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化地处湘中,属雪峰山低山区。全县辖30个乡镇,1180个村,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总面积4950km^2,耕地面积42000hm^2,其中水田22667hm^2,旱土19333hm^2。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土壤多以板页岩发育的红壤、红黄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发育。长期以来形成了适宜本地栽培的茶树群体品种——云台山大叶种。生产的“安化松针”茶,在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全省的三大名茶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6667hm^2,年产各类干茶5000t左右。  相似文献   

2.
安化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在省内颇有名气.这是历史的光荣,也是安化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不予赘述.根据省农业厅的布置和安排,笔者参加了安化茶叶生产情况调查,结合"安化县十一·五茶叶发展计划"的有关内容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林桂镗(1925—1996年),原籍福建仙游县,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1948年6月,毕业于福建省协和大学农学院农学系。1948年7月至1949年3月在崇安县茶叶试验场任农业技师。1949年4月至1949年8月在仙游县农业推广所任所长。  相似文献   

4.
彭其舟 《茶叶通讯》2005,32(4):17-19,22
南岳是我省自然、宗教、茶叶文化遗产宝地,产茶已有1500多年历史。云雾茶的生产、发展已延续至今,可谓“天下名山,造化天下名茶”,为茶中有禅的典型。长期以来,南岳存在“有名茶而无名牌”,然而20世纪90年代始获“中国茶叶绿色食品”,逐后就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根据衡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南岳有机茶产业指示精神,2003年10月改制成立有机茶生产、加工、贸易和科研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南岳怡绿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南岳怡绿茶业),商标名称“南岳牌”,生产南岳牌有机茶系列产品。现就公司的现状、运作、发展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项文广  李再兵  谢继金 《茶叶》2005,31(4):240-241
地处台州西陲、与丽水市缙云县毗邻的仙居县安岭乡有23个自然村,3183户,10878人,耕地面积223.4hm^2,山林3875.5hm^2,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12万元,人均收入1877元,是个贫困乡。这里山高,空气异常清新,山地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优越,颇适宜茶树种植,现有茶园面积266.7hm^2,占全县茶园面积将近1/5,茶叶自然品质优异。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州地区曾多次举办大宗茶叶质量评比,  相似文献   

6.
谌介国 《茶叶通讯》2005,32(3):41-44
20世纪后半期,我们伟大的祖国迈过了不平凡的半个世纪,在前进的大道上,掀起过惊涛骇浪,经历了狂风暴雨、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历程。我们这一代参与祖国革命和建设,风雨同舟的人,在坎坷、平坦,曲、直交错的道路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在顺风和逆流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应该说,我们不是不幸运的人。  相似文献   

7.
《广东茶业》2008,(2):38-38
据《梅州日报》报道:近日,马图村广大茶农在迎来又一个茶叶丰收年、收入增加的大好形势下,却遭遇劳动力紧缺、投入春茶生产受制约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8.
茶叶科技的世纪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陈宗懋 《茶叶科学》1998,18(2):81-88
一个世纪来,世界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除二次大战期间停滞不前外,其余年份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以本世纪的后半叶增长更为显著,这和5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文中列举了对本世纪茶叶生产的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的十项重大科技进展,它们是:无性系的推广与应用,短穗扦插繁殖技术的成功应用,茶树缺素症的诊断与治疗,平衡施肥理论的确立,茶饼病预测体系的建立和茶卷叶蛾生防技术的引进,红茶萎凋槽的诞生和CTC工艺的发展,采茶机的普及与应用,农药残留的预防和控制,茶叶产品的多样化,茶叶对人体调节功能的研究。文中还对21世纪茶叶科技对世界茶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07,29(1):1-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副所长,我国著名的茶叶生化专家,中共党员、民盟盟员阮宇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22日9时4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阮宇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月25日上午10时在杭州殡仪馆举行。阮宇成同志,汉族,籍贯上海,生于1918年2月。1942年12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参加工作至1951年,先后在上海担任工厂技术专员、工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初,84型珠茶炒干机研制成功,因其具有体积小、噪声低、节能、操作方便等优点迅速在全国珠茶产区推广.随着我国茶叶无公害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这种茶灶的弊端开始凸现,特别是由于该机茶灶的进出煤口均设在炒干机出茶口一侧,对生产环境和产品会造成严重污染,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茶叶生产.为此,迫切需要对茶灶结构进行改进,以利于优化生产环境,并减少对产品的污染.浙江省上虞市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成功地设计试验了新型茶灶,使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28日是我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逝世14周年的纪念日。为此,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了“吴觉农茶学思想论坛”会。王郁风先生在会上介绍了吴觉农先生的生平事迹。会议还研究部署了吴觉农《茶经述评》修订工作。本文为王郁风先生的发言内容,有删节。  相似文献   

