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全面提升城市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介绍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总体要求和评价指标,分析了大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琪 《国土绿化》2010,(9):30-33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幅员面积5325平方公里,人口382万,辖射洪、蓬溪、大英、船山、安居三县两区,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并于2009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做法、怎么样的措施使遂宁成功创建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记者采访了遂宁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大海,深入了解了遂宁在创建绿化模范城市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要求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一项共识。文章就临沂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资料档案整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创森"工作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效益,运用分组抽样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11组空间位置相邻、经济综合实力相近的国家森林城市和非国家森林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健康5个方面19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19项指标中有13项指标显示国家森林城市优于非国家森林城市。通过4项经济指标和5项社会指标可以看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一定比非森林城市高,但是其居民经济收入和百姓幸福度比非森林城市更高;3项文化指标和3项健康指标均反映出森林城市比非森林城市高,说明森林城市的建设在文化传播和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更具优势;对比4项生态指标,综合来说,森林城市比非森林城市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净化空气方面也表现出一定优势;其中经济、文化和生态指标可以构成评判国家森林城市与非国家森林城市差别的主要评价指标。国家森林城市与非国家森林城市在城市综合实力方面相比更具优势,从侧面反映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促进经济、彰显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具有正面意义。未来,建议围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成效的价值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量化评估森林城市建设的实际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座传承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精神的"好心之城"一座为新中国摆脱"贫油国"帽子作出贡献的"光荣之城"一座从工矿城市蝶变为滨海绿城的"魅力之城"这里,是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广东茂名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北有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南有浩瀚大海、百里沙滩,是广东省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这个总人口817万人的滨海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最具人气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同时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国家森林城市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宗旨,是我国目前评价一个城市绿化成绩的最高荣誉。那么,目前中国的国家森林城市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7.
伍荔霞 《广西林业》2010,(10):38-39
<正>"山清水秀地干净。"2006年,温家宝总理到广西柳州视察时,如此称赞这座美丽的山水城市。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拥有了一串跟生态美有关的荣誉: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节能减排20佳城市;2010  相似文献   

8.
《国土绿化》2006,(4):52-53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和沿江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下游出海口南岸的一个新兴港口工业城市。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6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今年,又顺利通过了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其实不是一项具体的项目,而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革命。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转变建设观念,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19,(11):1-1
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最美底色;青山、绿树、花草、人家,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格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全国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自2004年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15年的发展历程。15年来,全国有387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194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有19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有11个省份还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形成了跨区域、覆盖城乡的建设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森林城市建设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概述了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把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发展划分为起步探索、规范推进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梳理了中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分别从管理层、建设层和规划研究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目的是为推动中国国家森林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吉彩霞 《国土绿化》2010,(12):20-23
<正>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九曲黄河之滨,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三门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风景秀美,是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园林  相似文献   

13.
永州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座生机勃发的森林城市。2011年,永州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并于2015年11月被国家林业局授牌国家森城市。作为湘江的源头,永州森林建设不仅关系到永州人民的幸福,更事关整个湖南的生态。创森成功并不意味着“国家森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就留在了永州,留住这块金字招牌,巩固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是自2016年以来永州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森林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景观格局理念作为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对于森林城市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简略论述了景观格局理念的理论基础、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及景观格局理念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的应用,旨在为构建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促进和提高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清水秀地干净"。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柳州时给予了这样的褒奖。从此这七个字成为柳州一张鲜活的名片。借着这名片的春风,柳州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2012年7月9日,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柳州捧回了"国家森林城市"光荣称号。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  相似文献   

16.
青岛,是因“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绿色自古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近年来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体现生态建设成就的荣誉后,青岛又向着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一目标“冲刺”,出台了《关于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意见》,提出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为载体,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被公认为21世纪世界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城市森林建设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让森林走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战略”已确定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和远景蓝图,“城市林业”是其中的一项战略目标。城市森林植被作为城市之“肺”,对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几"字弯中心地带,是全国黄河流经第二长的地级市。全市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9.2%,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5个,占国土总面积的12%。长期以来,鄂尔多斯市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成为荒漠化地区以人工造林方式建成的国家森林城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浙江省长兴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核、两屏、三带、六星、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并探讨生态网络、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保护四大建设规划体系,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森林长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库尔勒于1979年撤县建市,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不断的进步和完善。在城市不断的建设发展中,城市园林也随城市的发展而快速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城市园林建设,库尔勒市于2002年被授予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称号。2007年获得了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称号。在取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之后,又提出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园林建设步伐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