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盆周西缘水杉人工林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划分水杉林地立地类型基础上 ,采用评分法 ,选择土壤养分等级、土壤B(或AC)层质地、黑土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以及有效土层厚度 ,评价了水杉人工林地立地质量 ,并分析水杉林地立地生产力 ,通过建立水杉现有林分生长模型 ,指出经营管理措施同样影响立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火地塘林场立地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的阐述了火地塘林场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和土壤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地塘林场立地分类单位和分类依据。将火地塘林场立地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区;4个立地类型亚区;20个立地类型组。按土壤厚度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并绘制了火地塘林场立地类型图。  相似文献   

3.
按小地貌将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划分为丘陵立地类型小区和丘间平原立地类型小区,在两个小区内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寻找主导立地因子,并分别选择土壤质地,坡位、坡度将两个立地类型小区划分为7个立地类型组;再在各立地类型组内用主导因子中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子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17个立地类型。对划分出的各个立地类型,采用立地指数为指标,将17个立地类型分为3个生产力等级。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三峡库区的自然要素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在森林立地区划上的4个立地亚区的自然特征,并按照森林基层立地分类的原则,综合考虑海拔、地貌、坡向、土壤等立地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小区三级森林基层立地分类.共划分出9个立地类型区、34个立地类型组、96个立地类型小区.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林立地类型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36块野外标准地资料,运用数量化理论I及广义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层厚度,海拔、坡向为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3个主导因子共构成60个立地类型,参照石灰岩山地油松、侧柏、刺槐等树种立地划分研究结果。将60个立地类型中的35个划为适于用材林的立地类型。剩余25个为水保林的立地类型。利用最优分割法。将25个水保林立地类型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并对每个立地类型且的立地特点及生产力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立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立地特征,以生态学作为立地分类理论依据,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立地分类系统。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分为2个立地亚区。8个立地类型区,15个立地类型亚区。根据立地因子相关分析结果确定土层厚度是进行立地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江喀斯特峡谷示范区立地分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贵州省陡坡退耕立地分类的原则及分类系统,在示范区以岩组类型划分类型小区,以坡度等级划分类型组。以土被连续性或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为2个立地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20个类型。立地类型和类型组体现了地块空间属性的分异规律,为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按贵州省陡坡退耕立地分类的原则及分类系统[1-2],在示范区以岩组类型划分类型小区,以坡度等级划分类型组,以土被连续性或土层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共分为2个立地小区、8个立地类型组、20个类型.立地类型和类型组体现了地块空间属性的分异规律,为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立地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三级分类单位:(1)立地级,(2)立地类型组,(3)立地类型。首先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所有立地因子进行筛选,筛选出的主导立地因子为 A 层厚度、石灰反应、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然后用主导因子采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分类,共划分出四个立地级,11个立地类型组,进行方差分析检验证明,分类结果是正确的。依据 Storie 指数(SIR)原理,采用复合法提出了立地生产力的评价公式 SP=5(A+B+C+DX)。并计算出不同立地级的立地生产力的变动范围。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又对草甸黑钙土立地类型组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划分了三个立地类型并绘制了立地因子的等值线图和立地类型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森林立地分类。分类结果是:地貌是划分立地类型区的依据,岩性是划分立地类型亚区的依据,坡位、坡向是划分立地类型组的依据,土壤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全县共分为两类立地类型区,四类立地类型亚区,每个亚区有29或16个立地类型。为宏观的造林规划,微观的经营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荣县西北低山区为例,提出了一种适合在林业生产中应用的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方法。在采用ISODATA技术将研究地区划分为八个立地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属性和森林生长状况,用综合评价方法评价了立地质量,并预测林地生产力。根据评价结果,拟定了改善林地质量的措施和适宜的造林树种,分析和应用结果证明立地类型划分合理,评价方法可靠、实用,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系统地论述四川中高山区森林土壤的发生、分类,阐明其基本性质及特征,划分该区森林立地类型并分析评价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提出进一步合理利用中高山区森林土壤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龄和坡位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山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坡位水杉人工林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水杉胸径速生期出现时间比32 a生水杉提前4 a,其持续时间也延长2 a,表明27 a生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明显好于32 a生林分;不同林龄水杉林树高速生期持续时间均为6 a,但27 a生水杉人工林树高速生期出现时间提前11 a;27 a生水杉人工林蓄积量比32 a生水杉林多1.4075 m3,其年均蓄积量也比32 a生多;下坡的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最好,中坡其次,上坡最差。  相似文献   

14.
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盆地丘陵区(仁寿县和营山县)和川西地区(道孚县)典型区域的林相图和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林分起源和林种分析,研究了森林景观破碎化特征,针对不同区域景观破碎化的现状,提出了不同区域森林经营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林业用地类型的破碎化和主要植被的破碎化差异均显著;由于人为活动干扰,森林破碎化总体上表现为盆中和盆周地区显著高于川西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调控与管理有利于森林景观恢复与景观安全格局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母树凋落物物理阻隔对水杉天然更新的影响,为解除水杉天然更新障碍及保护水杉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对不同类型凋落物(新鲜凋落物和自然凋落物)采用0(对照)、100、300、500、700、900 g·m?2的质量梯度,分别在种子下层和上层覆盖凋落物来探究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凋落物对水杉种子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产生抑制作用,在凋落物质量为300~900 g·m?2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②除在种子下层铺垫自然凋落物外,其余处理在凋落物质量为300 g·m?2时促进水杉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当凋落物质量高于300 g·m?2时,全部处理均抑制幼苗生长。随着凋落物质量的增加,对水杉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③随凋落物质量增加,水杉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在种子下层铺垫300 g·m?2的自然凋落物处理后有一定波动,其余各处理均抑制幼苗地下生物量累积;当凋落物质量达500 g·m?2以上时,凋落物显著阻碍幼苗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累积(P<0.05)。④同一凋落物质量下(>300 g·m?2),新鲜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自然凋落物,种子下层铺垫凋落物比种子上层覆盖凋落物的抑制作用更强。  结论  水杉母树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具有明显的物理阻隔作用,进而影响水杉更新生长。因此,建议在种子雨高峰期前,对水杉林下不同类型的凋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以促进水杉天然更新。图4表2参29  相似文献   

16.
对水杉(接穗)与杉木(砧木)嫁接促进水杉开花结果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大大地促进了水杉的开花结实.在杭州的自然条件下,7月6日开始进入花芽分化期.嫁接显著提高了各时期砧木、枝条及接穗枝条、叶片内GA3水平,这可能是嫁接促进水杉开花结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泸州、宜宾、富顺、洪雅、眉山、丹棱、沙湾、夹江、沐川等地的各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年龄的巨桉人工林分中,调查了标准地175块。通过比较选出了H=28 21970(1-e-0.15600A)0.99310作为巨桉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导向曲线的最优模型,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了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地位指数表,并对其精度进行了检验,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沐川县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地碳截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四川省沐川县几种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植被覆盖类型下的植被碳储量、凋落物的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以人工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植被的碳储量最大.植被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人工水杉林、天然次生林、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c林、农耕地、茶Camellia sinensis园;天然次生林凋落物的碳储量比其他的几种类型要高,分解后更利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依次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人工水杉林和慈竹林土壤也能有效地截留大气中的CO2,而农业用地最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5种植被类型下,总的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次生林、慈竹林、水杉林、茶园和农耕地.加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的保护,同时不断扩大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的截留是缓解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一种重要措施.表5参16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四川盆地西缘中低山地区耕地的时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旱地数量在500~1200m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但1200m以上数量锐减,水田数量总体而言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等综合的人为因素使耕地数量随时间变化而较大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