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阐述了湖南双季稻田少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类型、经济效益、增产作用机理,根据目前现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稻田少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正在力推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博乐市作为新疆地区重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市之一,自2007年起乌镇就已经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初期试验与探索。2007年在小麦成熟后分别进行免耕大豆、青储玉米、油葵等农作物,大规模地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因此,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技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陈修奎 《北京农业》2012,(27):143-145
以秸秆还田覆盖和少免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既能提高粮食产量,又能节约农业用水;既能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大西江农场的应用,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推广,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采用少、免耕技术,地表有覆盖物,肥料一般不能通过翻耕、旋耕等方式与土壤混合,传统施肥模式不适用于保护性耕作。为解决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施肥量不足、施肥模式单一、秸秆覆盖量少等问题,利用平衡施肥技术确定施肥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耕作方式,包括翻耕、留茬免耕、整秆覆盖免耕,副处理为施肥模式,P、K肥随播种一次完成,尿素追施,一次追施、二次追施为副处理,进行保护性耕作不同施肥模式下春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一定的情况下,目标产量实现与耕作覆盖方式、施肥模式有密切关系。耕作方式与施肥方法最优组合为—A3B2(整秆覆盖免耕2次追肥),经济效益最高,对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施肥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少免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阐述少、免耕栽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推广区域及模式,论述该项技术的优势,并介绍推广该项技术的措施,以指导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桦甸市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掌握好如下方法,分别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应用范围;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使用种植模式;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主要种植方式;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更好的实施技术要点,实施各项技术内容,即机械化收获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除草技术;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化深松技术。为桦甸市玉米可持续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技术被研发并广泛应用,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免耕播种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分析免耕播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以为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奇台县有1.3万公顷山旱地,在山旱地推行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效果明显。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奇台县在山旱地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技术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奇台县旱地免耕播种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10.
科技要闻     
我国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达2037万亩三大效益显著从农业部在京召开的2007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及项目验收会议上获悉:农业部从2002年开始在旱作地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夏玉米已普遍实行免耕播种,春播和秋播作物的免耕作业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底,在北  相似文献   

11.
目前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很小,而且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和单位也有较大的差距。通过2005年对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县级农技推广站的推广人员和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对于实现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和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利益,如何能有效的协调实施主体的利益,消除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人为障碍,最终构建一个有效、灵活、客观、公正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关系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作效果。调查方法采用的是随机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结论,提出了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尤其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很严峻。分析了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沙漠化的动态变化,指出了沙漠化的危害,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丰禾96是山西丰禾种业有限公司玉米课题组自行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其母本为F093,父本为F172,2008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耐旱等特点,不仅适宜山西省中早熟旱作区栽培,而且在中晚熟区推广应用也有着强劲的势头。2008—2010年累计推广面积达5万多hm2。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讨耕作方式对山西旱塬区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传统耕作、免耕、秋旋耕、秋深松、秋深耕+旋耕和春深耕+旋耕6 种耕作模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高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播前土壤蓄水量和耗水量均以秋深耕+旋耕模式最高。与传统耕作和免耕模式相比,秋深耕+旋耕模式显著提高高粱产量,增产幅度分别47%和36.7%;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达36.8%和25.5%;显著增加千粒重,增加幅度分别达16.5%和14.0%;显著增加枝梗数,增加幅度分别达22.2%和28.2%;显著增长高粱穗长,增长幅度分别达19.0%和21.2%。秋深耕+旋耕模式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耕作模式,可作为山西旱塬区高粱生产适宜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展的边沿 ,尤其晋西北土地沙漠化已很严峻。本文分析了山西省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沙漠化类型的动态变化 ,指出了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提出了防治沙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进行探讨后发现,在农业女性化趋势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率缺失的关键是存在社会性别盲点.在科技推广中关注农村社区的社会性别敏感进而强调农村妇女参与应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基于对陕西省眉县项目村的实地调查,微观地分析了农村社区的社会性别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社会性别敏感的外部干预对策,以期对现有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改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寿阳县年雨量、气温与蒸散量的分析,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及其相关子模型。用此模型能预测特定地区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任意年的降水量、任一天的平均气温和年蒸散量与径流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种耕作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曾为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体系与新形势已不相适应。文章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强盛101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初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强盛101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玉米育种部以自交系G694为母本、自交系S89为父本杂交育成,2006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籽粒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2007—2008年推广面积达8万hm2,累计推广面积达15.2万hm2。  相似文献   

20.
玉米生产在山西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多年来山西省玉米单产一直徘徊在5 250 kg/hm2的较低水平,尤其大面积旱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产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密为核心的各种技术集成配套"的观点,通过全省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创新集成了不同生态类型区的高产模式,初步建立起了玉米抗旱高产技术体系,并在各玉米产区布点示范,取得了较大面积旱地玉米公顷产量超15 000 kg的高产记录,该技术成果对实现山西省玉米丰产增粮计划、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