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山区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能够进一步增强玉米的抗倒能力风灾倒伏是山区玉米覆盖栽培最为担心的自然灾害之一。玉米育苗移栽于膜内,与大田直播覆膜栽培相比,虽抗倒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膜内土壤疏松,加之多数埋肥较浅,玉米根系受膜内肥水运动影响集中于土壤表层,因而仍然较易倒伏。玉米苗栽于膜侧,虽大部分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但仍有部分根系生于土壤较实的膜外,加之移栽蹲苗效果更为明显,株高、穗位显著降…  相似文献   

2.
烤烟集约化育苗对烟苗素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内采用漂浮育苗和托盘育苗两种方式育出的烟苗 ,表现为生长前期慢 ,中后期加快 ,比常规直播土体育苗的烟苗根系发达 ,冠根比较低 ,烟苗健壮 ,烟苗素质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德怀  杨忠热  黄永林  罗群 《农技服务》2007,24(7):18-18,22
通过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翻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翻耕精量直播和免耕精量直播相互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玉米翻耕育苗移栽的产量最高,达8488.5kg/hm~2,以免耕精量直播投产收益比最好,达1:2.39。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市不少农户利用玉米棵脚插种大豆,改玉米、大豆纯作为间、套种,改直播为两苗同钵育苗移栽,利用玉米苗床一钵育两苗,无需多制钵、多用工、多用膜,提高了膜钵利用率。大豆改直播为育苗移栽,争得壮苗早发,青豆荚可提早上市,禾本科和豆科、高秆和矮秆作物复合间作,共生互利,相得益彰。在不影响玉米高产的情况下,一般每亩可增收大豆30-40kg,增加经济产值100元左右,玉米、大豆双丰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玉米育苗侧栽,是指在玉米栽培中,将育好的玉米苗移栽于地膜膜侧边缘的一种栽培新方式,它与将玉米苗移栽于内膜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传统移栽机械需人工喂苗、劳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国外全自动育苗移栽机械的成本高、结构精密复杂及维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植质钵育技术的玉米移栽系统。该系统可以将玉米植质钵苗通过一体化的栽植机构直接完成从秧盘到旱田的移栽过程,简化了取苗到栽苗的过程,实现了有序取苗到机械化移栽的全自动过程,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针对玉米植质钵育秧盘的特点,以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为基础,以余摆线轨迹为移栽过程中秧刀的取苗、栽苗的运动轨迹,结合前期玉米钵育苗移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可夹持的栽植机构,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完成取苗、运苗、栽苗的过程,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有利于实现玉米全自动化移栽。  相似文献   

7.
试验于1996~1998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内进行,供试品种苏玉9号和南玉3号,麦套春玉米盘育乳苗地膜栽(水稻塑盘30cm×60cm,468孔保温育2叶苗,大田地膜覆盖)与地膜直播、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试验结果指出,盘育乳苗地膜栽玉米具有早播早苗,早发壮苗,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粒叶比高,穗大穗多粒重,空秆率低的早熟高产生育优势。比地膜直播早播17d,早苗12d,早熟9d,增产26.9%;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早播12d,早苗7d,早熟6d,增产36.4%。  相似文献   