12.
胡贡堂 《茶叶》2004,30(2):121-121
2月2 4~2 5日,金华市茶学会在武义武阳春雨茶艺馆召开了第六次全体会员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腾鸣远当选理事长,厉守华当选秘书长。会上总结了上届理事会工作。市茶学界科技工作者与茶农,在各级政府支持和关心下,抓住市场新动向,从追求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实施无公害茶及有机茶生产管理,以点带面,建立示范基地。目前已颁证有机茶园1 888公顷。义乌市有机茶专业合作社,通过国际及日本颁证有机茶园30 0公顷,被省农业厅列为有机茶出口示范基地。武义县有机茶园达946公顷,成为“全国有机茶之乡”。金华市茶叶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在武…  相似文献   

13.
林瑞勋(1925.9-2007.10)是茶叶界值得人们敬佩的专家之一。1950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后一直在福州商检局工作。他是我们的学长、复旦的精英。他诚恳耿直的品格,业精于勤的钻研精神集中表现在他的"终身学习,低调做人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茶业》2005,(1):42-45
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东汉年间(25—220年),广东开始利用茶叶。19世纪中叶,全省茶叶面积已超过30万亩,19世纪60年代前,茶区生产保持向上发展的趋势,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到清同治九年(1870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浙、闽、湘,居全国第四位。19世纪末,印度、锡兰、日本等国茶叶挤占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吴夏明 《茶叶通讯》2005,32(4):48-49
长沙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最盛时期县内仅高桥一带茶行就有48家,高桥茶庄是全国72家著名茶庄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茶产业发展加快。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提高,规划建设“百里茶廊”,重点发展9个乡镇茶叶生产。现有茶园0.43万hm^2,其中采摘面积0.24万hm^2,占55.2%。乡、镇、村、民营茶厂24个,加工厂房6.8万m^2,  相似文献   

16.
正宋代饮茶十分普及,"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皇帝嗜茶,文人士大夫嗜茶,僧侣嗜茶,平民百姓也普遍饮茶,饮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所谓"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饮茶兴盛突出表现在茶馆的兴盛上。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饮茶大盛,汴梁(开封)、临安(杭州)大街小巷,茶  相似文献   

17.
李联标先生(1911-1985)是我国著名茶叶专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今年是他“百年寿辰”,虽然他离开人间26年了,但是他一生为茶、对人和谐,作风正派,工作兢兢业业,关心年轻人的培养,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长留人问。我们应该缅怀他。李先生193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1935~1944年曾参与福建省武夷...  相似文献   

18.
许爱国 《茶叶通讯》2006,33(1):45-46
石门县位于湘西北边陲,澧水中游;全县3973km^2,辖19个乡镇和一个管理区,人口近80万;山多田少,自古就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俗称;茶叶是该县传统的特色产业,又是西北山区乡镇的支柱产业,所在乡镇农民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于茶叶。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石门茶叶受国内、外茶叶市场疲软的影响,加上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对进口茶叶实行农药严格检测和提高标准,对茶叶出口国设置技术壁垒,使石门的茶叶一度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2):48-49
黄儒,北宋茶叶专家。字道辅。建安(今建瓯)人。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十。博学能文,不幸早亡。所著《品茶要录》(1075年前后),专论建茶采制烹试的各种要法,为研究茶史和建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商业资本的推动,中国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红茶逐渐成为中国茶叶市场上的消费热点。就广东红茶而言,在全国红茶热的推动以及政府的支持下,也迎来了恢复性发展,以英德红茶为主的传统高香红茶,不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带动了广东红茶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