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雏鸡霍乱和白痢的病原分离与鉴定徐春厚邵红吴凌倪宏波房秀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密山158308)某鸡场的10日龄雏鸡发生一种以严重腹泻、内脏器官充血与出血、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程持续9天,死亡率达50%。作者从病死鸡的...  相似文献   

2.
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锦州市某鸡场饲养的雏鸡突然发病,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运用各种生化试验、血清学诊断进行鉴定,确定为雏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 0月中旬 ,江苏某养鸽专业户饲养的 30 0多对美国白羽王肉用鸽 ,部分鸽出现以神经症状和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 ,发病率为 30 %左右 ,死亡率为 2 0 %左右。经临床检查 ,病理剖检 ,初步诊断为鸽新城疫 (ND)。立即对全群鸽用新城疫疫苗紧急接种 ,迅速扑灭了疫情 ,同时从病死鸽体内分离到1株新城疫病毒 (NDV)。1 材料与方法病料 :无菌采集病死鸽脑、肝、肺及提取的气管拭子。血清 :发病鸽血清共 30份 ;ND、EDS阳性血清 ,自制 ;SPF鸡血清 ,由江苏省家禽研究所提供。鸡胚 :1 0日龄非免疫鸡胚 ,从江苏省家禽研究所购进种蛋 ,37℃…  相似文献   

4.
5.
1926年Scott首次从人的食物中毒食品中分离到汤卜逊沙门氏菌(Salmonella thompson),1939—1940年又从猪的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出该菌。Edwards和Bruner(1943)从禽分离到汤卜逊沙门氏菌。值得注意的是,自1945年Gordon和Buxton多次从暴发的雏鸡病中分离到本菌之后,有关该菌的报道逐渐增多,开始引起人们重视汤卜逊沙门氏菌在人类食物中毒与鸡病流行中  相似文献   

6.
2001年3月20日,海港区北港镇赵某家引进海兰雏鸡925只,第一周雏鸡长势良好,到第二周时就有个别雏鸡死亡,第三周时有265只发病,死亡159只,发病率达28.9%,死亡率达17%,经综合诊断分析确定为雏鸡白痢。采用恩诺沙星、氟哌酸治疗,三天后鸡群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7.
雏鸡毛霉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雏鸡毛霉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图布丹扎布,郭景芳(内蒙古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呼和浩特010018)曹跃(内蒙古农牧场管理局)1993年7月,呼和浩特市某养鸡个体户的1526只10日龄雏鸡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疾病,2周内死亡127只,死亡率为8.35...  相似文献   

8.
雏鸡真菌性肺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图布丹扎布(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苏和(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兽医站)刘二满田有明景建国付改华(内蒙古伊盟达拉特旗兽医站)韩继平刘成旺(内蒙古畜牧兽医药械物资供应站)某市郊区一养鸡专业户620只10日龄雏鸡...  相似文献   

9.
鸽新城疫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城郊个体养鸡户于 2 0 0 2年 7月 2日 ,在市内个体孵化站购进雏鸡 5 0 0只 ,当饲养到 1 8日龄时 ,有 1 60多雏出现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垂翅、呆立一旁、有部分鸡出现拉稀等症状 ,每天死亡 6~ 7只。经用土霉素、敌净及磺胺二甲氧嘧啶等治疗 ,死亡有所下降 ,但在停药后个别雏鸡开始排白色稀便有的带血丝 ,其后大部分鸡出现血便 ,继之全部血便 ,死亡数增加 ,日平均死亡 5~ 6只 ,一周左右共发病 370只 ,死亡 30 0只 ,发病率占饲养量的 74% ,死亡率达 86% ,经临床症状观察、尸体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鸡白痢和球虫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金柑上出现流胶现象,施用防治流胶病的药剂没有明显作用,且其致病菌目前报道很少。本实验室通过从金柑流胶病株上分离纯化得到5株真菌,编号为JG1、JG2、JG3、JG4、JG5。致病性测定发现5株真菌的致病程度不同,JG4孢子悬浮液处理发病最重,JG1处理发病最轻。对这5种真菌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JG2、JG3、JG4属于链格孢(Alternaria sp.),JG1属于叶点霉(Phyllosticta sp.),JG5属于镰孢霉(Fusarium sp.)。这为金柑流胶病的防治和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礼县种植的二年生掌叶大黄根腐病发病部位分离纯化,然后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致病性测定,旨在明确导致掌叶大黄根腐病的病原物,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掌叶大黄根腐病株中共获得8种分离物,主要致病菌分别为粉红单端孢霉、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其分离频率随病原菌种类和植株发育进程而异,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在不同生长期发病部位均可分离获得,分离频率分别为41.18%~55.56%和3.03%~44.44%,尖孢镰刀菌仅在生长后期获得,分离频率为9.09%。刺伤大黄幼根接种致病菌后,根腐病发病率均较无刺伤接种显著提高。尖孢镰刀菌潜育期最短,病斑面积最大,致病力最强,而粉红单端孢霉和立枯丝核菌潜育期长,病斑面积小,致病力相对较弱。以上说明伤口有助于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菌的侵染,建议掌叶大黄定植和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植株的完整性,严防伤口产生。另外,利用根部离体接种法进行根腐病致病性测定操作简单,回接时间短,再分离率高,结果可靠,可在植物根部病害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甘肃张掖、酒泉2市采集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腐病样品15份,按照柯赫证病律对其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占优势,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腐皮镰孢霉F.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病株率达60%以上;其次是尖孢镰孢霉F.oxysporum和串珠镰孢霉F.moniliforme,致病性弱,发病株率为16.7%~23.3%;腐皮镰孢霉与尖孢镰孢霉或串珠镰霉混合接种,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而病株上获得的其他分离物均无致病性.研究证明苜蓿根腐病是以腐皮镰孢霉为主要病原,并与尖孢镰孢霉和串珠镰孢霉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病害.  相似文献   

