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和C48-1攻毒扣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抗体2.0ml/只,具有100%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轩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  相似文献   

2.
<正>1流行病学1.1病原沙门氏菌是引起鸭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等几种。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于鸭的肠道,其在鸭粪、饮水、土壤、蛋壳、鸭绒等上都可以生存,生存时间可从数月到数年不等。该菌的表面没有荚膜,也没有形成芽孢,抵抗力较弱,对常用消毒药物及热很敏感,一般在60℃下5 min,或0.3%的来苏尔和3%的石炭酸溶液中20 min内都可将其灭活。  相似文献   

3.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接触性传染、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败血性疾病,至今仍被许多国家与地区列为重点预防对象。2001年9月,笔者收到了龙岩市某山麻鸭场送检病料,通过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为鸭霍乱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9月,龙岩市某山麻鸭场,35~45日龄的山麻鸭100多羽发病,立即死亡的约占30%,1~3天内死亡约占40%。呈散发性发病。2临床症状有些病鸭,看不到任何病症,突然扑翅而死。大部分病鸭发病后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不食,口渴,饮水增加,鼻流粘液,呼吸困…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测定了母鸭免疫后不同时期所产雏鸭的母源抗体及其卵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1)1~4周龄雏鸭血清中均含母源抗体,在1~3周内可获得不同程度保护。5~8d为母抗高峰期,保护率100%(6/6),3~4d和10~14d的保护率83.3%(5/6),20d后保护率不到50%,(2)同居感染结果,5日龄保护80%(4/5)10日龄保护40%(2/5)15日龄20%(1/5),20,25日龄均无存活,(  相似文献   

5.
1病原体污染传播疾病 鸭、鹅的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病原体污染空气、饮水、饲料和土壤等造成。空气虽不适于任何病原体的生存,但可作为病原体在一定时间内暂时存留的环境。所有引起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禽流感、禽结核病、隐孢子虫病、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鹅流行性感冒、衣原体病、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通过空气中带菌、带毒的飞沫和尘埃传播。如果饲料、饲草、饮水以及鸭、鹅的饲养场地和孵化场所受到污染,如鸭瘟、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鸭(鹅)球虫、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就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染给易感鸭、鹅,引起致病。还有许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播的,污染土壤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病鸭、鹅尸体、粪便和畜禽废弃物,由于这些尸体、粪便和废弃物中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一旦处理不当,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和繁殖,以保持和扩大传染源。如肉毒梭菌、属腐物寄生菌、形成芽胞后可以长期生活在土壤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也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球虫卵囊对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也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这些土壤中的病原体通过鸭、鹅的消化道摄入或其他传染途径,就会致病。生物性污染物除了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害虫,如鸭、鹅采食被蚜虫和蝶类的幼虫寄生的青草或蔬菜,会发生口腔炎、肠炎,并引起神经麻痹。还有一些储存时间长或变质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粉螨,鸭、鹅食后常引起下痢。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血清型众多.鸡群由沙门氏菌造成的疾病统称鸡沙门氏菌病.本属病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抵抗力[1],可在饲养器具和棚架上可存活35d,能在蛋壳上存活200d以上;在尘埃中存活3年,能在干燥的粪便上存活4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鸡沙门氏菌病及其危害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血清型众多。鸡群由沙门氏菌造成的疾病统称沙门氏菌病,主要包括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及亚利桑那病。病菌在饲养器具和棚架上可存活35天,能在蛋壳上存活200天以上;在尘埃中可存活3年,能在干燥的粪便上存话4年之久。本病在一些饲养管理条件相对落后,防疫措施不力的鸡场广泛流行,给养鸡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鸭沙门氏菌病是一种急、慢性传染病 ,除鸭外其他家禽都易感。主要发生于幼禽 ,引起小鸭大批死亡 ,成年鸭多为带菌者。临床上以腹泻、结腹炎和消瘦为主要特征。人多因与病鸭接触而感染 ,本菌会引起人食物中毒。在管理条件相对落后 ,防疫措施不力的鸭场广泛流行 ,给养鸭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 初诊依据1 .1 发病特点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鸭和病愈带菌并排菌的鸭。由于这些鸭长期带菌 ,在饲养管理不善的条件下 ,带菌鸭发病或大量排出沙门氏菌而污染环境。引起鸭发生沙门氏菌病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属细菌 ,其种类很多 ,最常见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1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少数鸭缩颈闭眼,精神倦怠,采食减少,羽毛蓬松,伏地,不愿下水,呼吸困难,眼鼻腔分泌大量黏液,轻度腹泻,排出白色稀粪,3~4d后死亡,死前有神经症状。随后病鸭数量急剧增加,大多数病鸭嗜睡,缩头,垂翅,下痢,贫血,消瘦,少数鸭只跗关节肿大,运动困难。后期病鸭陆续死亡,死前伴有神经症状。2病理变化剖检病鸭可见全身浆膜面均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增厚,内含多量纤维素性絮状液体,心外膜有明显出血。肝肿大,呈土黄色,其上有白色的点状坏死灶,表面附有出血性素质。气囊增厚,有干酪样物质附于其…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造成肉鸭损失的主要细菌病之一,其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1]。1998年,河南省和上海市的部分鸭场反映,该病在这两个地区造成了大批肉鸭死亡,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该病在这两个地方的发生情况,我们于1998年1月在河南某地、1998年3月在上海某地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1.1 发病情况 在两个地区,一年四季均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鸭一般从2周龄左右开始发病,3~4周龄的鸭死亡较多,3…  相似文献   

