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枣粘虫是近年来危害我省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危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使枣果脱落,造成绝收。本人根据三年来的防治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枣粘虫又名包叶虫、粘叶虫,各枣区均有发生。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内越冬。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时值展叶至枣吊长到2寸左右。幼虫吐丝将1—2片嫩叶粘合一起成饺子形,藏在里面啃食叶肉,随着幼虫长大粘缀的叶片也增多。老熟幼虫在卷叶内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是花期及幼果期,幼虫不仅危害叶片,还可危害果实。8  相似文献   

2.
枣尺蠖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害特点 枣尺蠖又名枣步曲,弓腰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该虫除危害枣树、酸枣外,还危害苹果、梨等果树,其幼虫暴食性强,可取食枣树的嫩芽、叶片、花蕾、枣吊等所有绿色组织,发生严重时可将枣叶和枣芽全部吃光.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3.
枣镰翅小卷蛾(亦叫枣粘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据调查,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等处越冬。越冬代成虫子3月下旬开始出现,每雌产卵120~200粒。第一代幼虫大量出现期在谷雨前后,为害达两个月之久;第三代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为害约两个月。老熟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该虫食性单一,以幼虫为害枣树叶、花和果实,是枣树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4.
枣尺蠖是危害枣树的重要害虫,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2003年笔者在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东冶村进行了防治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枣尺蠖分布及危害现状枣尺蠖又名弓腰虫、顶门吃、圪蛴或枣步曲。幼虫在爬行时一伸一曲,故称“枣步曲”,是枣树最为  相似文献   

5.
一、枣尺蠖的生活习性 枣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又名枣步典。当枣树发芽时.初孵幼虫开始危害嫩芽,俗称“顶门吃”;枣树展叶开花时,幼虫危害叶片及花,俗称“串花虫”一可见,该虫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中东部枣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枣蛆、卷叶蛆、枣芽蛆。该虫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等各个枣区,为害枣树。1 发生期及危害该虫每年发生多代,在陕西关中东部每年约发生5~6代,以幼虫为害尚未完全展开的幼叶嫩芽。受害嫩叶呈浅红色或紫红色肿皱的筒状,不能伸展,质硬而脆,最...  相似文献   

7.
关中东部枣叶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叶瘿蚊(DasineuradatifoliaJiang)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dae),俗称枣蛆、卷叶蛆、枣芽蛆。该虫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等各个枣区。1 发生危害该虫在陕西关中东部每年发生5~6代,以幼虫危害尚未完全展开的幼叶嫩芽。受害嫩叶呈浅红色或紫红色肿皱的筒状,不能伸展,质硬而脆,最后变黑枯萎脱落,一卷叶内常有数头甚至10余头幼虫。此虫第1代发生时正值枣树发芽展叶期,危害严重时,则影响结果枝抽生、展叶和开花结果。一般幼树、矮树和苗龄较大树、高树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8.
枣食芽象(虫甲)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其又名枣飞象、小灰象(虫甲),俗名灰虎,属鞘翅目象(虫甲)科。该虫在吴堡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4月上旬开始羽化(平均气温10℃左右),4月15日田间出现成虫,4月下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寿命为20~30天,4月25日发现成虫交尾。5月12日幼虫开始落地入土。成虫在上午11时至下午2时气温较高时最活跃,在树干上来回爬行取食  相似文献   