14.
鹅与番鸭溃疡性胃肠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患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死亡的鹅和番鸭病料中各分离到 1株病毒 ,DQ和DQ M。病毒分离物对鸡胚、番鸭胚、鹅胚和番鸭均具有极强的致病性。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 ,DQ和DQ M属于禽Ⅰ型副粘病毒  相似文献   

15.
雏鸡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鸡的沙门氏菌病 ( Salmonellosis avian)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 ( Salmonella)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 ,对养鸡生产及食品卫生具有较大危害。鸡的沙门氏菌感染多以单血清型为主。鸡伤寒沙门氏菌 ( S.gallinarum)通常引起成年鸡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病 ,但以雏鸡死亡率为高 [1,2 ] 。鸡白痢沙门氏菌 ( S.pullorum)主要引起雏鸡、雏火鸡的白痢 [3 ] 。近年来河北卢龙、昌黎等地大面积暴发雏鸡沙门氏菌病 ,引起大批雏鸡死亡。经鉴定为鸡伤寒和鸡白痢沙门氏菌混合感染所致。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被检材料  1 5只死雏鸡均…  相似文献   

16.
17.
宁夏地区犊牛腹泻的病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犊牛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流行病学情况,2017年6月至12月对宁夏地区20个牧场有临床腹泻症状的犊牛,随机采集127份腹泻粪便样品,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对轮状病毒、隐孢子虫、大肠杆菌和贾第鞭毛虫4种病原微生物进行了抗原检测。结果显示:在127份腹泻粪样中,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32. 28%(41/127),隐孢子虫的阳性检出率为25. 20%(32/127),大肠杆菌阳性检出率为11. 02%(14/127),贾第鞭毛虫阳性检出率为4. 72%(6/127)。结果表明:宁夏部分奶牛养殖区犊牛已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轮状病毒和隐孢子虫病感染,此调查为宁夏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有效依据,对促进宁夏地区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鹅的鸭瘟病原分离鉴定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鸭、鹅和病鸭密切接触也能感染发病(鹅的鸭瘟),在有些地区可引起流行,并在雏鹅表现较高的死亡率。鹅的鸭瘟与小鹅瘟在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给养鹅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弄清广西各猕猴桃产区猕猴桃果实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作者于2021年8-9月采果期收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河池市、百色市、贺州市及宜州市等5个市15个猕猴桃主产县38个代表性果园的成熟果实进行病果的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计分离获得174份真菌材料和5份细菌材料,分别使用鉴定真菌的通用引物ITS1/ITS4和鉴定细菌的通用引物27F /1429R做PCR 扩增。将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发现15个主产县猕猴桃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主要有葡萄座腔菌科的2个属Botryosphaeria和Neofusicoccum、二孢菌属(Lasiodiplodia)、间座壳菌属(Diaporthe)、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镰刀菌(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毛霉属(Mucor)和类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其中葡萄座腔菌属、间座壳菌属、二孢菌属和Neofusicoccum为主要真菌,分别占获得真菌材料总份数的47.70%,29.89%,9.20%和6.90%,毛霉属和类拟盘多毛孢属为猕猴桃果实病原菌系首次报道。病原细菌种类有葡萄杆菌(Gluconobacter)、Atlantibacter 和泛菌属(Pantoea),这3个属的细菌在猕猴桃果实病原细菌相关报道中均未见报道。鉴定结果初步锁定了广西猕猴桃果实病害病原菌种类,可为猕猴桃果实病害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青岛某犬场一例比格犬皮肤病患犬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经过皮肤局部观察、寄生虫检查、真菌分离及18SrRNA基因测序、细菌分离及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病例主要致病原因是寄生虫、细菌和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寄生虫感染以蠕形螨为主,细菌病原包括中间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乳酸菌,真菌病原主要有隐球菌、青霉菌和念珠菌。调查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