8.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漂浮育苗最佳的播种深度、播放方式、棉苗的生物学特性及移栽后棉株的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漂浮育苗播种深度以1.5-2.0cm为宜;以斜放的播放效果最好,成苗率高、带壳率低。与营养钵育苗相比,漂浮育苗的棉苗素质优于对照,茎叶鲜重及干重、根系鲜重及干重、根体积、根长、根半径和根密度均高于于对照。漂浮育苗棉苗的主根发达、明显,侧根数显著多于对照,根系鲜重增加1倍。漂浮育苗移栽棉的始蕾期、始花期提早3-5d;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26.5%,蕾铃脱落率降低4.2%,从而提高了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适合培育膜下井窖式小苗移栽烟苗标准的育苗方式。[方法]按照膜下井窖小苗移栽用苗标准和节约育苗成本的要求,分别对浅水托盘密播育苗及322、595、160孔漂盘育苗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符合膜下井窖小苗移栽用苗的最佳育苗方式和育苗密度。[结果]试验表明,4种育苗方式的育苗成本是:托盘密播595孔漂盘322孔漂盘160孔漂盘育苗。烟苗素质是:托盘密播育苗所育烟苗根系少,包裹基质少,栽后成活率低;322、595孔漂浮根系对基质包裹好,移栽成活率高;160孔漂盘育苗,根系对基质包裹稍差,移栽成活率稍低。[结论]研究可为膜下井窖小苗移栽用苗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宣桥镇农民的收入,进行了玉米茬青菜育苗移栽和直播间苗两种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茬青菜采用直播间苗种植方式,相对育苗移栽种植方式,投入少、用工少、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1.
在多熟制生产条件下 ,本试验以“掖单 1 3”、“苏玉 9号”、“农大 31 38” 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 ,分别设置了春玉米覆膜移栽、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 3种种植方式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进程 ,根系生长、株高增长及叶片生长等方面的生长特点 ,植株性状的差异与穗部性状以及产量表现。以期为开发春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及其提高多熟制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对迟播迟栽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和寄栽规格的秧苗素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迟播迟栽的水稻本田期缩短5-10天。寄栽密度稀的秧苗素质优于寄栽密度大的。早播早栽有利于增加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寄栽稀的可以增加有效穗数,但穗子较小,千粒重随密度减小而增大。播栽期和寄栽规格对产量均有影响,但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适当地进行迟播迟栽,虽然获得的水稻产量相对偏低,但可以比常规栽培模式多收获一季玉米,可大幅度提高周年的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3.
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棉地粮经三熟制中春玉米+棉花的共生期、不同移栽密度、间作棉的施氮技术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DPC等措施在杭州和衢州两地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会影响棉花的产量,但衢州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间作棉,共生期应控制在50天以内。衢州的间作棉种植密度以3.0-4.5万株.hm^-2为宜,杭州以5.25万株.hm^-2为宜,而春玉米以3.75万株.hm^-2较佳。间作棉的氮用量应在90kg.hm^-2左右,且以基肥和夫玉米采收后两次施用为好。应用DPC能显著增加间作棉的产量,改善间作棉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与播期,于2015 年在山西省早熟玉米区以特早熟、早熟、中熟3 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测试材料,测定不同播期下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4 个播期中,特早熟和早熟品种都能安全成熟,而中熟品种4 月21 日以后播种不能正常成熟。随着播期的提前,所有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产量均呈上升趋势。早熟和中熟品种的产量显著大于特早熟,但早熟与中熟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百粒重之间的不同引起的。在产量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中,生育期积温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随积温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本地区适宜种植早熟品种,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20号左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四个玉米自交系按照籽粒大小分成8组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籽粒大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以便为优良的玉米种子繁育及生产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自交系的籽粒大小对玉米的生育进程无相关性,对玉米前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则因自交系而异。  相似文献   

16.
胶东玉米品种播期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胶东玉米高产栽培的播期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了玉米的全生育期天数、倒伏率、产量、粗缩病发病情况等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产量也越低。6月1日、6月10日播种的玉米粗缩病最重。在本试验条件下,从播期和品种本身特性等多方面比较,春播玉米品种以5月1日至6月1日播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Maize (Zea mays L.) can exhibit yield penalties as a result of unfavorable changes to growing conditions. The main threat to current and future global maize production is heat stress. Maize may suffer from heat stress in all of the growth stages, either continuously or separately. In order to manage the impact of climate driven heat stress on th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of maiz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how heat stress affects maize growth and yield in th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view, the maize growth cycle was divided into seven growth stages, namely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tage, early ear expansion stage, lat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before flowering, flowering stage, lag phase, effective grain-filling stage, and late grain-filling stage. The main focus of this review is on the yield penalty and the potential physiological changes caused by heat stress in these seven different stages.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heat stress related impacts o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re also compared and discussed. Finally, a framework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main influences on yield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which can serve as a useful guide for identifying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to mitigate heat stress related declines in maize yiel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温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差异显著。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存在缩短趋势,不同地区缩短2—5 d不等;夏玉米播种时间南部推迟而北部提前,收获时间总体呈现推迟趋势,整个黄淮海地区生育时长未发生明显变化。茬口时间因夏玉米-冬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呈现不同程度延长,造成了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单产呈显著上升趋势,多数省份达到显著水平。非线性敏感性分析表明,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同时增产或同时减产的一致性。冬小麦产量受最低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南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减产明显,而北部河北省和西部河南省表现为增产。温度升高除对河南省夏玉米有增产作用外,其他省份夏玉米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可能与温度升高的幅度不同和降水的区域性差异有关。降水量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总体上气候变暖对周年单产影响表现为北部增产,而南部减产,因而选择适宜早播且生育期长的夏玉米品种对保障周年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缩短,夏玉米生育期北部延长而南部缩短,生育期的推移导致茬口时间延长,造成了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整个区域平均来看升温使夏玉米减产,冬小麦增产;降水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的产量形成,对南部地区夏玉米产量则存在不利影响,而对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根系分布的重要指标,早期缺水对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的延伸程度大于只在玉米生长中期缺水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对水分需求非常旺盛,会直接影响玉米整体生长期,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后期水分亏缺,能够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杜月红 《农技服务》2010,27(2):193-193,200
为了探索播期对糯玉米产量、生育期及效益的影响,开展了糯玉米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播种,糯玉米的鲜食产量、生育期及效益均不同。以4月播种产量最高;2~3月及7月播种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