11.
3猪副伤寒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断乳后仔猪,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急性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3.1病原及其抵抗力。本病的病原体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及其Kunzendorf变型、猪副伤寒沙门氏菌及Voldagsen变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它们是血清型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抵抗力,在水、土壤、粪便中能生存几个月,熏腌肉品处理对沙门氏菌的作用不大。沙门氏菌能产生耐热的内毒素,75℃受热1h仍有毒力,人吃了这种病猪肉可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1年6月,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所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天后逐渐增多,多在发病后3~5天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村民于6月5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鸭1500只,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于6月10日开始发现有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不饱食,拉稀粪,到6月16日。共发病523只,发病率为34.2%,死亡率为20%。2)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不吃食,缩颈离群,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13.
1发病情况上海市郊区某鸭场有多年的养鸭历史,年饲养肉鸭6万羽左右。自开始养鸭以来,一直在同一水面上饲养,养鸭环境卫生不佳,病鸭与健康鸭隔离不严,以致鸭群经常发病。1999年12月,饲养的5000多羽肉鸭陆续死亡。畜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2症状病鸭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沉郁,头颈缩起,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站立困难,不愿走动,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泪,上睑水肿,有些病鸭出现单侧或双侧失眠。部分病鸭头颈肿胀,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3剖检变化剖解病鸭4羽。单侧眼失眠(2/4),…  相似文献   

14.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我县呈零星散发,主要发生在8~10月份。1999年10月我县白泥镇一养鸭专业户饲养的本地鸭发生一种以高热,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经诊断为鸭霍乱,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白泥镇上里村养鸭专业户陈某共饲养860只本地鸭,体重在1.2~1.8kg之间,1999年10月15日早上发现鸭死亡3只,傍晚鸭回家后,发现部分鸭精神萎顿,离群呆立,于当晚又死亡7只,至17日已发病85只,死亡45只。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病例,没有发现任何临床表现突然死…  相似文献   

15.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死鸭肝脏制成1:1匀浆,分别接种9日龄鸡胚和11日龄鸭胚,鸡,鸭胚均于接种后24~36小时全部死亡,取鸡胚尿囊膜制成1:2匀浆 接种11日龄鸭胚,鸭胚于接种后64小时死亡,取鸡胚尿囊液回归4日龄雏鸭进行人工发病雏鸭于24~96小时全部死亡,用已知抗鸭肝病毒卵黄液对发病鸭群紧急被动免疫注射,病鸭群于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取鸡,鸭胚尿囊液制成油乳剂免疫注射后3天全面停止死亡,了  相似文献   

16.
雏鸭白痢病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是通过病鸭与健康鸭在一起饲养和通过被病菌污染的器具而传染的. 1症状 出壳后3~5d雏鸭患病时,表现不食、无精神、鸭毛蓬乱、两眼半开,病鸭挤在一起,不愿下水嘻水,继而发生下痢,呈白色粥样,有恶臭,稀粪常粘住肛门周围绒毛,干后结成一团,致使排粪困难,如不及时治疗,经1~3d死亡.20天左右发病的雏鸭症状与上述症状相同,但经过较慢,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7.
2001年5月,我县某鸭场发生一种以咳嗽、腹泻、心包炎、肝周炎及内脏浆膜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为32%,死亡率7.6%,经临床检查、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饲养1800羽43日龄的杂交肉鸭,鸭舍建于永定河岸,因5月7日永定河暴发洪水,运动场被水淹4h。第2天鸭群开始发病,患病鸭约260羽,死亡22羽;第3天死亡32羽,用5%诺氟沙星饮水;第4天发病鸭增至550羽,死亡46羽。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咳嗽…  相似文献   

18.
槟榔灭绦汤治疗鸭绦虫病还庶(上海市奉贤县兽医站201400)鸭绦虫是危害较大的鸭肠道寄生虫,圈养鸭及死水河滨放牧的鸭感染率高,多发于50日龄至13月龄的鸭。根据1991~1996年3月份的65起群发病鸭的统计,绦虫病13起,占鸭病的20%(13∶65...  相似文献   

19.
1999年4月和5月,在镇江郊区某鸭场有两批樱桃谷肉鸭发生了以纤维素性渗出性变化,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病变的疫病。第一批2000只肉鸭在3天内发病920只,死亡256只,发病率46%,死亡率12.8%。第1批病肉鸭经送市畜牧兽医站临床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同时取病料到扬州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进行细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是由Ⅱ型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于1999年4月25日从常州某炕房购进樱桃谷肉鸭2000只进行饲养,饲喂某正大公司生产的肉鸭料。该鸭场鸭…  相似文献   

20.
蜂蜜营养丰富。在鸭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蜂蜜,可明显提高产蛋率。鸭喂蜂蜜的方法是:蛋鸭开产前,按1kg蜂蜜拌50kg鸭饲料的比例将饲料拌匀,连喂3d;在停喂15d后,再连喂3d。采用这种方法给蛋鸭添喂蜂蜜,不仅可使蛋鸭的产蛋率提高一成左右,而且可增强蛋鸭体质、预防鸭瘟。〔鸭喂蜂蜜产蛋多!江苏省盐城市公园新村19-102信箱224001@林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