9.
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幼虫危害刺槐、栎、枫、榆、杨、桦、苹果、梨、枣、茶等树木枝梢,还危害棉花、辣椒、龙葵多种作物。近年来在鲁东南地区发生成灾,林木中以刺槐、苹果、梨、枣受害最重。1973—1975年间,笔者曾对此虫作过观察,本文仅据1974年资料重点介绍该虫的幼虫为害习性,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银杏大是蚕蛾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常以幼虫群集蚕食核桃,银杏,栗,枫杨等树的叶片,造成毁灭性灾害。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各虫态生存率都较高,易暴发成灾。幼虫抗性强,防治难度大。通过三年的观察与试验,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确定出了防治该虫的三种有效方法和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1.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俗名枣蛆。幼虫为害枣果,是枣实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该虫在我区为害日趋严重,虫果率常达80%以上,造成红枣减产和影响果实的经济价值,使枣产区人民在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所以,对桃小的防治是枣区人民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于1983—85年,在桃小发生严重的行唐县,应用性诱剂适时指导,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枣飞象(食芽象甲)Seythropus ya-sumatsui 食害枣树的芽和嫩叶,近年在吕梁地区石楼、柳林等产枣县严重发生,使红枣大幅度减产,年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以上。为有效地抑制该虫危害,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简介如下。1 生活习性该虫在吕梁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距枣树干1.4m 范围内5~10cm 深的土层内做土室越冬。幼虫于4月15日开始化蛹,4月20日进入盛期,4月26日为末期,蛹期12天。4月28日成虫始见,5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30日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为盛  相似文献   

13.
枣叶甲生物学及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叶甲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枣镰翅小卷蛾 Ancylis satica Liu(以前误称枣菜蛾、枣粘虫),是陕北枣树一大害虫,分布广,危害重。1964年曾大发作,使榆林地区红枣减产80%以上,1976年再度大发生,又使红枣减产50%为探索以菌治虫及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的新途径,我们于1977年5月10日至20日,在青涧县王家河大队进行了杀螟杆菌、7216杆菌两种菌剂和杀虫脒对枣镰翅小卷蛾幼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枣叶甲Fleutiauxiaarmata(Baly)是枣树上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越冬。防治主要用80%敌敌畏乳剂,50%甲胺磷乳油等农药喷杀成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枣粘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俗称贴叶虫。以幼虫为害枣树的叶、花、果。该虫1年3代,以蛹在树干老皮裂缝处越冬。蛹长6—8毫米,外被白色茧。来年4月间成虫羽化,为灰褐黄色小蛾子,前翅前缘有黑白相间的钩状纹10余条,晚间活动,趋光性强。越冬代成虫产卵在嫩芽及1—2年生枝上。枣树发芽展叶阶段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初孵幼虫黄白色,先啃食新芽、嫩叶,稍后即缀合叶子成饺子状,藏于其中食害。老熟幼虫在卷叶内作茧化蛹。第1  相似文献   

17.
枣步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师光禄  杨富斗 《林业科学》1997,33(3):234-241
1989-1995年在山西省太谷枣区、稷山枣区对枣步曲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调查,组建了5个年世代生命表,1个平均生命表,枣步曲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属PriceA型,平均种群趋势指数I为1.203。枣步曲幼虫期受天敌控制作用显著,种群控制指数为5.739。关键虫期为蛹期,关键因子为蛹的冬季消亡。并根据越冬后正常蛹数及平均生命表中的平均存活率预测次年4龄幼虫,准确率达90%左右,有效地指导了防治。  相似文献   

18.
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Linnaeus)是近几年传入抚顺地区的危险性害虫。幼虫喜食大径松树,在树干深处蛀道危害。该虫活动隐蔽,防治难度大,危害严重。本文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等的研究,探索出防治的有效措施。同时为长期控制松瘤象的危害,提出了应遵循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9.
看了贵刊1986年第1期上刊登的清涧县红枣研究所曹小飞同志写的《枣镰翅小卷蛾性诱防治效果简介》一文(下称曹文)后,我认为该文失实,观点有误,有必要予以纠正。1.该文作者对枣镰翅小卷蛾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不清。曹小飞同志文章开头提出,该虫“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处越冬”。这是正确的。但紧接着提出:“为害约两个月,老热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这不符合事实。据我们多年观察,该虫绝不以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枣尺蠖各虫态的发生期,提出了预测预报办法。实践证明,当幼虫达三龄期时,进行化学防治为最佳时期,并辅以其他防治措施,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