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们常用小中见大,步移景换来概括中国园林的空间艺术特色,即园林用地面积虽十分有限,景观内涵却非常丰富,令人于步移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千丘万壑、清溪碧潭、风花雪月、光景常新。诚如明代造园名家计成《园冶》所言:咫尺山林,多方胜景。那么,中国园 相似文献
2.
浅析两种造景手法:分景与借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变、讲究布局和层次而名闻遐迩。在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观赏条件外,同时要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能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风景,原因不外乎空间的组合与分隔。中国古典园林中多使用分景与借景的手法来丰富其层次。 相似文献
3.
<正>造园有法无式。所谓有法,指需要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和艺术规律。何谓无式?除了园子使用功能和造园者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以及造园时的技术条件、造园材料等种种差异之外,造园本身的内外环境,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是千变万化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皇家园林可以说是专横跋扈,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园林中,诗情画意不是形容词,而是可以捉摸、真切体验到的一种意会,它源于造园的理念、意境、表现形式和手法.中国人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时空结合、虚实结合的园林艺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时代的需求,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因其局限性逐步被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手法替代.通过对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阐释,结合当代景观规划设计趋势,简要分析了传统造园手法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融合,以扬弃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正>古之文学艺术领域,诗词有山水诗,绘画有山水画,园林称为山水园林,连《红楼梦》中的造园家也叫做山子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是千古传诵,崇尚山水几乎成了国人难以割舍的自然情结。在造园实践中,山水通常被喻为园林的骨架。 相似文献
9.
岭南古典园林的历史记忆与诗意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广州南园与文人结社的关系,得知岭南古典园林在损毁之后依然能靠活跃于文人群体中的集体记忆得到修复。这种记忆来自文人不断重复的文化实践和根深蒂固的观念。然而,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岭南古典园林的历史记忆却有可能被边缘化以至消失。 相似文献
10.
造园如同作诗文.从造园伊始至园子为大家所认同,立意构象入境抒情哪个环节都不能少.立意构象主要由造园家去完成,而入境得由造园家与游人共同参与.为什么?造园家通过其创造性劳动,使园子臻于美好境界,但这种入境只有园子成为游人的审美对象并经过审美者(游人)与对象(园林)之间的交流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园冶》和苏州的拙政园两者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都享有极高的造园地位。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了《园冶》造园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岭南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广州造园成就六十年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岭南园林悠久的发展历史出发,追溯到岭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岭南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广州是岭南园林发展的中心城市。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夕,广州造园事业建设步履艰辛,但成绩斐然,期间建成了白云山山庄旅舍、兰圃、北园酒家、越秀公园、华南植物园等一批优秀庭园,广受国内外园林界同行所赞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造园事业发展迅猛,建成了白天鹅宾馆中庭故乡水、芳华园、草暖公园、云台花园、粤晖园等一大批影响全国,享誉海内外精品庭园,使岭南园林的造园理念得到传承和发展:继承传统,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并形成了现代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继承传统造园精髓,融汇中外优秀技法,布局灵巧别致生动,游线组织流畅舒展,建筑淡雅轻巧通透,室内室外景色交融,园林植物多姿多彩,构件工艺精美细腻。 相似文献
13.
<正>寄畅园是江南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无锡西郊惠山之麓。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原属秦姓私园,初名凤谷行窝。明末清初,秦氏后 相似文献
14.
15.
<正>以古鉴今园林创造只有以自然为师,与古典园林文脉相承,以古鉴今,与时俱进,方能创造出今日园林之辉煌。在江南园林中,依托自然山水,又能延引山水,使人工山水与自然山水融洽有情,浑然一体者,应首推无锡寄畅园。寄畅园在江南众多山麓墅园中独树一帜,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对寄畅园造园艺术的剖析,不难看出其对无锡近现代园林建设诸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特有的生态化和“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影响遍及世界,特别是中国的邻国日本、朝鲜等。而日本在中国古典园林与本土文化相复合、变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从一般手法和特殊手法两方面来论述中日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差异。一般手法主要包括意境、空间和材料三方面。而特殊的手法主要是指园林风水及禁忌方面的手法。 相似文献
17.
18.
《园冶》和《作庭记》分别是中国和日本最早的造园专著,尽管成书时代、地区不同,但后者体现的深刻汉文化影响,使二者的对比阅读意义重大。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二者内在异同,可得《作庭记》体现出早期造园活动中不强调人的进入,而强调微缩自然的庭园特点,以理水为目标、掇石为手段的水石并进的造园思想,及在海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海-岛特征;《园冶》则体现出晚期造园活动中强调人生活其中的园居特点,和山石审美独立完善而水审美退化的地域性造园思想发展。同时,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贯穿了这两部不同背景的造园理论作品,证明场地对东亚造园文化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造园有相地一说,《园冶》更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论断,认为无论园址原来是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还是郊野地、傍宅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歌赋给人的感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景色上追求的多是综合性、多感官的体验。本文通过结合中国传统诗词歌赋对中国古典园林具体节点景观进行多感官体验的分析,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与诗词多感官体验的共通之处,站在多感官体验景观的角度上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并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