大差异,香樟适宜与优良乡土树种杉木(1∶3)、枫香(3∶1)混交,南方红豆杉适宜林下套种或与速生落叶阔叶树拟赤扬(4∶1)混交,罗汉松适宜块状混交,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具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值得南方林区推广培育。  相似文献   

11.
闽东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生长及其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快,与杉木混交,因发挥了种间关系效益及辅佐功能,林分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闽东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杉木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可作为用材林定向培育。但在经营过程中,应根据林分生长发育特性和林木分化情况,实施动态抚育间伐技术,以充分发挥火力楠的生产力和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生长特性和结构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开展马尾松与火力楠不同比例带状混交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改善土壤肥力,提高马尾松林分生长量;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迅速而占据林分上层林冠,马尾松位于主林层之下,呈受压局面,而且马尾松比例愈大,其平均单株产量越小,生长受抑制越严重。在林分10年生左右需对混交林进行结构调整,采用行状间伐,扩大种间距离到4m,减少了种间竞争,使2个树种各自获得充足营养空间,缓解马尾松被压,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和增加林分大径木比例。  相似文献   

13.
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均为优良材用树种.通过营造檫木和闽楠不同比例混交林,研究不同模式混交对2种树种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檫木与闽楠按照7檫3楠、5檫5楠、7楠3檫等3种不同比例混交造林,7楠3檫对檫木树高、胸径的影响均最大,且与5檫5楠均不存在显著差异;5檫5楠对闽楠的树高、胸径影响均最大,且与7楠3檫、7檫3楠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5檫5楠的混交造林比例较为适宜,对檫木与闽楠的树高、胸径生长均有利.  相似文献   

14.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群落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六年生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杉木(3):火力楠(1)混交林为代表,并以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林分群落的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混交比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蓄积量均比杉木和火力楠纯林高,其中以杉木(3),火力楠(1)林分蓄积量最高,(2)混交林中林木的单株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纯林高,长势比纯林好;(3)混交林林分总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均比杉木纯林高,特别是干材净生产量比杉木纯林高1.16T/ha.a,这对经营用材林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杉楠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4-145,227
针对当前杉木纯林连栽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对杉楠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按1∶1和1∶2混交,林分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其中杉木与楠木1∶1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增加幅度较大,与杉木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了43.07%、113.83%和35.61%.杉楠混交后,林内湿度提高,林内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通气和透水,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本试验条件下杉木与楠木混交的最佳模式为杉楠行状混交.  相似文献   

16.
杉木木荷混交林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木荷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以2:1的比例行状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协调,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明显地提高了林分生产力和材质,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可进一步营造该混交林。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4年临安区森林资源监测的样地数据,采用基于Voronoi图的混交度,并结合方差分析,对临安区不同森林类型的混交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单木水平上,人工林和天然林混交度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天然针叶林中,由于存在杉木和马尾松同种聚集现象,杉木和马尾松在单木零度和低度混交的比例较大为71.9%;人工针叶林中,杉木在单木零度混交占91.14%;人工阔叶林中,存在山核桃纯林,山核桃在单木零度混交中占的比例高达95.56%。在林分水平上,各森林类型不存在极强混交现象。天然林和人工林中,针阔混交林比针叶林和阔叶林有更高的林分混交度,而且混交度值域范围比较集中,说明针阔混交林树种相互隔离程度较高。人工阔叶林中,林分的零度混交全部出现在山核桃纯林;人工针叶林中,林分的低度混交则以杉木纯林为主;人工针阔混交林的林分中度混交比例最大为80%,主要是黄山松、马尾松、杉木和其他软阔叶树种等组成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沿海山地不同树种搭配的混交林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树种搭配由于种间关系及树种适应性差异,混交林的经营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火力楠、福建柏和木荷3个树种为主林木而以马尾松和台湾相思为伴生树种是该区营造混交林较为适宜的树种。综合树种适应性和不同培育目标,福建柏、火力楠、木荷(主林木)+马尾松(伴生树种)混交组合可用以培育用材林,而福建柏、火力楠、木荷(主林木)+台湾相思(伴生树种)宜用于营造薪炭林或水土保持林,而锥栗和杨梅只可用于营造薪炭林或水土保持林的短期混交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9.
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杉木纯林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以及杉木×马尾松、杉木×木荷、杉木×马尾松×木荷的混交林,造林后16 a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在林木生长量、生物量、改良地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类型林分。3树种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林内生长环境和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其林分蓄积量,比纯林提高45.13%-127.03%,比2树种的混交林分提高15.27%-30.63%。  相似文献   

20.
大径杉木人工复层林的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9 a生杉木林下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阔叶树种营造人工复层林,以探索人工林经营新模式。结果表明:当间伐后林分郁闭度降至0.4-0.5时,可满足喜光阔叶树幼树生长;当郁闭度降至0.6时,耐荫阔叶树幼树能正常生长。观光木和火力楠是理想的杉木林下套种树种,枫香不宜在林下套种。29 a生杉木近熟林林分间伐后4 a,胸径生长与密度呈反比关系,不同密度下的杉木胸径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